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12-05 16:56: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6例U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命质量[炎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入院次数少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6例U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命质量[炎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分,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等IBD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应用于UC患者可提高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次数和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Snyder希望理论;追踪式护理;负性情绪;生命质量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病程长、复发率高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等,患者需长期服药,保持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但部分患者缺乏疾病认知和依从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能使护理人员随时随地掌握患者护理现状,及时提供健康指导,是优质护理的体现。本文观察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在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U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结肠内窥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UC;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克罗恩病、肠道阿米巴病;妊娠及哺乳期;伴有心肝肺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有精神病史。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27~52岁,平均(39.63±6.04)岁;病程3~12年,平均(7.68±2.09)年;受教育年限4~16年,平均(10.45±1.57)年。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5~53岁,平均(39.20±6.78)岁;病程2~13年,平均(7.81±2.56)年;受教育年限3~16年,平均(10.52±1.4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住院期间遵医嘱用药,保持病房整洁干净,及时解答患者问题,采用积极语言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饮食、xx、用药等方面的护理知识。出院后每月xx随访患者1次,了解病情,提供健康指导。
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1)准备。组建护理小组,选择1名科室护士长为组长,5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为组员,由组长对组员进行Snyder希望理论培训并制订追踪护理方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向UC患者讲解Snyder希望理论内容、应用案例及作用。(2)制订目标。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发病原因、心理状态等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与患者共同制订近期(住院期间)、远期(出院后)的护理目标。(3)路径思维。①住院护理路径。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每日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依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安排饮食,急性发作时提供无渣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遵医嘱提供肠外营养,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的摄入量。严重腹泻者在床旁放置便盆,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软膏涂抹肛周。护理人员每日床旁与患者交谈15 min,开导患者不良情绪,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②院外护理路径。出院后护士在xxxx建立随访群,所有患者扫码进群。护士每日在群内推送一次与UC疾病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包含饮食、用药、xx、急性发作处理等,患者阅读后在群内发送“已阅”。患者在群内下载护理日记模板,每日晚上10点前将临床症状、饮食内容、xx内容、作息时间等填写到护理日记中并提交给责任护士,护理人员每周总结一次并每周xx随访患者,根据患者一周的表现提供健康指导。(4)动力思维。护士每月组织一次病友交流活动,让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分享护理经验和抗病经历,提升其自身的护理能力。两组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抑郁情绪,两个量表均包含21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21~84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性。(3)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由责任护士自制依从性调查表,包含用药、饮食、xx、健康生活习惯等4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0~25分,量表总分为0~100分,其中>90分为完全依从,60~89分为部分依从,<60分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BDQ)评估,该量表包含全身症状(5个条目)、肠道症状(10个条目)、社会能力(5个条目)、情感能力(12个条目)4个维度,共32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32~224分,得分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再入院次数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等IBD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等IBD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UC是临床常见肠道疾病,起病缓慢,病情复杂多变,经有效治疗后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彻底治愈,需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复发。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通过确立护理目标,强化路径和动力思维,以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并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追踪患者的护理行为和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帮助UC患者确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可促使患者产生内心动力和意志,能提高护理依从性。其次,路径规划中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给予患者病情追踪管理,出院后仍然通过xx群持续为患者提供护理信息支持,采用护理日记的形式监督患者日常管理行为和提供针对性健康指导,从而确保患者能坚持自护行为,可提高护理依从性,促进病情恢复,降低再入院率。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等IB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中定期举办病友活动,使患者通过与病友沟通、互相帮助抒发内心负性情绪,从而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且丰富其日常生活内容,促进患者融入社会,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追踪式护理应用于UC患者可提高护理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次数和负性情绪评分,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秀芹,刘小荔.饮食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156-157.
[2]Pabla BS,Schwartz DA.Assessing Severity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20,49(4):671-688.
[3]王裕玲,顾巧丽,袁吕荣.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5):1681-1685.
[4]刘玲玲,陈苏,嵇小平,等.全程追踪式多方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7):44-47.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6):416-419.
[6]赵昌东,赵红艳,柯希权,等.焦虑与抑郁心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234-239.
[7]张吉翔,安萍,刘传,等.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精神心理和生活质量现状的多中心调查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0):686-694.
[8]D’Amico F,Magro F,Peyrin-Biroulet L,et al.Positioning Filgotinib in the Treatment Algorithm of Moderate to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J].J Crohns Colitis,2022,16(5):835-844.
[9]万甜.追踪护理模式联合全面质量管理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22,57(4):405-406.
[10]张爽,马丽,李宁珍.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8):29-32.
[11]李梅娜,王晓薇,王亚宇,等.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3,21(5):570-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