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

2024-12-20 14:20:0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
[摘要]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骨瓣开颅手术;神经功能;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该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在长期高血压的状态下,机体内脑动脉逐渐硬化且血管壁逐渐变薄。患者脑出血后表现为肢体偏瘫、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因此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与致残率水平较高。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关键点是能够及时清除脑内血肿,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创面大、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目前随着微创手段与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疗法与神经内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采用神经内镜技术,通过微小切口进入颅内,直观地观察并清除血肿,从而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缓解脑部组织的压迫症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77岁,发病到手术时间0.4~13 h,体质指数22.3~27.5 kg/m2。对照组患者年龄46~78岁,发病到手术时间0.5~14.3 h,体重指数21.9~28.3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首次发病,脑出血>30 mL;接受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或骨瓣开颅手术。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的脑出血者;脑干出血或其他脑部疾病者;脑血管畸形者;伴有血液疾病、免疫疾病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麻醉后切开头皮,使用电钻在颅骨上打孔,用铣刀或线锯切开孔之间骨头,形成一块可以翻开的骨瓣。切开硬脑膜,置入引流管,通过抽吸和引流的方式清除血液,按顺序缝合硬脑膜、骨瓣、头皮等,固定引流管。根据CT检查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患者恢复状况拔管。
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进行血肿清除术。通过CT确定患者血肿位置,麻醉,依据血肿量最大的CT层面选择切口的位置,颅骨钻孔后切开硬脑膜,逐层分离脑部组织,采用套管穿刺,置入套管,进入血肿,拔除套管内芯,置入神经内镜与吸引器,在神经内镜下逐步清除脑内血肿。若血肿腔内存在分隔结构,可利用软性神经内镜的先端或内镜辅助器械打开分隔,充分引流分隔内的血肿。在清除血肿及分隔、冲洗液由浑浊红色转为清晰无色后,留置带有侧孔的硅胶管,注入生理盐水充分排气,固定外接的引流袋,缝合切口。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体积-术后血肿体积)/术前血肿体积。②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相关量表评分,包括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术前与术后两周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rankin Scale,mR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GOS评分1~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恢复越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mRS评分共分为6级,评分0~6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NIHSS评分共11个项目,评分0~42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越好。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脑积水、硬膜下积液、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疼痛。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手术相关评价指标、预后相关量表评分)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预后相关量表评分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GOS评分为(4.43±0.57)分,高于对照组的(4.03±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4,P均<0.05)。术前两组mR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观察组mRS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发病速度快、病情重等特点,该疾病的核心问题是血压高导致的脑动脉硬化和血管破裂。临床上多以药物和手术的方式治疗,最终的目标是清除颅内血肿与降低颅内压,但临床效果有限。近年来,我国微创手术与内镜技术高速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骨瓣开颅手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生可以准确减轻颅内压力并修复出血点,该手术的优势在于能准确控制出血,对脑部组织的损伤较小,但该手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治疗时间长,存在很大的手术风险,容易增加颅内感染的概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牛国策研究中指出,应用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较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增加约30%。神经内镜能够准确直观地进行止血,彻底清除患者脑部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在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的意识水平以及自我生活能力均有所下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GOS评分为(4.43±0.57)分,mRS评分为(3.39±0.62)分,NHISS评分为(11.55±1.34)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表明观察组的预后较对照组患者更好。该研究结果与贾珺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结果中显示使用神经内镜的患者其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良好的预后,能够更好地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有助于提升患者康复速度等优点。但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如该手术技术要求高,需要具备丰富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操作,同时该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治疗,对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的患者仍需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应用神经内镜清除颅内的血肿临床疗效显著,其术后并发症少。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讨神经内镜下该清除术的最佳应用时机和适应证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隋长百,谢基彦,刘英,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软通道穿刺血肿腔引流术后并发癫痫的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7):830-835.
[2]周子扬,高山,倪萌.内镜及显微手术方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探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84.
[3]王艳,彭凤,周慧,等.血管内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与心理的影响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3):141-145.
[4]张凯.高血压基底核出血实施传统开颅手术与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治疗的效果对比[J].智慧健康,2022,8(24):96-100.
[5]胡跃云,胡顺安,丁磊,等.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术与传统钻孔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3,20(3):317-322.
[6]沈锦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的效果比较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12):65-66.
[7]闫建敏,杨利辉,张翡.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3D-slicer辅助下神经内镜治疗老年性中等量丘脑出血预后相关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8):494-496.
[8]蒋敏,张入丹,王剑波,等.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小脑出血与显微镜下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23,52(20):3137-3141.
[9]丁永宏,梁成,唐路,等.神经导航结合3D重建技术引导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3,23(5):35-38.
[10]王岩,沈俊岩,张福征.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疗效及对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8):955-958.
[11]牛国策.传统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8):1001-1002.
[12]伍强军,柳钦,辛百龙.不同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3,23(10):58-61.
[13]青松,陈武,何秋光,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治疗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3,9(6):740-744.
[14]夏芹,覃凡,刘泓渊,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神经内镜下经外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9):1156-1161.
[15]贾珺,李纹婕,马强,等.神经内镜手术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6):460-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