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论文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论文

2

2024-12-02 11:44:44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05例AI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癫痫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癫痫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05例AI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癫痫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癫痫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105例AIS患者中,发生癫痫31例,发生率为29.52%;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癫痫家族史、治疗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受累动脉系统为颈动脉循环、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均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均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癫痫;影响因素;TOAST分型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中枢性发热、水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癫痫等[2]。AIS患者发生癫痫可加重临床症状和脑损伤程度,影响康复进程和预后[3-4]。因此,明确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可为针对性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分析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105例AI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符合AIS诊断标准[5];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卒中前无癫痫病史。排除标准: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其他可能导致癫痫发作的疾病;既往有脑外科手术或头部外伤史。男69例,女36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0±8.9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52例,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26例;有癫痫家族史27例;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18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5例,其他42例;病灶部位:皮质48例,皮质下57例。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根据临床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60岁、60~70岁、>70岁)、吸烟(是、否)、高血压(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脂血症(有、无)、房颤(有、无)、癫痫家族史(有、无)、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受累动脉系统(颈动脉循环、基底动脉循环)、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是、否)、治疗药物(他汀类、抗凝类、抗血小板类)等临床资料。

  1.2.2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0~42分,0分为无卒中;1~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分为重度卒中。

  1.2.3癫痫发生情况判定标准AIS患者治疗后

  2周内出现癫痫的临床表现[6],同步脑电图监测结果显示存在癫痫样放电,并排除其他诱发癫痫的因素。

  1.3观察指标

  (1)统计AIS患者癫痫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癫痫将其纳入发生组与未发生组。(2)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单因素分析。(3)AIS患者发生癫痫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IS患者癫痫发生情况

  105例AIS患者发生癫痫31例,发生率为29.52%(31/105);未发生74例。

  2.2 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癫痫家族史、治疗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受累动脉系统为颈动脉循环、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3 AIS患者发生癫痫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AIS患者癫痫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均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癫痫是AIS的潜在并发症[7],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影响AIS患者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105例AIS患者发生癫痫31例,发生率为29.52%。提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风险较高。因此早期预测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影响因素,对于筛选高危人群并予以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均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心源性栓塞型的AIS患者病情进展较其他患者快,脑血流急速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更严重,导致神经元过度去极化,因此发生癫痫的风险更高[9-10]。(2)病灶部位为皮质。相较皮层下梗死,皮质层梗死更易导致钙离子堆积,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因此增加癫痫发生风险[11]。(3)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血液代谢产物可刺激皮质层,并引起皮质扩张,病灶区域渗血可导致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破坏脑组织,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增加癫痫发生风险[12]。(4)NIHSS评分>4分。NIHSS评分是临床评估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NIHSS评分越高表明神经损伤越严重,脑内神经系统分泌的炎性因子越多,可刺激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诱发癫痫[13-14]。

  综上所述,TOAST分型为心源性栓塞型、病灶部位为皮质、卒中后病灶区域渗血、NIHSS评分>4分均为AIS患者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吕亚敏,李冰洋,亓静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β、NT-proBNP及cTnI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进展的关系[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8):27-29.

  [2]张静,鲍婕妤,蔡萌萌,等.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40(6):512-517.

  [3]Sadr SS,Javanbakht J,Javidan AN,et al.Descriptive epidemiology:prevalence,incidence,sociodemographic factors,socioeconomic domains,and quality of life of epilepsy:an update and systematic review[J].Arch Med Sci,2018,14(4):717-724.

  [4]Peter-Derex L,Philippeau F,Garnier P,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levetiracetam for preven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 in the acute phase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PEACH):a 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J].Lancet Neurol,2022,21(9):781-791.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6]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3-428.

  [7]郭雨欣,姜俊豪,曹芳,等.2019年中国脑卒中性别和年龄别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8(8):1217-1224.

  [8]Wang N,Wang D,Zhou H,et al.Serum neuropeptide y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post-ischemic stroke epilepsy[J].J StrokeCerebrovasc Dis,2021,30(2):105475.

  [9]覃百灵,李通,胡敏婷,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1):49-52.

  [10]杨逸昊,陈诗惠,黎宗军,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建立[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3,29(11):838-849.

  [11]庞振阳,刘一尔.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7):515-516.

  [12]赵艳梅.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J].名医,2023(24):54-56.

  [13]黄金榜,巴永锋,李玉峰,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预测模型构建[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3,42(6):564-567.

  [14]李岚欣,李波,苟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9):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