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论文

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论文

5

2024-12-13 16:15:2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54例LPD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肺功能、呼吸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54例LPD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肺功能、呼吸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1周,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FVC%均降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术后1周,对照组呼吸频率(RF)较术前升高,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RF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有助于加快LPD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肺功能并发症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治疗胰头和胆总管下段肿瘤的最核心术式,手术难度高、切除脏器种类多、吻合口多、消化道重建复杂,对手术技巧和团队配合要求较高。由于术中麻醉插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患者术后因害怕切口疼痛不敢咳嗽,致使呼吸道被痰液阻塞,可能引发肺部感染。除手术因素外,患者年龄、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可能增加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进程。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是以改善患者通气、建立有效呼吸方式及增强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为目的的综合性呼吸动能锻炼方法,其将呼吸功能锻炼的标准操作和要求以统一的、文件的形式描述出来,以保持日常锻炼及管理的完整性、规范性。快速康复外科(FTS)则是经循证医学证实能够有效加速患者康复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指出,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FTS护理,优化呼吸道管理方案,可以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基于此,本研究以76例LPD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探究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收治的54例LPD患者。纳入标准:于全麻下气管插管后行LPD,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年龄18~80岁;手术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如化疗等;一般情况良好,无代谢性疾病及心、肝、肺等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肿瘤广泛转移;术前存在肺部感染;拒绝戒烟;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等。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59±6.41)岁;肿瘤位置:十二指肠12例,胆总管7例,胰腺8例;吸烟史:有10例,无17例;饮酒史:有13例,无14例;基础疾病:糖尿病5例,高血压9例。观察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37±5.48)岁;肿瘤位置:十二指肠11例,胆总管10例,胰腺6例;吸烟史:有8例,无19例;饮酒史:有11例,无16例;基础疾病:糖尿病8例,高血压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给予疾病宣教,包括病区环境和医护人员介绍、术前检查、术前饮食等,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可轻拍后背协助排痰,指导床上功能锻炼,如吹气球、踝泵xx等。

  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以护士为主导,联合呼吸科主管医师、呼吸治疗师、康复师,成立呼吸功能锻炼专项小组,按照FTS原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实际及科室现有条件,制定一套从门诊到出院的呼吸功能锻炼流程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由护士负责指导、监督患者锻炼,康复师不定时检查患者锻炼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同时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给予患者鼓励,提高康复信心,具体流程如下,(1)入院第1天至术前1 d:责任护士评估患者病情及肺功能,有异常情况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共同制定计划;采用健康宣传单和呼吸功能锻炼视频方式向患者讲解锻炼方法,包括,①吹气球:选择合适气球,让患者吹至直径10~30 cm,10~15 min/次,3~5次/d;②有氧耐力训练:每天上下楼梯3层,配合缩唇呼吸,增强心肺功能。(2)术前1 d: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训练,不做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禁饮时间缩短至术前3 h,并予以葡萄糖250 mL口服。(3)术日:雾化气道,使痰液松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腹式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排痰;留置液囊空肠导管前向咽部滴少许利多卡因,导管上涂抹利多卡因凝胶后再置入;术前10 min预热手术室,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及输注液体加温至37℃。(4)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床上坐起,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可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辅助锻炼;联合麻醉科优化镇痛方案,予以药物镇痛及协同镇痛法,药物镇痛使用自控静脉泵+氟比洛芬酯静滴,协同镇痛法为看电视、听音乐、听广播等转移疼痛注意力;实施气道雾化,拍背排痰。(5)术后第2天:在前1 d基础上进行吹气球训练,选择合适的半卧位、坐立位或斜坡位,5~10 min/次,2~3次/d;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15~30 min/次,2~3次/d。(6)术后第3天:在前1 d基础上,协助患者下床活动,15~30 min/次,1~2次/d;指导患者练习呼吸xx操,练习呼吸韵律;测定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胆红素等水平,无胆瘘、胰瘘且引流液&lt;50 mL/d,拔除引流管,并复查血气等临床指标。(7)术后第4~7天:关注患者呼吸频率(RF)、血氧饱和度(SaO2),在无肺部并发症的情况下继续练习呼吸xx操及吹气球。(8)术后第7天至出院:每日完成一套完整的呼吸xx操,进行步行或上下楼等活动时配合呼吸训练,密切关注有无肺部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2)肺功能: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肺功能。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及FEV1/FVC%。(3)呼吸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呼吸指标。测定患者RF、SaO2。(4)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出现的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肺功能比较

