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安宁疗护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安宁疗护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6

2024-12-28 14:09: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安宁疗护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及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安宁疗护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评分、应对方式[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及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面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宁疗护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姑息照护结局和应对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安宁疗护;晚期肝癌;负性情绪;姑息照护结局;应对方式;生命质量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痛剧烈,易出现恐惧死亡、情绪躁动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常规护理多以疾病为护理重点,易忽略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影响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安宁疗护注重患者的心境和感受,通过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身体及精神得到放松,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感,促进建立良好心理状态,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本文观察安宁疗护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中肝癌的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晚期。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精神疾病;依从性差;转移性肝癌;生存期<3个月。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50~69岁,平均(60.42±6.69)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22例,C级23例;巴塞罗那肝癌分期:C期27例,D期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60.48±6.74)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21例,C级24例;巴塞罗那肝癌分期:C期25例,D期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控制病室内温度与湿度,每日开窗通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帮助患者完成正常生活,做好基础护理;询问患者饮食习惯,根据患者病情与喜好制订饮食计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宁疗护。(1)安死、优逝宣教: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建立足够的责任心和同理心。护理人员制作音频或视频等向患者播放疾病及死亡相关知识,启发患者树立正确认知,以人生回顾、宗教信仰等方式引导患者转变对死亡的观念;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诉说内心的悲伤,尽力帮助患者完成未了的心愿;指导家属学会简单心理护理,若患者有宗教信仰,则尽量满足患者宗教需求,使患者循序渐进接受安详而逝的理念,以平和的心态逐渐接受死亡。(2)无声干预:邀请朋友多给予陪伴,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注意语言温柔、面带微笑,耐心倾听患者对自身的描述,与患者适当进行眼神交流,轻抚背部及肩部,以非语言的方式给予患者关爱及理解。(3)疼痛干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3分者,为其播放喜欢的音乐,以减少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拉玛泽减痛呼吸法;VAS评分为4~6分者,则在上述疼痛干预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患者非阿片类镇痛药物;VAS评分>6分者,遵医嘱给予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总分≥50分即存在焦虑症状,评分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总分≥53分即存在抑郁症状,评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姑息照护结局评分。采用姑息照护结局量表(POS)评估,包括自我感觉、症状控制、疼痛控制、患者焦虑、亲属焦虑、信息供求、支持水准、时间消耗、生命价值及事务处理,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40分,评分与照护质量呈反比。(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估,包括面对(8~32分)、回避(7~28分)、屈服(5~20分)3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越倾向于采用该种方式应对。(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包括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共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100分,评分与生命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前后姑息照护结局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P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O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面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腹痛、皮下出血等症状,发现时大多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多采取姑息治疗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恐惧死亡。常规护理主要以疾病为护理中心,帮助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缺乏心理引导,护理具有局限性。

  安宁疗护强调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通过安死、优逝宣教、无声干预、疼痛干预等措施,使患者获得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改善负性情绪的同时引导患者循序渐进接受疾病及死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P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周围环境等各项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安宁疗护中通过音频或视频的方式进行宣教,帮助患者接受疾病及死亡;通过给予患者陪伴、增加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励,建立良好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能够使患者获得无声的关爱,帮助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从而积极面对疾病;针对部分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可满足其宗教需求,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精神慰藉,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放松;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拉玛泽减痛呼吸法、使用止痛药物,能够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进而改变患者应对方式,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安宁疗护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姑息照护结局和应对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俞晶晶,唐恩,潘磊.情志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应激反应、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37-39.

  [2]李明艳.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结构式心理健康教育对抑郁状态肝癌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4):3710-3714.

  [3]陆志华,缪琦,周永平.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肝癌手术应激患者的反应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2):2173-2176.

  [4]候燕,克热曼·牙库甫.“人性情怀”为基础的安宁疗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7):1056-1059.

  [5]卢红梅,赵瑞,霍霞,等.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对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6):3652-3656.

  [6]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等.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865-872.

  [7]蒋维,罗玲,张运芝,等.基于心理复原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护理学报,2022,29(10):19-24.

  [8]李小侠,毛东方,王文君,等.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及集体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2):200-203.

  [9]宁亮亮,李琳.压力接种训练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3):1782-1787.

  [10]肖丽媛,焦婷婷,左倩.框架式优质心理护理模式对肝癌Xelox方案化疗患者负性情绪与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6):2929-2932.

  [11]李湘,刘航.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577-2579.

  [12]孙文艳,徐瑾,杨明.康复期癌症志愿者参与安宁疗护模式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53-155.

  [13]雷羽辉,刘小红,陈巧丽,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结合安宁疗护对癌症晚期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9):47-49.

  [14]吴欢欢.基于循证护理的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不良情绪、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22):185-189.

  [15]唐贞贞,王曼曼,栗彦伟.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癌痛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2,41(9):8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