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论文

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论文

9

2024-12-16 14:30:5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讨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摘要】目的:探讨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终末期肾病(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情绪、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透析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护理后,两组精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CSQ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1个月、3个月尿素清除率(KT/V)、尿素氮下降率(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改善心理情绪与应对方式,进一步提升透析效果与安全性。

  【关键词】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应对方式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表现,此时患者肾功能已大部分或完全丧失,且不可逆转,为维持患者生命,需实施肾脏替代疗法。肾移植是ESRD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存在肾源缺乏、费用昂贵等问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大多数患者会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临床研究显示,在疾病症状、长期血液透析等因素影响下,患者多会存在明显的负性心理情绪,消极应对临床干预,从而影响总体疗效[2-3]。因此,临床上对ESRD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应注重心理干预,而以往临床上多实施常规的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护理,心理关注与干预程度不够,难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多种心理干预疗法,内外交互,可有效促进患者积极心理转变,改善其心理情绪。近年来,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对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时,引入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以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2例ES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4]中的诊断标准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指征;(2)经上肢动静脉内瘘透析;(3)18岁<年龄<80岁;(4)能按规范时间接受透析,且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2)意识、精神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3)同时接受腹膜透析;(4)近期肾移植可能;(5)病情恶化或期间转院;(6)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8.02±6.87)岁;原发疾病:肾小球肾炎占24.39%(10/41),糖尿病肾病占31.71%(13/41),高血压肾病占21.95%(9/41),多囊肾占17.07%(7/41),其他占4.88%(2/41)。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8.10±6.85)岁;原发疾病:肾小球肾炎占26.83%(11/41),糖尿病肾病占34.15%(14/41),高血压肾病占19.51%(8/41),多囊肾占14.63%(6/41),其他占4.88%(2/41)。两组性别、年龄及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透析护理。完善透析前准备工作,透析过程中遵医嘱予以血流量调节,并规范使用相关药物,期间每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压、心理、静脉压、脱水量等记录,并密切进行观察,若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完成透析后,对相关参数进行记录,拔针、压迫止血,指导患者静卧10~15 min,随后于床旁坐立3~5 min再离开透析室。(2)健康宣教。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册印发、健康知识讲座组织等形式向患者全面介绍健康知识,包括ESRD知识、透析知识、注意事项、配合要点、自我管理方法等。(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控制每天食盐摄入量为2~3 g,含钠高的调味品、腌制食物、浓缩食品等尽量避免食用,同时介绍降钾、降磷的方法,介绍常见食物营养组成成分。(4)导管维护。向患者介绍导管自我维护方法,指导其每日对内瘘通畅性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护内瘘侧手臂。(5)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安抚、鼓励,介绍预后良好的相似病历,鼓励其正确配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1)内部心理护理(实施叙事护理)。①关注阶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引导患者放松,以适当的提问了解情绪状况、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期间保持良好亲和力,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②理解阶段。引导患者讲述当前自己的真实情绪,例如“我看您心情不太好,请问您在担忧什么”“现在治疗过程对你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期间努力倾听,不打断、不评论,与患者保持眼神交流,并通过牵手、抚背等肢体动作表示理解与安慰,并适当实施引导。③反思阶段。护理人员反思护理过程中患者表现出的不良情绪,并进行总结。④回应阶段。通过引导性提问,逐步引导患者认清不良心理情绪对透析效果的影响,并引导其摆脱固有思维,探寻其解决问题的正向事件,肯定与鼓励其坚强、乐观等品质。⑤展望未来。引导患者制定自我管理目标,帮助其对透析生活进行规划,并坚持正确的自我管理。(2)外部多元化心理护理。①构建温馨、舒适的透析室环境,于病区设置笑脸墙、生命树等装饰,创建正向氛围,透析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②组织病友会。定期组织病友会活动,为患者创建沟通平台,引导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同时,设置健康知识抢答、透析患者健康饮食烹饪比赛等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使其在此过程中获得鼓励、接纳、共情。

  两组均于首次透析时开始护理,持续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心理情绪。护理前后通过精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估两组心理情绪,量表包括抑郁、焦虑、压力3个分量表,各分量表均包含7个项目,各项目评分0~3分,得分高,不良情绪越明显[5]。(2)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护理前后对两组实施CSQ调查,量表包括解决问题(12个条目)、自责(10个条目)、求助(10个条目)、幻想(条目10个)、回避(10个条目)、合理化(10个条目)6个维度,各条目回答“否”计0分,回答“是”计1分,得分高,应对方式更差[6]。(3)透析效果。透析后1个月、3个月,予以两组尿素氮水平检测,仪器为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2000M),计算尿素清除率(KT/V)、尿素氮下降率(RR):KT/V=ln(透析前后尿素氮比-0.008每次透析用时)+(4.0-3.5透析前后尿素氮比)×每次透析超滤量/透析后体重;RR=100×(1-透析前尿素浓度/透析后尿素浓度)[7]。(4)透析安全性。统计两组血流量不足、血压降低、血栓形成、血肿形成、寒战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DASS-2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ASS-21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前后CSQ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C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SQ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透析后1个月、3个月透析效果比较

