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4-12-28 16:44: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2例早期胰头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观察组采用LP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水平、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
【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2例早期胰头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观察组采用LPD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水平、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4+、CD8+、CD4+/CD8+)水平、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OPD相比,LPD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OPD相当,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腹;胰头癌;T淋巴细胞
胰头癌是指起源于胰腺头部及钩突部位的胰腺癌,预后较差,进展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5%左右,尽早发现并予以根治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的首选术式,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胆总管下段、胃下段、全段十二指肠及Treit韧带以下的空肠等,切除病灶后还需进行消化道重建,腹腔镜手术难度大,临床多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对于早期胰头癌,采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可减轻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而且镜头具有放大作用,视野更清晰,可提高肿瘤切除的精确性。本文观察LPD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早期胰头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胰头癌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分期Ⅰ~Ⅱ期;肿瘤最大直径<4 cm;肿物局限于胰腺内;胰腺解剖结构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远处器官转移;侵犯重要血管;既往有腹腔镜手术史或存在腹腔粘连;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术前进行放化疗。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N1PH2022091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32~68岁,平均(50.23±7.65)岁;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2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0~67岁,平均(51.25±7.66)岁;临床分期:Ⅰ期25例,Ⅱ期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右侧腹直肌作纵向切口,上自剑突,下至脐下2 cm,探查腹腔、肝脏及胰腺周围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沿十二指肠降部切口后腹膜,游离十二指肠、胰头、钩突部位,探查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扎胆总管,切除胆囊,切除远端胃的1/3~1/2、全部十二指肠及近段10~15 cm的空肠,清扫7、8、12组淋巴结。切开胰腺被膜,在距离肿瘤2 cm以上处切断胰颈,在切缘取少量组织进行活检,确保切缘阴性,用不可吸收线缝合胰腺断面,在胰管内放置支撑管,远端置于空肠。分离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胰头间小静脉,清扫胰、十二指肠背侧及肠系膜上动脉右侧淋巴结。采用Child方式实施消化道重建,依次行胰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于胰肠、胆肠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结束手术。
观察组采用LPD治疗。患者体位及麻醉方法同对照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 cm,置入直径10 mm套管作为观察孔,维持气腹压力12 mmHg(1 mmHg=0.133 Kpa)。于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作1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分别于左、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作0.5cm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孔。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打开胰十二指肠后静脉间隙,游离十二指肠和胰头,采用切割吻合器离断胃窦部,清扫胃周、肝动脉周围淋巴结,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剥离胆囊,结扎胆总管,切除远端胃、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离断胰腺,切除范围同对照组,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明确切缘阴性,将标本从主操作孔移出。分离胰周静脉,清扫淋巴结,范围同对照组。将胃窦部、胆总管和胰腺断端向右侧牵拉,将空肠近端拉至上腹部,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方法同对照组。放置引流管,撤出器械,结束手术。
两组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注射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每日记录引流液颜色、总量及性状,待引流液<30 mL/d后拔出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于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于术前1 d和术后3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水平,计算CD4+/CD8+值。(3)比较两组肿瘤R0切除率及半年复发率。R0切除即肿瘤完整切除,距切缘1 mm以上组织病理学检查阴性。(4)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R0切除率和半年复发率比较
两组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胰头癌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加之手术切除范围和消化道重建难度较大,临床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OPD治疗胰头癌术野暴露面积大,利于探查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且利于进行胰肠、胆肠、胃肠的吻合操作,但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长。而LPD切口小,可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程度,但由于胰腺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增加了手术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LPD操作难度大,建立手术通道和消化道吻合耗时较长,因此手术时间长于传统OPD。但LPD切口较小,可显著减轻创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尽快下床活动,从而缩短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LPD能够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清晰观察腹腔解剖结构,精准判断肿瘤边缘位置,并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对淋巴结的清扫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因此两组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接近。此外,两种术式器官切除范围一致,对胰腺、胃、空肠断端的处理方法也相同,因此术后胰漏、胆漏、残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接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LPD操作难度大,建立手术通道和消化道吻合耗时较长,因此手术时间长于传统OPD。但LPD切口较小,可显著减轻创伤及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尽快下床活动,从而缩短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LPD能够利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清晰观察腹腔解剖结构,精准判断肿瘤边缘位置,并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对淋巴结的清扫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因此两组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接近。此外,两种术式器官切除范围一致,对胰腺、胃、空肠断端的处理方法也相同,因此术后胰漏、胆漏、残端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接近。
综上所述,与传统OPD相比,LPD治疗早期胰头癌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半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与OPD相当,但会延长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1]高婧,张海宁,刘婷婷,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1):5212-5215.
[2]尹韬远,张航,王敏,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治疗胰腺癌中的价值和争议[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10):894-899.
[3]陈立新,戴梦华.胰头癌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争议与共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5):503-506.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7):713-729.
[5]林晓丽,倪荣苹.多学科协作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头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26(9):738-740.
[6]张太平,刘悦泽,赵玉沛.胰头癌微创手术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23,61(5):357-361.
[7]龚爵,牛天峰,谢华辉,等.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20,14(4):424-426.
[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胰腺癌根治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43(2):121-127.
[9]谢放,邱陆军,王成,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0,12(2):36-39.
[10]邓静,陈焕伟.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对比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22,22(2):120-125.
[11]丁兵,万文武,张瑜,等.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癌病人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疼痛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J].腹部外科,2023,36(1):50-54.
[12]刘建平,杨兴建,胡毅,等.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疗效对比及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随访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3):4531-4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