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及GCS评分研究论文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及GCS评分研究论文

3

2024-12-13 16:53:37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及GCS评分。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本院治疗的xx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并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同期手术进行治疗,行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则进行分期手术治疗,分别行颅骨修补术,通过临床观察,3个月后无异常情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利用GCS和GOS评分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意识障碍与伤残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两组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及GCS评分。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本院治疗的xx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并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同期手术进行治疗,行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则进行分期手术治疗,分别行颅骨修补术,通过临床观察,3个月后无异常情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利用GCS和GOS评分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意识障碍与伤残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意识障碍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半年伤残程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对比,观察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xx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分期手术治疗效果及GC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该疗法在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伤残程度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依从性,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同期手术;分期手术;脑外伤;术后脑积水;GCS评分

  0引言

  颅脑外伤系指头部遭遇的外来冲击或损伤,此类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尤其在神经外科领域中,被视为一种典型的临床病症。颅脑外伤的发生原因繁多,包括但不限于撞击、跌落、砸击以及交通事故等。当患者头颅遭受严重外伤后,颅内压随之急剧升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考虑到脑组织特殊的生理功能,在脑外伤治疗中,为改善颅内高压症状,一般采用去骨瓣减压进行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比如术后脑积水。相关研究报道,脑外伤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约为11.23%~42.90%。多项研究已证实,去骨瓣减压在脑外伤治疗是导致患者产生脑积水的重要因素。目前,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治疗的两种常用术式分别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两种术式的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结合实际病例,分析同期和分期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10月本院治疗的xx例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xx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44.68±8.59)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为18~69岁,平均(43.73±9.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入院时间>10d;②无精神类疾病,语言沟通无障碍;③首次性脑科手术者,既往无脑创伤手术史;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详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心血管疾病,器官衰竭者;②去骨瓣减压术后,无颅骨缺损、脑积水者;③存活时间不足100d者;④有手术禁忌证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病情变化情况,在随访过程中进行CT复查,若患者出现脑室周围渗出与颅骨缺损等症状,要及时进行颅骨修补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前需办理入院相关手续,做好临床诊断各项检查工作,颅骨修补采用金属钛网进行手术。脑室腹腔分流采用可调压分流管进行手术,术前1周,使用抗生素及抗癫痫药物。

  对照组采取同期手术治疗方案,全麻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与颅骨修补术治疗,在患者全麻状态下行额角穿刺,连接分流阀与脑室端引流管,待引流管通畅可将分流阀置于皮下,并将腹腔端分流管从腹部正中切口置于腹腔内,确定分流管通畅后可行人工颅骨修补术。

  观察组采取分期手术治疗方案,先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待患者脑室周围渗出物好转,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所有患者在术后两周分别进行药物治疗,选取甲硝唑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药物,并对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恢复、体温变化与分流通畅情况进行观察评估,要求患者在随访期间定期进行CT复查,便于了解患者头部与腹腔恢复情况。

  1.3观察指标

  (1)意识障碍GCS评分:8分及以下代表昏迷;9~12分代表中度意识障碍;13~15分代表轻度意识障碍。

  (2)伤残状况GOS评分:利用GOS评分表,评估患者术后半年伤残情况,评分维度有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中度残疾、植物状态及死亡。其中,死亡代表患者无生命体征,确认死亡;植物状态为深度昏迷;重度残疾代表患者具备基本意识,但难以正常活动,存有多种并发症;中度障碍为丧失自理能力;轻度障碍代表患者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能够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良好代表生活完全自理,能够正常工作及生活。

  (3)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比各项指标评分分值,分值越低,代表意识障碍越重,昏迷程度越深,疾病严重程度越大,分值为0~15分。

  (4)治疗效果: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脑室恢复良好,颅内压正常,影像诊断疾病状况为正常;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完全消除,经CT、磁共振检查、头颅X线检查,脑室明显缩小,颅内压明显降低,临床诊断无异常;无效为上述效果均无,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患者感染、静脉血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处理。统计信息以病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信息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有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GCS评分对比

  术前,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两组GC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GO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半年后GCS评分对比,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人及死亡等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对比

  利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术后观察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xx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颅脑外伤可细分为颅骨损伤、颅内组织损伤以及软组织损伤这三种明确的疾病类别。在发病时,这三类损伤往往同时出现,其综合影响极易对中枢神经系统构成直接且显著的损害。在颅脑外伤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手术方法为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去骨瓣减压,其主要目标是减轻颅内压力,以防止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发生。虽然这种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脑水肿。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引发的脑积水、颅骨缺损等症状,同样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预后也较差。术后脑积水的发病机理被明确界定为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这种障碍导致脑脊液量异常增多,压力随之升高。这一变化进一步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据的空间,进而引发颅压增高,并导致脑室逐步扩大。

  目前,临床医学对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准确界定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在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已成为脑科医学,重点探讨的热门话题。现有研究分别采取同期和分期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分析颅骨修补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同期手术治疗预后效果良好,但部分研究显示分期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同期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因此,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临床实际,围绕分期与同期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及GCS评分情况。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分期手术治疗方式的观察组,GCS评分明显比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方式的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S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比较,术后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分期手术治疗方式,先后进行颅骨修补术与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术后脑积水患者意识障碍与伤残程度,加强预后,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其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在术后并发症观察对比中,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期手术治疗方式,将两种术式间隔时间控制在3个月左右,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恢复患者颅骨正常形态,依托于患者自身功能调节,促进颅内空间恢复平衡,稳定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状态,防止脑组织软化萎缩;颅骨修补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若脑室周围水肿无好转,要尽快进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降低脑积水对脑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患者,通过分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意识障碍与伤残情况,促进正常脑功能恢复,并减少单次手术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有效预防脑组织二次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永健,麦玲,罗婷,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术后慢性脑积水患者血清CCCK-18、Netrin-1、HPA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23,63(10):31-35.

  [2]陈琳,黎军.继发性低压和负压性脑积水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2,48(8):469-474.

  [3]娄云霄,曹付强,王本瀚,等.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继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分流手术的效果[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4(10):1048-1053.

  [4]Ahmet A,Oz gur K,Deniz B.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regarding hydrocephalus treatment in the Islamic World during the Middle Ages[J].Turkish neurosurgery,2022.

  [5]杨静,牛瑞芳.高压氧综合护理模式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预防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02):222-225.

  [6]刘子源,陈天歌,陈思明,等.脑积水分流术后感染的外科治疗策略[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1,48(6):546-550.

  [7]文唐敏,陈才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慢性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43(22):2474-2479.

  [8]Tanaka K,Ando D,Irie K,et al.Macrosquare-wave Jerks Subsiding after Hydroce phalus Treatment in a Thalamic Hemorrhage Patient[J].Internal Medicine,2021,60(15).

  [9]张峰,高飞,王位坐,等.侧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治疗复杂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6):567-570.

  [10]孙天慧,吴晓玲.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脑外伤术后脑积水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J].智慧健康,2022,8(1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