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及对患者MRI影像学、血清指标的影响论文

2024-12-13 16:32:1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及对患者MRI影像学、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泉州泉港仁爱医院诊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痹方,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MRI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及对患者MRI影像学、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泉州泉港仁爱医院诊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通痹方,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MRI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MRI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MRI影像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有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恢复,改善临床MRI影像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整脊手法补肾通痹方血清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是脊柱退行性疾病。该疾病会造成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疼、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马尾综合征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等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治方式十分重要,临床通常采取手术诊治,疗效显著,但由于风险及预后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其接受度有限。近年来,随着临床的需求及中医的广泛发展,临床中将中药、按摩手法等广泛运用,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是中医针对脊柱骨伤问题采取的传统治疗方式,通过不同的手法对患者脊柱进行按压调节,能够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及脊柱相关的内脏疼痛等,在临床运用广泛。补肾通痹方是通过将多种药物混合煎熬让患者进行内服,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痹症”“伤筋”等范畴,是风寒热邪入侵造成,通过补肾通痹方能够有效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等,对患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目前临床针对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实际效果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选取泉州泉港仁爱医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进行探究,探究补肾通痹方及中医骨伤整脊手法联合使用对患者血清指标、疼痛程度的效果,旨在深入了解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对患者的潜在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泉州泉港仁爱医院诊治的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中相关诊断依据;(2)均为首次发病,且不符合手术指征;(3)年龄>18岁;(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障碍;(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既往有腰椎手术史;(4)合并严重精神类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5)无法全程参与本研究。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0)。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泉州泉港仁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使用松懈手法,嘱患者取俯卧位,操作人员将手掌重叠,通过掌推的方式对腰背及臀部进行从上到下的按压,来回进行5~6次;然后采取复位手法,操作人员使用拇指对脊椎从上到下进行5~6次的按压;再对穴位进行刺激,选取肾俞、腰部环跳穴等穴位进行拇指按压;最后进行关节活动手法,嘱患者保持仰卧位,操作人员将腿部进行直腿抬高,帮助腿部进行缓慢活动。30 min/次,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痹方,组方:杜仲15 g,狗脊、牛膝、独活及桑寄生各12 g,茯苓10 g,当归、白术、川芎、防风、威灵仙各9 g,桂枝、甘草各6 g,肉桂3 g,将其混合做成药包,加水进行煎熬,熬制200 mL,将其装入药袋,100 mL/袋,2袋/d,早晚各1袋,7 d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采用ODI评分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分值0~50分,0分表示无功能障碍,50分表示严重功能障碍,分值越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越好;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采用JOA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活动、症状及体征3个维度,分值为0~29分,分值越高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3.2炎症因子
采集两组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检测。
1.3.3 MRI影像学指标
使用GE3.0T磁共振成像仪器测量两组治疗前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值及硬膜外压痕纵轴值。
1.3.4临床疗效
依据临床症状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1)痊愈:患者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及活动,且相关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患者可以进行轻体力劳动,但正常活动仍受到限制,偶尔有临床症状发生;(3)有效:相关症状得到缓解,但无法正常进行工作,活动受到限制;(4)无效:临床症状显著甚至加重,需进行其他治疗进行缓解。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MRI影像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MRI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矢径值及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首次发病通常在半弯腰持重或扭腰过程中,活动量大的运动员、驾驶员等均会发生该疾病,各年龄段患者均有发病的,主要多发于20~50岁群体。相关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女发病比率为(4~6)︰1,且95%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4~5及L5~S1间隙,当患者发病且病情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时,会造成其椎间隙持续变窄,不仅导致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疼痛等,还会引发神经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等,对日常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诊治。