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2

2024-12-28 16:32: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MMP-2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关键词】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基质金属蛋白酶-2;疼痛;生命质量;并发症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胀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常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通过置入补片加强腹后壁,以起到良好的修补效果。该术式虽简单有效,但开放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通过腹腔镜提供手术视野,能探查整个腹腔,便于发现隐匿疝。本文比较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中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肿瘤;有腹部创伤和手术史;治疗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全;研究未结束之前退出或不配合;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38~47岁,平均(42.66±7.13)岁。研究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37~49岁,平均(43.03±7.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取头低脚高位,硬膜外麻醉,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在腹股沟区作6 cm左右的斜切口,逐层分离组织,显露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确认疝囊位置后分离,较小疝囊可直接回纳,较大疝囊于中部横断,结扎后回纳。在精索后方放置聚丙烯补片,固定于耻骨结节、腹内斜肌,逐层缝合组织,术毕,切口沙袋加压24 h。

  研究组采用TAPP治疗。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全身麻醉,常规术区消毒铺巾,在脐周下缘作切口置入10 mm套管,在腹直肌两侧脐水平线各置入5 mm套管,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观察腹腔内状况,切开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确定疝囊位置,较小疝囊直接牵拉至腹腔,较大疝囊离断后回纳。在疝环边缘游离疝囊,暴露耻骨联合和耻骨梳韧带,取聚丙烯补片覆盖腹壁缺损和耻骨肌孔,展平后固定,逐层缝合腹膜,退出腹腔镜,术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术前、术后3 d,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前3 d和术后7 d,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术后1、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4)比较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手术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手术前后MMP-2水平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术前3 d,两组M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MMP-2水平均低于术前3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疝气,因腹腔内脏器自腹股沟内环处向体表突出形成。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强行拉拢和缝合,以恢复正常组织的解剖层次,但此过程可因张力较大而加重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合成补片的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主要术式,通过游离精索后置入补片加强腹横筋膜,可根据腹股沟区不同的薄弱状态调整加强层面,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且所使用的补片裁剪选择性和组织相容性更高,无需取自体组织,适用于大缺损修补。但该术式于腹横筋膜前修补,逆腹腔压力加强腹壁,加之术中缺乏细微视野,使得皮下和肌肉组织分离时寻找解剖结构和间隙难度较大,易损伤正常组织和器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恢复缓慢。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TAPP使用腹腔镜,可获得放大的局部手术视野,便于发现隐匿、嵌顿疝等不良情况,且术中在腹腔镜直视下操作,可避免牵拉、损伤各脏器,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同时TAPP能修补腹横筋膜,并覆盖耻骨孔,且该术式可顺腹腔压力加强腹壁,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TAPP能提高修补精确性,有利于维持腹股沟区稳定。已知MMP-2是常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降解包括腹横筋膜基质在内的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促使疝复发。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术后MMP-2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TAPP损伤更小,操作过程更符合解剖学和腹壁力学,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术中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TAPP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MMP-2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祖连平.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3):66-67.

  [2]杨朔,李文佳,刘昀,等.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9):3565-3567.

  [3]孙瑞平,李永刚.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指标影响对比[J].贵州医药,2023,47(8):1199-1200.

  [4]许华,胡明超,顾建春.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中处理疝囊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腹部外科,2022,35(5):363-366.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7):481-484.

  [6]钟志强,曾繁增,朱蔷,等.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老年病人术后应激、免疫功能及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2,26(12):2474-2479.

  [7]涂春明,董庆申,柳建垒.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9):25-29.

  [8]张周文,石毅军,邓静,等.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对腹股沟斜疝患者性功能及VAS评分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1,34(1):194-196.

  [9]李建锋.比较成人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3):73-75.

  [10]闵光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4):111-112.

  [11]余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7):68-70.

  [12]张铭.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临床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109-110.

  [13]侯瑞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易复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6):71-74.

  [14]吴科仕.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21,11(27):98-99.

  [15]马博,李建刚,王俊,等.腹腔镜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血清睾酮浓度、MMP-2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9):1704-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