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0

2024-12-02 14:16:2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统计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统计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预后不良28例,占23.33%,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Killip分级为Ⅲ~Ⅳ级、冠心病史、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HDL-C)&lt;1.0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4.10 mmol/L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血清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BMI≥24 kg/m2、血清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预后不良;影响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冠状动脉堵塞所导致,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临床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1-2]。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佳[3]。本文分析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AMI的诊断标准[4],并经心电图及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接

  受PCI治疗;初次发病。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或血管发育异常;合并免疫性疾病;语言表达障碍及视听严重障碍。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46~85岁,平均(64.69±7.21)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技术通过股动脉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其PCI手术方法参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5]。

  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AMI类型[ST段抬高型(STEMI)与非ST抬高型(NSTEMI)]、Killip分级、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HDL-C、LDL-C水平检测方法:患者于入院时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转速3000 r/min,离心半径6 cm,离心20 min,分离血清后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检测HDL-C、LDL-C水平,试剂盒由迈克生物提供。

  1.3观察指标
  (1)统计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发生MACE视为预后不良。(2)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3)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MI患者PCI术后预后情况
  随访1年,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28例,占23.33%(28/12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

  2.2 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AMI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发生组BMI≥24 kg/m2、Killip分级Ⅲ~Ⅳ级、冠心病史、冠心病家族史、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3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患者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将表1中P&lt;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血清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PCI是治疗AMI患者的常用方案,采用桡动脉途径或股动脉途径,将导管置入待扩张的冠脉,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可解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症状[6-7]。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1年,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28例,占23.33%。提示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血清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BMI≥24 kg/m2。

  体质量过高的患者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及左心室负荷,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及管腔狭窄,加重AMI患者病情[8]。且同时体质量过高的患者机体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可损伤血管内膜,进而激活血小板系统,促进血小板的释放与聚集,影响患者术后心血管功能恢复,增加AMI患者预后不良风险[9]。建议临床对于BMI≥24 kg/m2的患者术后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控制体质量,从而降低术后预后不良风险。(2)血清HDL-C&lt;1.00 mmol/L。HDL-C由肝脏和小肠分泌产生,可清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部分,从而增加斑块的稳定性[10]。且HDL-C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抗氧化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1]。而HDL-C低水平可增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致使患者预后不良。(3)血清LDL-C≥4.10 mmol/L。LDL-C可被氧化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C),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AMI,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12-13]。因此,当血清内LDL-C水平增高时,提示AMI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建议临床对于血脂异常患者采用调脂药物治疗,以控制HDL-C、LDL-C水平。

  综上所述,BMI≥24 kg/m2、血清HDL-C&lt;1.00 mmol/L、LDL-C≥4.10 mmol/L等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晴,李波.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11):1188-1192.

  [2]周生辉,柳子静,李紫旋,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院内病死危险因素[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7):602-607.

  [3]吕晓,黄继良,晋芹,等.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2,38(12):967-974.

  [4]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29-234.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6,44(5):382-400.

  [6]邹华伟,周金锋,赵勇,等.急诊PCI与延迟PC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及其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6):1692-1696.

  [7]赵春勇,靳晓宇,许丁,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支架后扩张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2,17(2):165-169.

  [8]张鑫,王文绢,张润,等.中国成人BMI和腹型肥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7):750-755.

  [9]苗祖霈,张迎花,肖克令,等.肥胖程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2,43(2):192-198.

  [10]张雅玲,郑瑰琼,罗仕钰,等.基于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与重塑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及相关药物[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3,50(3):448-462.

  [11]冯硕,张瑞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出能力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21,48(4):197-199.

  [12]杨芬,苏冠华,程翔.干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的根本措施[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1,49(6):638-642.

  [13]欧巧云,陶丽华,温详,等.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早发男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5):318-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