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12-23 14:05:0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析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论有氧运动与康复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探析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结水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前屈、外旋、外展、内收及后伸角度大(P<0.05)。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及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与康复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这一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上肢的水肿程度,扩大上肢的外展角度,从而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同时,该方案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并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沟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水肿;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
0引言
乳腺癌是一种对妇女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疾病,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且死亡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过去。尽管当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乳腺癌,以达到最佳效果,但是外科手术中为了完全防止或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医生建议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淋巴结切除[1]。然而,这样的手术会对患者体内的解剖结构和淋巴管造成损伤,导致淋巴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引发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还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康复进程[2]。因此,对术后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必要的,以减轻淋巴水肿,加快康复速度[3]。基于此,本文针对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本院80例乳腺癌术后淋巴结水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7~56岁,均值(43.12±2.26)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5~59岁,均值(43.25±2.3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采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③意识清晰,生命体征平稳;④沟通、理解及表达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②伴有充血性慢性心衰及急性肺水肿等;③因瘤栓及静脉血栓引起的浮肿等;④伴有其他恶性肿瘤;⑤精神异常。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术后,根据患者疾病认知情况,详细介绍关于乳腺癌、淋巴水肿知识等;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缓解心理压力;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注重运动指导等。
1.2.2观察组
该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有氧运动:静息状态下,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等各项指标严密监测。符合运动要求后,指导患者参与有氧运动,先热身,时间为15~20min,然后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过程中,必须适当屈伸、旋转腕关节、肩关节等,在拉力器、旋转器及变形器等辅助下,增强肌肉力量。以关节外旋运动及内旋运动为依据,加快骨关节功能恢复速度。鼓励患者参加医院健身操,运动期间,适当划分整体运动,包括下摆臂、头顶部运动、扭曲拉伸运动、肩膀运动、梯步运动等,每次维持25~30min。完成有氧运动后,监测临床表现。
(2)康复护理干预:①成立康复小组,组成人员有乳腺科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外科医师等,以患者病情发展及康复情况等制定康复护理方案,再结合患者各阶段恢复情况,制定康复锻炼方案,实施过程中,结合患者真实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②心理疏导,注重患者康复阶段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压力,调整患者治疗及护理心态,主动接触患者,利用语言交流等方式疏导患者负面情绪,使其能够轻松配合康复训练。③术后强化饮食指导及切口观察,注重术后饮食搭配,制定饮食方案,目的是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同时,观察引流和创口情况,避免炎症及感染发生。保证引流畅通,并将引流液颜色、量等准确记录下来。④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患者患侧上肢肌肤是否存在擦伤、损伤及蚊虫叮咬等观察。一旦发现皮肤红肿、疼痛等细菌性感染症状,立即采取消肿抗感染治疗,手法淋巴引流立即停止。如果皮肤伴有泛红及发痒等症状,则需要保证皮肤干净、干燥,严禁用手抓挠,采用硫酸特比萘芬乳膏,同时严格按照医嘱对是否需要进行手法淋巴引流进行判断。加压包扎前,药膏局部均匀涂抹。采取适当力度进行淋巴通路,先对头颈部位按摩,然后是耳背腋下、肩膀及乳房等淋巴结节。术后,加强对瘢痕腋下发炎的预防及治疗,并结合按摩,适当拉伸瘢痕增生,减轻收拢感。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由淋巴血管远端缓慢推至近端,按摩时需严格调控力度,确保肌肤无泛红。针对已经发生淋巴水肿者,结合水肿治疗仪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选择仰卧体位,患侧肢体衣物脱去,确保患肢平齐心脏。通过气压治疗仪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操作,同时加强对各项指标的观察,每日1次,每次维持20min。完成按摩后,指导患者选择坐位,在患侧肢体皮肤均匀涂抹亲肤性乳液,避免损伤皮肤。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上肢周径差。
(2)观察肩关节活动角度,指标有前屈、外旋、外展、内收、后伸。
(3)观察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分值越高,说明上肢功能障碍越严重。
(4)观察生活质量评分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指标有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5)观察护理满意度,最高分为100分,指标有满意、较为满意与不满意,评分区间分别是80~100分、60~79分、<60分,(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x—±s)与[n(%)]表示,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肢周径差对比
