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

2024-12-02 14:27:1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7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8例。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7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舒适度[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GC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危险评估;分级护理;急性消化道出血;负性情绪;舒适度;并发症

  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肠源性氮质血症、发热、呕血及黑便等症状[1-2]。既往常规护理,虽能起到对症护理的目的,但未能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特点等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服务[3]。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中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4]。本文观察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粪便潜血试验、胃肠钡餐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检查后确诊,符合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5];住院接受治疗时间>5 d,且能够独立完成本次观察配合。排除标准:意识昏迷;先天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4051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5~72岁,平均(42.15±5.69)岁;十二指肠溃疡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胃溃疡15例,消化道肿瘤5例。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6~73岁,平均(42.17±5.72)岁;十二指肠溃疡1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胃溃疡17例,消化道肿瘤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1)成立专项护理小组,包括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8名护士,主任护师为组长。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查阅文献资料、归纳以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等,采用Rockall评分系统评估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5分为高危。(2)根据护理小组成员护理职务、学历水平、工作年限不同设置5个分级岗位即工作经验1年的护士和护师为萌芽级、3年内护士和护师为基本级、工作8年内主管护师为胜任级、工作8年以上副主任护师为骨干级、工作10年以上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专业级。依据患者再出血风险程度配置不同分级岗位的护理人员。低危患者由1名基本级护士负责,中危患者由1名胜任级护士负责。高危患者由1名骨干级护士及1名萌芽级护士共同负责。(3)护理措施落实。①低危患者护理:给予患者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的手段介绍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治疗和注意事项、后续的治疗流程等。②中危患者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的病房,病房内配备内镜仪器及急救药物等,监测和记录患者呕血及黑便等症状、生命体征等。每日的凌晨5:00—7:00、晚上的17:00—24:00时加强巡视次数。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患者心理评估结果,以耐心倾听、心理暗示、语言疏解、介绍成功治愈案例和家属陪伴等方式缓解其负性心理。通过幻灯片讲解、专家视频讲座播放、一对一问答等多元化途径开展急性消化道出血、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治疗和护理必要性、生活注意事项、预防对策、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等的健康教育。③高危患者护理:将患者安排在抢救室内,叮嘱其绝对卧床修养,遵医嘱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足量输血及输液干预后每半小时巡视和检查患者情况,一旦发现休克和再出血征象应第一时间通知医师处理,做出护理配合。指导患者取半卧位,鼓励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密切观察胃液及引流液的色泽,在患者呕血后应第一时间清洁患者呼吸道内积血,给予低氧血症患者吸氧处理。发现患者存在消极情绪时给予心理支持,通过语言安慰、眼神肯定、聊天转移注意力、家属视频鼓励、介绍成功治愈案例等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入院时、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价焦虑与抑郁情况,标准分均为100分,SAS临界值为50分,SDS临界值为53分,评分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6]。(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入院时、护理1周后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舒适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7]。(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评估,包括护理工作、护理态度、护理安全等,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GC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0±4.12)分,高于对照组的(85.67±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6,P=0.000)。

  3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发作后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呕血、黑便及血便等症状,既往常规护理未能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部分患者护理效果不佳[8-9]。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结合患者病情危险性的量化评估,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措施,可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和目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中进行分层级后的心理疏导,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预估患者风险程度,对高危、中危、低危的分级护理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1]。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研究组GC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基于危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黄雯雪,陈春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5):793-796.

  [2]Marmo R,Occhipinti V,Zullo A,et al.Improved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ile on Antithrombotic Therapy[J].J Clin Gastroenterol,2022,57(3):278-284.

  [3]王迅,毕洪菊,朱冰洋.分级式急诊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2):109-111.

  [4]柴蕴珠,王艳红,徐宏蕊.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负性心理及危险性积分的影响研究[J].临床研究,2020,28(2):184-186.

  [5]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修订稿)[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1-8.

  [6]鹿炳媛,芦慧,骆燕芳.基于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的分级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328-331.

  [7]陈华燕.“实践性融入式体验”叙事医学人文关怀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7):69-71.

  [8]常珊珊.基于临床救治—心理—饮食—康复的四位一体式协同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1):3815-3817.

  [9]Lee C,Orellana M,Benharash P,et al.The use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s and resource use[J].Surgery,2023,173(6):1346-1351.

  [10]李雪,王肖蒙,王欢,等.Rockall危险积分联合多学科协作模式在肝硬化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9):3630-3632.

  [11]郭跃轩.规范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5):164-165.

  [12]马小丽,郭超丽.双维度四位一体式协同化护理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8):5349-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