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深部高频热疗对放射性肺炎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

深部高频热疗对放射性肺炎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

4

2024-12-20 13:50:0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深部高频热疗预防肺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放射治疗的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热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放化疗,热疗组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采用深部高频热疗。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热疗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38.10%(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0,P<0.05)。治疗后,热疗组肺功

  [摘要]目的探讨深部高频热疗预防肺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作用。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放射治疗的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热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放化疗,热疗组患者在放化疗的同时采用深部高频热疗。比较两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热疗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38.10%(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0,P&lt;0.05)。治疗后,热疗组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结论深部高频热疗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深部热疗;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患者在接受胸部放射治疗后正常肺组织出现的一种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并发症,在中国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约为5%~15%。及时接受治疗的轻症放射性肺炎患者预后良好,而中后正常肺组织出现的一种炎症反应,是常见的并发症,在中国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约为5%~15%。及时接受治疗的轻症放射性肺炎患者预后良好,而中重症放射性肺炎患者易发生肺纤维化,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安全。放射性肺炎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吸氧、平喘、抗感染等,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深部高频热疗是一种肿瘤辅助治疗方法,热疗通过热作用物理学原理,提高肿瘤组织局部温度,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激活免疫系统等作用,但关于热疗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分析热疗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进行放射治疗的8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热疗组,每组42例。热疗组中女20例,男22例;年龄45~67岁,平均(52.83±3.17)岁。对照组中女18例,男24例;年龄43~72岁,平均(52.81±3.2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筑一医【伦审】2021-S018),患者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期(TNM分期);行序贯或同步化疗治疗;具有进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符合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助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分级中2~4级的标准;属于急性期肺炎;预计生存期≥6个月。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或有沟通障碍者;依从性差者;缺少完整的临床资料者;中途退出者。

  1.3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从放射治疗开始的6个月内发病,临床上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痰中带血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肺部叩诊时发现相应浊音区,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CT显示与照射野一致的肺实变、斑片状浸润、磨玻璃样改变等影像学征象。根据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的复查资料,由本科全体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共同讨论决定诊断为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分级:采用RTOG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5级。0级:无任何症状。1级:出现轻度咳嗽,不需要治疗。2级:出现持续性干咳,需要麻醉镇咳药才能缓解或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3级:药物不能控制的持续性呼吸困难,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典型的放射性肺炎表现。4级: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通气。5级:患者死亡。

  1.4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独放化疗。放射治疗:使用医科达Precise放射治疗仪,6MV-X线行三维调强放疗,2 Gy/d,每周治疗5 d,计划靶区PTV剂量:60~70 Gy,常规分割。化疗:同步化疗患者28例,序贯化疗患者14例,化疗方案为含铂两药联合方案。

  热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深部高频热疗。使用HG-2000Ⅲ高频热疗机,加热温度为42~43℃,时间为40 min,每周2次,共12次。

  1.5观察指标

  ①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在放疗开始前、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3个月对患者行胸部CT检查,记录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②肺功能:对治疗前后肺活量以及1 s内用力呼气量水平加以测定。③炎性因子:测量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肺功能、炎性因子)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热疗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热疗组患者肺活量、1 s内用力呼气量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热疗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lt;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放射性肺损伤在早期表现为放射性肺炎,一般发生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内,最常见于放疗开始后1~3个月内,而放射性肺纤维化是放疗后的晚期不良反应。肺脏是对电离辐射的有害影响敏感的器官。肺受到高剂量辐射后,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也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介导水肿和肺炎的出现。现代的放射治疗技术和技术工具可以更精确地照射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的不必要辐射损害最小化,但仍不可避免,据统计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已明显降低,但仍超过15%,病死率高达4%。

  深部高频热疗可提高局部肿瘤组织的温度,通过摧毁或损伤癌细胞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热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产生的电流,通过导入电极或射频探头到肿瘤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个过程会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引起肿瘤细胞的坏死或损伤。近些年来,热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安全、无创等特点,热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又可以降低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热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38.10%(P&lt;0.05);治疗后,热疗组肺功能和炎性因子均优于对照组(P均&lt;0.05),说明深部高频热疗能够提高放射性肺炎预防效果,促进肺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深部高频热疗不仅可以直接诱导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还可以作为化学增敏剂和放射增敏剂,同时热疗可增加肿瘤氧合,增加放射敏感性。热疗产生的高温可以使肺组织内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使肺组织局部新陈代谢加快,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和组织再生,最终起到减少液体渗出及促进液体吸收的作用,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其表达与放射性肺炎密切相关。而深部高频热疗可影响TGF-β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热疗还有促进热激蛋白表达的作用,而热激蛋白发挥着一系列修复热损伤、抗炎、保护和修复细胞等作用,保护正常肺组织细胞不受损害,促进肺功能恢复。

  临床大量研究都对深部高频热疗的效果加以分析,姚琴等的研究中,热疗组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为12.50%,低于常规组的35.0%(P&lt;0.05);热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和炎性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均&lt;0.05),和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同步联合深部高频热疗,可以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Hanania AN,Mainwaring W,Ghebre YT,et al.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Chest,2019,156(1):150-162.

  [2]Giridhar P,Mallick S,Rath GK,et al.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Prediction,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5,16(7):2613-2617.

  [3]Medhora M,Gao F,Jacobs ER,et al.Radiation damage to the lung:Mitigation by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inhibitors[J].Respi-rology,2012,17(1):66-71.

  [4]Zhao W,Robbins ME.Inflammation and chronic oxida⁃tive stress in radiation-induced late normal tissue injury: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Curr Med Chem,2009,16(2):130-143.

  [5]Kosterev VV,Mazokhin VN.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for simultaneous hyperthermia and radiation therapy of malignant neoplasms[J].Physics of Atomic Nuclei,2022,85(11):1931-1942.

  [6]WilliamsJP,Johnston CJ,Finkelstein JN.Treatment for 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late effects:Spoiled for choice or look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J].Curr Drug T argets,2010,11:1386-1394.

  [7]Mehta V.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Pulmonary function,pre⁃diction,and preven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3:5-24.

  [8]孙娟.深部热疗在肿瘤放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173-174.

  [9]孙茂本,黄胜波,席迪迪,等.吉西他滨及顺铂方案双途径化疗联合体外高频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0):40-42.

  [10]Choynzonov EL,Ryabova AI,Miloichikova IA,et al.Measur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a brain phan⁃tom with simulated glioblastoma in transcranial high-frequency hyperthermia[J].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7,51(5):350-353.

  [11]郝志强,于德东,杨海祥,等.深部热疗预防放射性肺损伤及其对血浆TGF-β1的影响[J].东方药膳,2019,(22):84.

  [12]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67-683.

  [13]王道笃,赵其炯,李洁辉,等.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38-40.

  [14]姚琴,杨邵瑜,吴侃,等.胸部深部热疗联合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20,35(5):435-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