干预前,两组上肢周径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时,观察组上肢周径差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肩关节活动角度对比
观察组前屈、外旋、外展、内收及后伸角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经过系统有效的康复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然而,术后伴随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淋巴水肿等问题,导致淋巴液回流不畅,进而影响患者的四肢功能和造成痛苦[4]。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肢感染,使淋巴水肿进一步恶化,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5]。因此,对于乳癌切除术后的淋巴水肿问题,需做好护理工作。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心功能得不到充分地训练,从而影响了机体氧气的正常运转。有氧运动是在氧含量较高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健身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时,必须确保患者吸入的氧气符合人体的生理平衡。有氧运动的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节奏性,可以加强心脏功能[6]。然而,在日常的康复过程中,仅通过重复、单一的运动或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可能促进患肢的运动,但缺乏趣味性和综合性,术后恢复结果并不理想。有氧运动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规律的刺激,使肩膀肌肉代替腋下的淋巴组织的功能,从而促进肩部淋巴管的淋巴液流动,起到心瓣膜的作用[7]。此外,患者结合康复护理和锻炼采取有氧运动时,可以显著提高肺功能,同时有助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力。通过建立人体侧循环系统和采用肌泵对淋巴组织进行压迫的引流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血液动力学,预防和减轻淋巴水肿[8]。术后指导患者多参与健身操、太极拳等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进身心早期恢复。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肿瘤痛的健康教育内容,以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了解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疼痛,并提高患者对癌痛治疗的依从性,按时按量服用止痛药物,并进行疼痛的自我管理。通过增强患者对自身诊断和治疗的信心,以及在适当的精神状态下提高就医积极性,患者能够有效配合护理人员,按时、正确地使用药物[9]。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比对照组上肢周径差及上肢功能障碍评分低,而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通过实施有氧运动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缩小上肢周径差,减轻上肢功能障碍,且有助于其生活质量提高。原因如下:乳腺癌术后,联合有氧运动与康复护理干预除有助于患者淋巴水肿症状及疼痛减轻外,能够帮助其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通过运动方式有效宣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10-11]。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前屈、外旋、外展、内收及后伸角度高,可见联合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原因如下:有氧运动与康复护理干预结合能够对患者肩部肌肉及患肢有效刺激,从而取代以往腋下淋巴组织功能。同时可增加患者肺活量,进一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12]。
综上所述,有氧运动与康复护理干预的联合应用,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这一综合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上肢的水肿程度,扩大上肢的外展角度,从而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同时,该方案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并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沟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萌桧,杨汉霞.早期功能康复锻炼联合人文关怀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161-163.
[2]刘玲玲,李成.压力治疗仪联合多维度系统化康复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4):124-126.
[3]王靓萍.肌肉淋巴引流泵功能学说与处方借力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防控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3):1236-1239.
[4]管志红,柳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效果评价[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0):69-71.
[5]易利霞.中药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3):56-58.
[6]岳雪梅.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及对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1,12(24):94-96.
[7]刘庆,吁燕华,胡小丽.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3):157-158.
[8]徐薇,王秀娟,刘璐.正念减压疗法结合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乳腺癌病人术后心境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1,19(30):4266-4269.
[9]蔺子,刘红,姚倩,等.居家康复护理联合综合消肿治疗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0):2954-2956.
[10]石晓景,谷晨梦.综合消肿辅助居家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4):135-136.
[11]王琴宇,周冰.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功能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及康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11):169-170.
[12]李晓华,赵娟,刘宁川,等.温针灸联合渐进式阻力训练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性护理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21,39(4):182-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