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两种诊治方式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张艺凡等进行临床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及功能障碍。其原因在于,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与肾相关,是由于肾虚精亏及筋骨失养等造成其风寒热邪等入侵患者经络,造成经络不通,影响腰椎功能,而不通则痛,致使其疼痛严重,因此主张以补肾强骨,疏通经络,益气活血进行诊治。补肾通痹方包含怀牛膝、杜仲、狗脊、威灵仙、独活等药物,而牛膝又称地黄,通过煎煮能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疾病,具有补肝肾、活血祛风、强筋骨等效果;杜仲主要使用杜仲树的树皮及枝干,有强筋骨、补肝气之效;狗脊味苦、甘,性温,有祛除风湿、补肝肾亏虚、加强腰膝关节等功能;威灵仙性辛、咸,温,归于膀胱经,通经络、镇痛;独活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主入肾、肝,作用偏里、下、利关节止痛,几种药物联合有活血化瘀、祛风湿、镇痛的效果,改善腰椎活动能力。同时观察组联合使用中医骨伤整脊手法,通过手法牵引、松解、推拿、点穴等方式,舒经活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组织修复,松解腰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能有效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促进补肾通痹方在机体内运转,加速改善疼痛及功能恢复。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及MRI影像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表明补肾通痹方联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有利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影像学指标改善,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郑爱军等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并得出类似的结论,炎症指标等得到有效改善,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原因在于,补肾通痹方中包含桑寄生、茯苓、当归、白术、川芎、防风、桂枝、甘草、肉桂等中药,桑寄生味苦、甘,平,归肝、肾经,能长于养血而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治肝肾亏虚;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促进水湿运化,改善脾肾亏虚、水肿等;当归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散除寒气,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白术能治疗肾亏虚,有补气、固表、健脾利气等效果;川芎性辛、温,内行血气、活血力强,治疗血瘀气滞;防风性辛、甘、微温,祛除内风,温邪止痛,止血,散外风;桂枝性辛、甘、温,散风寒,解表之风寒或风邪,温化水湿,止疼痛;甘草性甘、平,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泻火解毒等功效;肉桂性辛、甘,大热,能温补行散,缓补肾阳,舒筋活络,通经脉,改善微循环。将其联合煎熬成药物进行内服,能有效舒筋活络,改善机体微循环,清除机体炎症细胞因子,并结合中医骨伤整脊手法,通过手法操作,调整腰椎排列,帮助患者椎体位置恢复正常,缓解神经根压迫;舒经活络括,放松患者腰部肌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加强组织修复,促进新陈代谢及炎症因子排出;并且能够调整患者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患者脊柱,加强补肾通痹方的效果。同时通过该手法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缓解组织压力,拉伸关节,帮助患者髓核及膨出物归正。
综上所述,补肾通痹方及中医骨伤整脊手法联合使用,有利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恢复,改善MRI影像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燕珍,梁超,陈少萍.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12):3084-3090.
[2]朱薇萍,沈钧康,屠建春.MR T2-mapping技术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3,39(2):274-277.
[3]陈国强,王亚,孙辉,等.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HMGB1、IL-1β、NF-κB、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0):4963-4966.
[4]何苗,孛立甲,曹志欧,等.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缪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VAS评分、JOA评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3):2530-2534.
[5]王冠军,解纪惠,王大伟,等.独活桂辛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腰椎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3,45(5):760-764.
[6]李峰,任英杰,万超,等.火针结合督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8):1814-1818.
[7]吴海波,刘建航,谢桂鑫,等.韦氏整脊手法结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广西医学,2020,42(18):2444-2446.
[8]侯丽娟,李青,樊亚聪,等.补肾通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0):100-103.
[9]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基础研究与转化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与康复管理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22,60(5):401-408.
[10]CHIAROTTO A,MAXWELL L J,OSTELO R W,et al.Measurement propertie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numeric rating scale,and pain severity subscale of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in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a systematic review[J].J Pain,2019,20(3):245-263.
[11]康思敏,赵秦,曲玉娟,等.骶裂孔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1):28-34.
[12]甘炜,唐宏亮,梁英业,等.自我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痊愈后JOA及VAS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3):102-105,109.
[13]史晓丽,谢晓龙,王培荣,等.大面积艾绒温灸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139-143.
[14]何晓云,刘照勇,刘启.温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0):1403-1406.
[15]张艺凡,李青,张秋媛.补肾通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8):75-77,89.
[16]郑爱军,丁小刚,刘静,等.通督温阳针灸法联合自拟补肾通痹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8):1648-1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