  术后1周,两组FVC、FEV1、FEV1/FVC%均降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术前、术后1周呼吸指标比较

  术后1周,对照组RF较术前升高,两组SaO2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RF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LPD切除范围大,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其他腹部外科手术更高。术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肌群力量减弱、肺内残留气体较多,极易出现呼吸异常、SaO2下降,致使肺功能持续下降,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对LPD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而以往临床对腹部外科手术的护理多注重疾病管理,忽略了呼吸道管理,对术前及术后的呼吸功能锻炼未加以重视,导致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

  随着FTS的不断推进及应用,临床逐渐将FTS与专科疾病相结合,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是将FTS理念融入呼吸功能锻炼流程中,使得临床对呼吸功能锻炼有了整体把握,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锻炼方案,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加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半流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FVC、FEV1、FEV1/FVC%均降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组RF低于对照组,Sa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能改善LPD患者呼吸指标,提高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进程。其原因在于,在FTS理念指导下,成立了呼吸锻炼专项小组,基于科研结论、患者病情及科室经验,制定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由责任护士实施、康复师监督,确保各个环节的措施有效落实,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患者入院后,按照标准化呼吸锻炼流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其具体作用如下:入院1 d至术前1 d的吹气球训练及有氧耐力训练可以增加肋间肌、膈肌及腹肌的收缩力量,增加肺活量,维护肺功能,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不做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可避免机体水电解质的丢失和紊乱,减轻手术应激及术后并发症风险,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奠定有利基础。术日雾化气道使痰液松动,配合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能够促使痰液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留置液囊空肠导管会对呼吸道造成一定刺激,置管前滴入利多卡因可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减轻置管对呼吸道的刺激,也可降低置管时的疼痛感,减少生命体征波动。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运用有效呼吸模式,促进胸腔xx,提高肺功能,提高气道清洁效果,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机体免疫应激能力产生刺激作用,加快机体康复。在标准化流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护患共获益,可见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标准化呼吸功能锻炼流程联合FTS护理能够改善LPD患者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倪京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国病案,2021,22(7):87-89.

  [2]曹昕彤,宁彩虹,李嘉荣,等.快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3):305-312.

  [3]胡雪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护理满意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4):136-14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2018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38(1):1-20.

  [5]王桂春,智冰清,王娟,等.视频健康教育在LPD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1,43(3):418-421.

  [6]李卓锴,朱锦德,张坤,等.大承气汤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5):699-701.

  [7]陈沅,沈洁芳,钱蒨健,等.加温二氧化碳气腹对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0):736-740.

  [8]白雪婷,王彬,杨海洋.陪护家属的标准化陪护教育对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0):1482-1486.

  [9]杨秀芳,张晚晴,陈倩,等.呼吸功能锻炼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1):142-144.

  [10]张行,唐雯,阮浪平.术前综合呼吸训练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652-655.

  [11]李卓惠,张春琼.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应激反应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8):77-80.

  [12]霍晓娟,何芳.快速康复理念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案建立与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3):236-239.

  [13]黄浩,王妍,魏志刚.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2,27(4):299-303.

  [14]张成,安东均,冯金鸽,等.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围手术期的渐进式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34(2):88-92.

  [15]冯桂芳,赖艳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5):98-101.

  [16]周淑萍,韩慧慧,李宏,等.以加速康复外科为核心的围术期护理在高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14):2591-2595.

  [17]闫淑梦,杨丽娜.基于纽曼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壶腹周围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112-114.

  [18]刘春莉,典凤丽,夏俊杰,等.一体化临床路径模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1):2901-2905.

  [19]张树彬,周新博,冯峰,等.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引流管拔管指征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2,28(4):250-253.

  [20]顾亚奇,赵沨,余红东,等.加速康复外科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8):98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