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论文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论文

4

2024-12-05 16:26:3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血清应激指标(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优良率与开放式手术相当,但创伤较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疼痛、应激反应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效果优于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治疗。

  【关键词】肩袖损伤;肩袖修复术;关节镜;肩关节活动度;应激指标

  肩袖损伤是指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区域的肌肉损伤,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严重时还会伴有肩关节脱位,导致肩关节功能下降,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传统的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操作简单、术野暴露充分,更适合治疗复杂、大面积肩袖损伤,但由于切口较长、出血量较多,导致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影响早期康复训练的开展。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晰的优点,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本文观察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中相关诊断标准;经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首次、新鲜、闭合性损伤;有严重疼痛症状,保守治疗无效;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肩关节手术史;合并上肢骨折、关节脱位;合并退行性脊柱疾病、慢性肩周炎。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1A61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9岁,平均(52.30±8.33)岁;损伤部位:左肩16例,右肩14例;肌腱撕裂程度:全层撕裂18例,部分撕裂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6 d,平均(3.91±1.15)d。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80岁,平均(53.10±8.39)岁;损伤部位:左肩17例,右肩13例;肌腱撕裂程度:全层撕裂17例,部分撕裂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98±1.1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治疗。患者取沙滩椅位,患肢外展,行全身麻醉,从患者肩峰外角至前肩峰处切开,切口长度5~8 cm,暴露喙肩韧带及喙突,探查盂肱关节,观察肩袖部位各肌腱撕裂长度、深度和回缩程度。清除骨赘、滑囊组织,松解粘连组织,打磨足印区,使用3枚带线肩袖锚钉(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33131697)固定损伤的肌腱,单排固定,锚钉间隔1~2 cm,将锚钉尾线穿过肌腱后与另一端打结固定,再将肩袖固定在肱骨大结节上,活动肩关节确保内旋、内收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韧带无撞击,使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患者体位、麻醉方式同对照组。在肩峰后外侧角下方2 cm内侧1 cm处作1 cm长切口,置入关节镜探查盂肱关节,寻找冈上肌、肩峰下间隙,于肩峰正中外侧作2 cm辅助切口,置入刨削器、等离子消融刀。在关节镜下找到肩袖破裂口,用等离子消融刀修整裂口边缘,用刨削器打磨肱骨大结节至骨面渗血。拧入2~3枚带线锚钉,用锚钉线穿过撕裂的肌腱做褥式缝合,打结固定,再将肩袖肌腱固定在肱骨大结节上,常规行肩峰下撞击试验。使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管。

  两组术后常规抗感染3 d,用肩关节外展架将患肢固定于外展40°、旋转中立位,制动2周。

  1.3观察指标

  (1)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优:肩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5]评分34~35分,无活动受限;良:UCLA评分28~33分,存在偶发性关节疼痛或活动受限;差:UCLA评分<28分,存在持续性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2)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 d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采用UCLA评估肩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患者满意度等内容,总分0~35分,分值越高提示肩关节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3个月,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角度。(5)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指标水平。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皮质醇和β-内啡肽水平。(6)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术前,两组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角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image.png

  3讨论

  肩袖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组成,形似袖口包裹在肩关节前、上和后方,该部位是连接上肢与躯干的重要结构,一旦损伤可严重影响肩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开放式肩袖修复术对复杂损伤的效果好,但术中创伤大,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进而降低肩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近年来,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在临床应用广泛,不仅能够减轻创伤,还可获得更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关节镜下手术切口小,可减轻对血管、肌腱的损伤,降低术后肩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通过电凝刀充分止血,从而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此外,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便于术后开展肩关节康复训练,从而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预防肩关节僵硬,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关节镜手术虽然切口较小,无法充分暴露损伤部位,但出血量少,且镜头有放大作用,不影响观察肩袖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而且关节镜手术通过辅助小切口进行缝合、分离粘连等操作,不会影响修复效果,因此近期疗效与开放式手术相当。

  此外,肩袖损伤及手术操作均会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升高,而应激反应又会加重炎症反应和患者疼痛程度,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研究组血清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关节镜的使用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体表切口较小,可降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优良率与开放式手术相当,但创伤较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疼痛、应激反应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效果优于开放式肩袖修复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玮曾,王玉东,刘晓梅,等.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8):1264-1266.

  [2]谭伟,王家合,高华银,等.开放式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评价[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5):36-36.

  [3]杨晓斐,程飞,叶俊星,等.探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J].中外医药研究,2022,1(18):57-59.

  [4]尚小可,郑君,余子杨,等.肩袖损伤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解读[J].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21,9(2):103-111.

  [5]张志昌,茹庆超,杨挺,等.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UCLA、VAS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61-63.

  [6]徐春红,陈亮,徐宇.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4):712-713.

  [7]王廷江,胡闯,汤志宏.关节镜下修补术与开放式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析[J].当代医学,2021,27(34):71-74.

  [8]袁鹏,刘宁.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肩袖关节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随访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8):5218-5221.

  [9]龚时国,刘牧子,汪建样,等.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关节修复术对肩袖损伤患者肌肉力量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5):53-56.

  [10]谢荣辉,汪建样,刘牧子,等.关节镜下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8):37-40.

  [11]朱开荣.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对术后恢复效果、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6):853-855.

  [12]颜来鹏.关节镜下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继发性冻结肩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3):25-28.

  [13]张志昌,赵红星,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及对肩关节疼痛程度、活动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