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在膝骨关节炎针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在膝骨关节炎针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6

2024-12-31 12:10:5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在膝骨关节炎(KOA)针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采取针刀治疗的88例KO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膝关节病情严重程度[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高于对照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在膝骨关节炎(KOA)针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采取针刀治疗的88例KO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膝关节病情严重程度[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S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方式、心理干预、沟通态度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应用于KOA针刀治疗患者可提高SF-36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PANAS评分,降低ISOA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针刀治疗;负性情绪;生命质量;膝关节功能

  膝骨关节炎(KOA)是骨科常见的关节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等特点,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常采取针刀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对该治疗方法了解较少,常会担心疾病复发、治疗费用等问题,易产生负性情绪,难以有效地配合治疗,不利于术后康复。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照护,可满足患者多样化护理需求。本文观察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在KOA针刀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采取针刀治疗的88例KO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中KOA的诊断标准[6];病情为轻度,伴轻度疼痛、僵硬等症状;采取针刀治疗。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K20201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7.75±5.58)岁;发病部位:左膝18例,右膝19例,双膝7例;病程1~5年,平均(3.51±0.22)年;受教育年限3~16年,平均(9.54±2.37)年。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35~79岁,平均(57.28±5.51)岁;发病部位:左膝19例,右膝20例,双膝5例;病程1~5年,平均(3.54±0.26)年;受教育年限3~16年,平均(9.59±2.3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针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针刀口有无血肿、淤血,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处理;予以患者清淡、易消化食物,指导其依据身体情况适当进行游泳、太极拳等康复训练。

  观察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1)生理护理。发放健康手册,详细向患者介绍KOA发生原因、针刀治疗过程和可能会出现的异常情况;嘱患者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足量维生素D,避免吃油腻食物,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膝关节剧烈xx;术后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术后6 h行踝泵xx,患者取平卧位,嘱其脚尖最大限度地朝下压,保持5 s,再朝上勾起脚尖,保持5 s,重复几次,之后脚踝绕圈,5~10 min/次,至少3次/d;术后1 d,指导患者行直腿抬高训练,将患侧膝关节伸直,缓慢抬高与床呈30°,保持6~10 s后放下,3~5 min/次,2次/d;术后2~4 d,在继续上述xx的基础上,借助连续被动xx装置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训练时保持下肢外展10~20°放于xx装置上,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屈膝角度,30 min/次,1~2次/d;术后5~8 d,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仰卧或坐在床上,腿伸直放平,尽量绷紧大腿前侧肌肉,保持5~10s后放松,10次为1组,10组/次,3~5次/d;术后9~11 d,指导患者行压腿、蹬腿、下蹲及站立训练,20~30 min/次,2次/d;术后12~15 d,协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30~50 min/次,30 min/次,2~3次/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步行距离。(2)心理护理。采用亲切态度、温和语言与患者交流,交谈过程中可播放轻松音乐,耐心倾听其主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介绍疾病治疗成功案例;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嘱患者轻闭双眼,播放轻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患者依次放松头部、面部、胸背部、上肢等全身各部位肌肉,使患者感受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10~15 min/次,1~2次/d。(3)社会护理。借助QQ、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康复交流群,鼓励患者在交流群中倾诉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在疾病康复中遇到的问题,相互分享康复经验,鼓励家属和好友多关心患者,向其分享日常生活的趣事;组织社会志愿者来院看望患者,开展下棋、阅读等娱乐活动。

  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包括正性情绪、负性情绪2个方面,均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膝关节病情严重程度评分。采用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估,包括夜间卧床休息(0~2分)、晨僵(0~2分)、持续站立(0~1分)、走路时是否疼痛(0~2分)、坐位起立(0~1分)、最大步行距离(0~8分)、日常生活(0~8分)7个维度,总分24分,评分越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共8个维度,各维度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于患者出院前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59,重测效度为0.867,从心理干预、沟通态度、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4个方面评估,各方面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调查问卷发放44份,现场收回44份,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积极情感层面、消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积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情感层面PAN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前后膝关节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IS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ISO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活力、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和生理职能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方式、心理干预、沟通态度和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针刀治疗KOA效果确切,患者在术后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期,在此期间多数患者会担心疼痛、预后,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愿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常规护理以疾病转归为重点,容易忽视患者心理、精神层面的需求,难以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情感层面PANAS、SF-36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情感层面PANAS、IS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服务更加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的健康情况,较常规护理更加人性化。其中生理层面护理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和饮食指导,可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促使患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对于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通过股四头肌等长肌力训练、压腿、站立、行走等一系列训练,能有效锻炼患者膝关节屈伸肌群,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心理护理中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全方位了解其心理诉求,予以患者成功病例介绍、鼓励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使其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各项康复锻炼,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社会功能护理中通过建立多个网络交流群,加强患者与外界的沟通,不仅能获得积极的同伴支持,提高康复锻炼积极性,还能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应用于KOA针刀治疗患者可提高SF-36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PANAS评分,降低ISOA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韩继成,高宏伟,邓伟,等.针刀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22,42(4):468-470.

  [2]何元平,杨元娇,邵慧兴,等.改良式加压冰敷袋在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3917-3921.

  [3]周晶.人本位整体护理在骨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21,36(6):549-550.

  [4]陈泓伯,胡永华,王韵璘,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xx干。预对社区老年膝关节炎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2):1413-1420.

  [5]王淑文.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82-183.

  [6]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7]胡国强,薛宝山,刘际石,等.基于人体弓弦力学理论探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8):172-175.

  [8]杨琳,马怡婷,孟繁洁.基于循证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32-39.

  [9]陶红娜,高婷.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0):1403-1405.

  [10]刘倩.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359-361.

  [11]刘凤花.量化功能锻炼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467-4471.

  [12]曹阳.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21(2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