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2024-12-05 15:27:2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陇西县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高龄IFF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PULSES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
【摘要】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陇西县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高龄IFF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2)。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PULSES功能评定量表)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畸形、活动度、疼痛、功能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躯体状况、感觉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排泄功能、精神状况等PULSE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IFF骨折患者可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缩短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PULSE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DHS内固定术治疗。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
髋骨骨折以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率占老年骨折的20%以上,严重影响老年患者身心健康与生命质量。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是发生在股骨颈底部至小转子之间的骨折,高龄患者多由骨质疏松引起,约占髋部骨折的36%,致残率较高。保守治疗易并发髋内、外翻畸形愈合,因此,现阶段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内置不同固定系统,从而达到内固定效果。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术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术式。本文比较DHS与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IFF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陇西县中医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高龄IFF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CT、X线等检查确诊为IFF,为单侧闭合性骨折;认知功能正常;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病理性骨折或其他骨折史;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炎等严重骨科疾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病变;有家族精神病史或长时间服用精神类药物;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2)。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73~84岁,平均(79.14±4.12)岁;病程2~6 d,平均(3.76±1.18)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11例,跌落7例,其他3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12例,Ⅲ型7例;合并症:糖尿病9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4例,肺部疾病2例。研究组男17例,女25例;年龄74~85岁,平均(80.06±4.02)岁;病程2~7 d,平均(3.82±1.21)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13例,跌落6例,其他4例;骨折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14例,Ⅲ型6例;合并症:糖尿病11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3例,肺部疾病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并垫高患侧,常规消毒铺布,于患肢股骨大转子上方10 cm处向远端作一纵向切口,逐层剥离股外侧肌,显露股骨大转子和外侧皮质,在C臂X线机辅助下进行牵引复位,直至复位满意。于大转子顶点下方2 cm进入导针,触碰到股骨转子窝,采用开口器于转子窝开口,向髓腔内插入导针,沿着导针方向以空心钻扩髓,打入PFNA(江苏艾为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13130339)主钉。安装瞄准器后,将导针打入股骨颈,深度为股骨头下5 mm,拧入螺旋刀片,将螺栓上好,轻微活动髋关节,通过C臂X线机确认固定良好,冲洗伤口,常规止血处理,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毕。
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麻醉、体位同对照组,于股骨颈下缘沿轴线方向,将导针钻入股骨头。切开股骨骨折部位远端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骨表面。打入DHS[瑞士Stryker Trauma AG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3461125号]主钉,紧贴股骨面置入钢板,拧入螺钉固定,经C臂X线机确定固定良好,冲洗伤口,常规止血处理,逐层闭合切口,术毕。
两组术后均进行石膏固定,使用抗生素24 h,并在15 d左右进行拆线。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负重时间:患者由开始承重到完全恢复负重能力的时间。(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7],总分0~100分,包括畸形(0~4分)、活动度(0~5分)、疼痛(0~44分)和功能(0~47分)4个方面,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PULSES功能评定量表评估[8],包括躯体状况、感觉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排泄功能、精神状况6个维度,每个维度1~4分,总分6~24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差。(4)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畸形、活动度、疼痛、功能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畸形、活动度、疼痛、功能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躯体状况、感觉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排泄功能、精神状况等PUL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躯体状况、感觉功能、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排泄功能、精神状况等PULSE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IFF为临床髋骨骨折的常见类型,多因高龄患者跌倒或直接撞击导致,保守治疗极易出现肌肉萎缩、髋关节内翻、愈合畸形等并发症,且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感染。DHS、PFNA内固定术均为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内固定可稳定复位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DHS内固定术可通过滑动压力保持骨折端稳定性,但缺乏有效的内侧支撑,抗旋转能力较差,内固定易松动,可导致骨折处再次裂开,使得远端骨折段向内移动,从而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导致畸形愈合;且术中需广泛剥离骨膜置入钢板,创伤较大,影响骨折处血运,不利于骨折愈合。而PFNA内固定术采用合金材料,组织相容性较好,且髓内钉与骨髓腔较为匹配,可减少股骨干的应力集中,确保进钉顺利,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研究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PFNA内固定术通过将髓内钉打入近、远侧骨折端髓腔,增大与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锚固力,进而提高骨折部位稳定性,利于骨折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PFNA的旋转刀片具有较强的抗旋转和切出能力,能较均匀地承受轴向压力,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从而实现骨折的准确复位和稳定固定,降低骨折不愈合和移位风险,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IFF骨折患者可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缩短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PULSE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DHS内固定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彭强,蔡腾,蔡朋杉,等.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大鼠髋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7):1243-1245.
[2]欧德阳,成本强,陈友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6):858-861.
[3]Tian Z,Chen J,Zhang Y,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98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risk lateral femoral wall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 to compare outcomes following surgery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versus dynamic hip screw(DHS)[J].Med Sci Monit,2022,28:936.
[4]陈雨佳,方郁岚,孔文,等.108岁超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成功1例[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1,18(3):95-96.
[5]张建军,张宇,赵建伟.第三代Gamma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88-90.
[6]张华,路倩,李渊.动力髋螺钉与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创伤应激指标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2):304-306.
[7]刘哲,李燕,杨洋,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强化家庭康复训练的功能结局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7):924-928.
[8]张会明,李云芳,鹿亚平,等.陪护人员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居家康复效果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22,24(3):315-317.
[9]胡衍,张浩,苏佳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中国骨伤,2021,34(10):891-894.
[10]陈桂全,陈伟明,黄彬,等.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4):566-570.
[11]王大玉,程中午,张本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107-110.
[12]姜明菊,胡勇,李宝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1839-1843.
[13]胡靖,王林,陈义,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2):2918-2920.
[14]武强,孙虹斐,李建强.PFNA及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7):866-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