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

7

2024-12-23 14:20:4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患者康复质量,临床实践中需基于具体情况,在随访期间精准施策,进行有效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天津北辰北门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半年的随访,根据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影响因素,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半年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共80例,占比为80%,恢复不良的患者共20例,占比为20%。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是否合并神经根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腰椎不稳、术后是否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超过6个月、突出型腰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属于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患者康复质量,临床实践中需基于具体情况,在随访期间精准施策,进行有效干预。此举对于提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长期疗效;影响因素

  0引言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骶部及坐骨神经区域的疼痛,这些症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正常活动。有研究表明,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若保守疗法未能显著减轻神经根受压情况,则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手段,以优化临床疗效。在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时,主要目标是通过椎间孔路径摘除椎管内的髓核,从而降低对神经根的压迫,该手术具备微创性,符合现代外科手术的先进理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未获得显著改善,中长期疗效不佳,这可能导致患者需接受二次手术,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其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相关性研究却较少。本文选取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长期疗效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现做出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7月天津北辰北门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半年的随访,根据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

  纳入标准:①通过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②符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适应证;③术后能够接受长达半年的随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②存在腰椎间盘手术史或者相关外伤史患者;③存在脊柱相关性疾病患者;④存在精神性疾病患者;⑤其他部分发生骨折患者。

  1.2方法

  1.2.1术后中长期疗效评估方法

  神经功能的分级评估:A级:在此分级的患者,其中骶区域无任何感觉以及运动感觉;B级:在此分级的患者,神经平面以下完全无运动感觉,但患者的感觉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C级:在此分级的患者,其神经平面以下仍然存在感觉以及运动能力,但存在一半以上的肌力不足三级的关键肌,损伤具有不完全特点;D级:在此分级的患者,神经平面以后仍然存在感觉以及运动能力,但存在一半以上的肌力为3级以上的关键肌,损伤具有不完全特点;E级:在此分级的患者,患者的感觉以及运动能力正常,但反射具有异常性特点。评估为E级患者,将其纳入恢复良好组,其余分级的患者,将其纳入恢复不良组。

  1.2.2一般资料的比较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询问并准确记录。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术后中远期疗效良好患者以及不良患者例数;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③统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术后中远期疗效统计结果

  随访半年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共80例,占比为80%,恢复不良的患者共20例,占比为20%。

  2.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是否合并神经根粘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腰椎不稳、术后是否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3多因素分析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超过6个月、突出型腰椎间盘;合并神经根粘连属于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根据流行性病学研究发现[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经过精确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已达到大约3%。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疾病的发病人群正逐步年轻化,尤其是20~50岁的男性群体,成为了主要的发病人群。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这一年龄段中,男性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是女性的4倍。根据一项相关文献发现[2]:12%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能够显著减少腰椎后柱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该手术方式展现出了其在腰椎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术后仍然有部分患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不佳,术后患者还会产生肢体麻木以及感觉功能异常等症状,对其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有研究发现[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中远期疗效不佳率为1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随访半年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共80例,占比为80%,恢复不良的患者共20例,占比为20%,和上述研究结果大致相符。由此可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后的中远期临床效果不佳的概率相对较高,基于此,需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远期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确认,进而将患者的术后中远期效果大幅提升,意义重大。患者的病程超过6个月,其术后中远期治疗效果欠佳的概率高于病程在6个月以下的患者,其原因可能在于: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其神经组织所承受的压迫时间亦随之增长,这将导致患者长期处于缺氧和缺血状态,进而引发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损伤会进一步导致患者神经组织功能的继发性损害,表现为纤维化病变的加剧。此外,这种病理过程将显著加剧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从而对手术的中远期临床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根据相关文献发现[4]: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严重程度不断增加,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最佳病程就是发病6个月以内。因此,临床中在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进行仔细询问,对于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计划,进而使患者中远期的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突出型以及脱出型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突出型腰椎间盘的发生机制一般为椎间盘退变,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一般来自明显的外界暴力损伤。有研究表明,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较轻,但是会产生严重性的纤维环退变反应,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严重,但纤维环的退变严重程度相对较轻[5]。纤维环退变程度严重,则会对患者的脊柱的稳定性产生严重降低,使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大大增加,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中远期治疗效果[6]。基于此,临床中需要在术前对患者腰椎间盘发生突出的类型进行分析,对于突出型患者,需要注重术中要避免损伤患者骨软组织,术后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进而使患者的中远期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改善[7-8]。

  本次研究中,患者发生神经根粘连后,其术后中远期临床效果欠佳的概率高于未产生神经根粘连患者,其原因在于: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神经根粘连后,会对其神经产生牵扯以及压迫作用,还会对患者的脊髓以及神经根的活动造成明显的限制作用,使患者产生根性坐骨神经性疼痛,对患者受到压迫的神经康复效果产生影响。基于此,临床中需要针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强化早期训练,使其神经根周围血液循环功能得到有效促进,避免患者发生神经根粘连,进而提升患者中远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其中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临床随访过程中,有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升其中远期治疗效果。此种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显著,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帅,潘琦.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内窥镜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术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J].颈腰痛杂志,2022(1):45-50.

  [2]Chen D,He S.Value of Lumbar MRI Parameters in the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Curativ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nd A na lys is of Risk Facto r s[J].Hind a w iLimited,2021(21):4514704.

  [3]贾忠雄,胡侦明,张晓军,等.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年以上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21,50(14):2474-2477.

  [4]朱灏,刘波,张华溢,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21,27(3):429-436.

  [5]张京京.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8):762-763.

  [6]肖莹,邓科穗,贾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6):20-22.

  [7]杨慧贞,姚佳萍,丁世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2,20(13):1853-1856.

  [8]张曼,张淑卿.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2,11(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