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4-12-05 15:08: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280例老年Hp阳性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临床症状(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缓解时间、肠道菌群数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280例老年Hp阳性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Hp根除率、临床症状(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缓解时间、肠道菌群数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用于老年Hp阳性FD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改善肠道菌群数量,效果优于单纯四联疗法治疗。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功能性消化不良;老年;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四联疗法;Hp根除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FD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目前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是根除Hp的重要手段。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是调节肠道菌群常用的微生物制剂。本文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Hp阳性FD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280例老年Hp阳性F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FD诊断标准,Hp阳性;年龄≥65岁;无精神疾病。排除标准:心、脑、肝、肾等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入组前4周内服用过抗生素、铋剂,或前2周内用过质子泵抑制剂;对本研究用药过敏。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男86例,女54例;年龄65~75岁,平均(67.61±1.47)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22.52±2.27)kg/m2;病程1~6年,平均(3.42±1.28)年。对照组:男81例,女59例;年龄65~75岁,平均(67.52±1.43)岁;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22.46±2.34)kg/m2;病程1~6年,平均(3.47±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胶囊(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381,0.25 g)饭后口服,1.0 g/次,2次/d;甲硝唑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47,0.2 g]饭后口服,0.4 g/次,3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756,120 mg(按氧化铋计)]饭前口服,240 mg/次,2次/d;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10,20 mg)饭前口服,20 mg/次,2次/d。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83112,0.25 g)治疗,饭前空腹口服,0.5 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Hp根除率。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采用13C呼气试验(碳13呼气检测仪,型号HY-IREXB,广州华友明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患者Hp感染情况,Hp阴性判定为根除。(2)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缓解时间。(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取患者粪便标本,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p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Hp根除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7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根治Hp是治疗伴Hp阳性FD的关键。四联疗法为目前临床治疗Hp感染的常规方案,其中阿莫西林、甲硝唑属于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枸橼酸铋钾胶囊为胃黏膜保护剂;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为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
地衣芽孢杆菌可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增殖,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FD。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肠道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对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具有促生长作用,从而减轻肠道菌群失调,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肠道菌群平衡对抗Hp感染、调节肠道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能够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致病菌生长,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用药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用于老年Hp阳性FD患者可提高Hp根除率,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改善肠道菌群数量,效果优于单纯四联疗法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涛.匹维溴铵联合益气和胃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4):361-365.
[2]杨丽清,陈平湖,李嘉莉,等.含盐酸小檗碱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J].新医学,2019,50(6):453-456.
[3]蔺小培,柳玉红,何刘媛,等.地衣芽孢杆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6):775-778.
[4]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698-705.
[5]张娟.生姜泻心汤联合四联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患者胃肠动力学的影响[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6):499-502.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22,42(11):745-756.
[7]阿如汉,刘彦琦.胃复春胶囊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9):125-128.
[8]吴美玉,黄永德,陈建兴,等.康复新液、地衣芽孢杆菌及美沙拉嗪联合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对IL-23、IL-17、氧自由基、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2):79-83.
[9]刘立国.急性肠炎患者应用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20,26(16):135-136.
[10]李娟娟,王凤云,唐旭东,等.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1):77-81.
[11]朱波,杨艳,苏仁意,等.自拟安肠消痞汤配合西药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胃肠激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3):1425-1429.
[12]范晶晶.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2020,40(6):118-120.
[13]历飞.柴胡舒肝丸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1):165-167.
[14]李娟娟,王凤云,唐旭东,等.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1):77-81.
[15]兰英,邓高振,张东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