  观察组透析后1个月、3个月KT/V、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透析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常用治疗方式,可对患者肾脏功能进行替代,有效对体内代谢废物进行清除,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患者生命。维持性血液透析属于有创治疗的一种,内瘘穿刺、透析操作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且此治疗无法完全替代肾脏功能,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有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8]。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ESRD患者家庭、社会角色不断弱化,且面临着昂贵的医疗费用,长期的精神压力可直接对心理平衡机制产生破坏,导致其出现严重不良情绪,消极应对治疗,从而影响透析效果、安全性[9-10]。因此,临床上需加强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干预。

  本研究予以观察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内外交互式集成式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DASS-21评分、CSQ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示内外交互式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绪与应对方式。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通过叙事护理实施内部心理护理,以叙事技术为核心,引导、倾听患者叙述,可促进其不良情绪宣泄,并感受到关爱与重视,减轻不良情绪。不仅如此,叙事护理还在患者叙述过程中充分予以理解、安慰,引导患者逐步摆脱负性思维,转变其面对疾病时的回避心理,使其正确、积极地应对疾病,构建目标、自我管理[11]。外部多元化心理护理通过改善透析室环境,可使患者在温馨、舒适、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接受透析,形成积极心理暗示;组织病友会则通过组织、引导患者相互交流,可使患者在此过程中获得同伴支持、榜样力量等,积极应对疾病[12]。通过上述各项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心理状态得到有效调节,减轻其负性情绪,形成积极心理,积极应对疾病与医疗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其应对方式的效果。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透析整体效果与安全性,若患者过度恐惧、忧虑,并消极应对,可导致透析计划无法顺利实施,降低透析充分性,并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13-1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透析后1个月、3个月KT/V、RR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内外交互式集成式心理护理可进一步提升透析效果与安全性。内外交互式集成式心理护理内部心理护理充分对患者积极情感进行挖掘,主动调动其积极心理品质,不仅可有效促进患者负性情绪宣泄、解决困扰,而且可改善其应对方式,使其坚持正确配合,并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促进透析计划顺利实施,提升透析效果,降低不良事件风险[15]。外部心理护理则通过环境构建、病友会组织,可为患者提供外部的心理支持,使其负性情绪缓解,积极应对病情,主动配合透析,并在透析过程中维持健康行为,进一步提升透析效果与安全性。但此次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观察指标较少等不足,需展开更大规模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文结论。

  综上所述,内外交互集成式心理护理应用于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心理情绪与应对方式,并进一步提升透析效果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星,张晓雅,苗金红,等.决策辅助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6):456-460.

  [2]ZHANG L,LUO H M,KANG G P.Longitudinal study of physical activity with various method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2021,25(2):249-256.

  [3]刘清燕,孙梦洁,陶明芬.基于FMEA模型的护理措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3):181-18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临床指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15-28.

  [5]岳爱,蒲霞,郑文廷,等.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社交情绪发育与监护人抑郁症状及教养行为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1):30-36.

  [6]胡娜琼,沈小玲,黄赣英.高热惊厥患儿监护人心理弹性与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1):4023-4026.

  [7]陈伟生,王梦婧,陈靖.递增式血液透析和残余肾功能[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2):111-114.

  [8]孙丽霞,魏翠玲,许文丽,等.叙事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6):423-426.

  [9]CHEN J,ZHOU M,ZENG K,et al.The risk factors of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dysfun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1,13(5):5107-5116.

  [10]李淑艳,吴丽芬,叶芸,等.夫妻自我表露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恐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3):3153-3157.

  [11]张学华,任之珺,高淑平,等.叙事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主要家庭照顾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4):3297-3302.

  [12]侯彩云,侯彩月.团体心理咨询结合协同干预模式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1,42(3):369-371.

  [13]樊丹丹,袁怀红,付平,等.EQ-5D-5L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价[J].西部医学,2021,33(7):1081-1085.

  [14]BELLIN E Y,HELLEBRAND A M,KAPLAN S M,et al.Post-dialysis recovery time in ESRD patients receiving more frequent hemodialysis in skilled nursing facilities[J].Hemodialysis International,2022,26(3):424-434.

  [15]凌海燕,戴云霞.动力取向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应激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4):1894-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