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

2024-12-28 15:50:3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6日—2021年12月15日收治的319例疑似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采用多模式超声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在完成多模式超声技术和病理学检查后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模式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8.81%(166/168),特异度为98.01%(148/151),准确度为98.43%(314/319);多模式超声技术的获取结果时间明显短于病理学检查,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l
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6日—2021年12月15日收治的319例疑似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采用多模式超声技术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在完成多模式超声技术和病理学检查后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模式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8.81%(166/168),特异度为98.01%(148/151),准确度为98.43%(314/319);多模式超声技术的获取结果时间明显短于病理学检查,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超声诊断结果准确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准确度的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模式超声技术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诊断中,可有效减少获取结果时间,降低误诊和漏诊概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多模式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
0引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有甲状腺肿块、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肩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就可以有效治愈该疾病,但肿瘤转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多发于女性,并且在31~4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最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的诊断方式有临床诊断、病理学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其中病理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但部分检查方法的时间较长,患者会因为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高效且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模式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检查。为了探讨多模式超声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本研究选取了319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3月26日—2021年12月15日收治的319例疑似为甲状腺乳头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66例,男53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为(53.14±5.74)岁。本研究在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及智力障碍并且意识清晰有认知能力;③所有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符合研究需求。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工作不配合或者依从性较差导致无法顺利进行研究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认知能力较差或无法进行沟通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取多模式超声技术检查,具体方法如下。
多模式超声技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可实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以及介入超声检查三种检查功能,能有效帮助受检者诊断病情。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佳能Aplio i700;仪器参数设置:最大速度应大于9.21m/s(连续多普勒速度:>35m/s),最小速度应小于1mm/s,取样容积为0.5~20mm,动态范围为30~190dB,扫描帧率为诊断深度18cm、相控阵探头全视野时≥61帧/s。检查前,医护人员应优先向受检者讲述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保持仰卧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在诊断仪之下,以便医师对甲状腺部位实施平面扫描,包括横切、纵切面等,确保达成多角度、多切面反复扫描,观察甲状腺的形状等是否异常,或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症状。
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需要将造影剂注入受检者体内。同样可以选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除此以外还需要准备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剂注射器等医疗设备,必要时可以准备麻醉药物帮助受检者改善身体的不适或不良反应。造影剂注射器容量为5mL,注射剂量应按照受检者的体重调整,常规剂量为1.2mL/次。检查前须给受检者讲述检查相关注意事项,了解受检者过往病史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无法顺利实施检查的可能性,确认无误后方可将造影剂注入受检者体内。注射过程中须观察受检者是否存在不适,注射结束后数秒至3min,对受检者的甲状腺部位进行扫描检查,通过超声诊断仪上呈现出的图像判断受检者的肿瘤位置、形状、分布以及大小等。
介入超声检查: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穿刺活检。该法同样需要配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穿刺针或穿刺导管。通过超声扫描技术可以实时并且更清楚地看到穿刺针在受检者体内的活动方向、穿刺位置以及穿刺路径是否对周围器官或组织有风险等。穿刺过程中须观察受检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确保受检者无明显不适现象,具体为吸取受检者腺体内的细胞,随后安全且快捷地将穿刺针收回拔出,收集细胞完毕后将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检验。
检查注意事项:检查前应先对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合格。另外,要确认操作医师是否有相关操作证件,以避免风险发生。注射造影剂和穿刺活检过程中需全程保证无菌操作,须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杀菌,避免细菌或病毒进入受检者体内造成感染的风险。检查过程中应观察受检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如遇严重不适应,应及时停止检查。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相关医疗设备以及操作间进行二次消毒,及时更换和清洁患者使用过的衣物或床铺,避免在后续使用中出现风险。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须观察多模式超声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对多模式超声技术的检查时间进行评价。
分析受检者的多模式超声检查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二者的检查结果。设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阳性病例,非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阴性病例,统计多模式超声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00%;准确度=准确例数/每组对应总例数×100.00%。
记录多模式超声技术的获取结果时间,并与病理学检查获取结果时间相对比。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值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模式超声技术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析
多模式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8.81%(166/168),特异度为98.01%(148/151),准确度为98.43%(314/319),见表1。
2.2两种检查方法获取结果时间对比
多模式超声技术的获取结果时间明显短于病理学检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种检查方法准确度对比
多模式超声技术诊断结果准确度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并且每年仍在上升,多发于6~72岁人群,随着年龄的上升发病率会显著下降,但伴随着死亡率上升的风险。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可以治愈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若患者的肿瘤发生转移如肺转移肿瘤或骨转移肿瘤,则会造成不可避免的风险,治愈率也会随着肿瘤的转移降低,甚至无法治愈。因此,当患者颈部出现明显的无疼痛症状的肿块或存在声音嘶哑、发音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入院就诊治疗。但部分病理学检查诊断方法存在误诊、漏诊的现象,或在缺乏影像学引导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穿刺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多模式超声技术则有效改善了这一缺陷。多模式超声技术包含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以及介入超声等超声技术。其中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二维平面的影像了解患者甲状腺的形状、大小等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同时还能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超声造影则是运用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甲状腺的内部情况,了解清楚病变部位以及是否存在转移情况,及时判断病情程度;介入超声则是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以提高穿刺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多模式超声技术无论是在安全性还是时间上均得到了改善和保证。针对这一诊断方法,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多模式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相较于病理学检查呈现出相似性,结果提示多模式超声的诊断价值较高。除此以外,多模式超声检查获取结果时间明显低于病理学检查(P<0.05),表明多模式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有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以有效减少获取结果时间。
综上所述,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癌诊断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获取结果时间,提高患者的安全性,降低临床漏诊误诊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营,陈大伟,冯新歌.高频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14):2570-2573.
[2]李晓斌,林玲玲.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0):51-54.
[3]秦天娇,李明辉,郜晨晖.高频超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M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6):22-24.
[4]许强,金永红,丁腾云.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8):883-886.
[5]陈晓双,马岩,张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23,9(4):14-17,22.
[6]王静,陈刘飞,柳鹏翔,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5):101-103.
[7]董学理,孙凤兰.多模式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24):4946-4950.
[8]徐珍玉,何伯圣.超声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准确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3):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