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

2024-12-02 11:26:3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观察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摘要】目的:观察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级、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和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护理2、4周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1、2、4级RTOG分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RTOG分级占比为17.78%(8/45),低于对照组的37.78%(1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应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可减轻皮损严重程度,降低RTOG分级,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护能力,效果优于常规皮肤护理管理。

  【关键词】结构化护理管理;皮损;乳腺癌;负性情绪;自护能力

  乳腺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放疗作为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其通过放射线杀伤病灶癌细胞,可降术后复发风险[1-2]。但放疗可造成放射野皮肤出现瘙痒、灼热、水泡甚至溃烂、渗脓等损害[3]。结构化护理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结局为导向,通过把控护理各环节要素,以推动患者行为改变,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4]。本文观察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经钼靶、病理组织活检等检查确诊;女性;接受放疗;首次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病变;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皮肤疾病;近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或不耐受放疗;依从性差。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0020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45~62岁,平均(53.01±2.68)岁;临床分期:Ⅰ期21例,Ⅱ期16例,Ⅲ期8例。观察组:年龄43~62岁,平均(52.49±2.80)岁;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15例,Ⅲ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管理。放疗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放疗后,叮嘱患者洗护动作轻柔,避免抓挠。

  观察组实施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1)建立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组织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包括1名放射科医师、1名皮肤科医师及5名护理人员,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概念、方法、放射性皮损相关知识、护理措施、注意事项。(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图画、视频、幻灯片等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放疗机制、皮损发生原理、护理意义等知识,并随机提问,确保患者已经掌握重点知识内容;在病区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并提供皮损护理知识手册;制作放疗健康知识视频教程等在公众平台定期更新;院方定期举办乳腺癌健康讲座,为患者科普相关治疗护理知识,40 min/次,2次/月。(3)皮肤护理:①放疗前指导患者摘取耳环、项链、手表、钥匙等金属物品以免射线吸收增加。②放疗时应始终保持照射野标记清晰,如不清晰,应及时请医师描画清楚。③放疗结束后对放射部位皮肤进行清洁,使用软毛巾浸润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清洁液轻柔擦拭皮肤,清洁后涂抹保湿霜并保持干燥;并对放射野部位皮肤进性评估,1次/2 h,根据结构化皮肤护理提示卡重点观察有无出现红斑、溃烂、渗出等。a.若已出现皮损,则遵医嘱使用专用保护膜、护肤粉等进行涂抹保护,1次/8 h;b.若皮损严重则应给予水胶体敷料、薄膜敷料等外敷;c.若皮肤发生溃烂或渗出性皮损则给予药油涂抹或给予防腐、干燥处理;d.若出现水疱,给予氯霉素、红霉素软膏。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皮损严重程度量表评估皮损情况,包括红斑、水疱、瘙痒、脓液共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总分20~120分,分数与严重程度呈正比。(2)比较两组护理后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分级。分级标准:未见变化为0级;暗红色滤泡样斑状/干性脱皮/减少出汗为Ⅰ级;接触性疼痛或红斑鲜艳,湿性片状脱皮/中度水肿为Ⅱ级;融合样湿性脱皮(除皮褶皱除外),水肿呈凹陷性为Ⅲ级;局部出血、溃疡、坏死为Ⅳ级。(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生命质量,包括30个条目,总分30~126分,分数与生命质量呈反比。(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估自护能力,包括自我概念(8个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7个条目)、自护责任感(6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172分,分数与自护能力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4周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后RTOG分级比较

  护理后,两组1、2、4级RTOG分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级RTOG分级占比为17.78%(8/45),低于对照组的37.78%(17/4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乳腺癌在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晚期癌细胞转移可导致多器官受累,放疗是利用高强度X线杀死对放射线敏感的癌细胞,但可能会引起恶心、乏力、骨髓抑制等全身不良反应和局部放射损伤,其中皮肤损伤由射线损伤皮肤基底生发层细胞所致,多表现为皮肤红斑、干性脱皮,病情严重时甚至出现湿性脱皮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4周后,观察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3级RTOG分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结构化护理管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现状,自发性改正导致皮损或加重皮损发生的不良健康行为;放疗前禁止患者佩戴饰品,确保照射野标记清晰,可避免皮损范围增大;放疗后,护理人员定时根据RTOG分级评估患者皮损现状,皮肤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及时识别异常体征,及时发现处理;并给予皮肤清洁和保护措施,有利于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细菌感染,可控制损伤进一步发生[7-8]。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EORTC QLQ-C30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各项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对患者皮损程度进行分级,并指导与其病情程度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从而养成良好健康习惯,进而有效控制损伤进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9-10]。

  综上所述,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应用于乳腺癌放疗后皮损患者,可减轻皮损严重程度,降低RTOG分级,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护能力,效果优于常规皮肤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雷少元,郑荣寿,张思维,等.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一项基于人群的2000–2020年肿瘤登记数据分析研究[J].癌症,2022,41(7):324-335.

  [2]姚红军,何林,于得全,等.术中放疗和全乳照射在早期乳腺癌中肿瘤疗效的比较:一项meta分析[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2):192-197.

  [3]王萍,范莉,田梅.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辐射卫生,2022,31(4):524-529.

  [4]应晨,柏如静.结构化皮肤护理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效果[J].河北医药,2022,44(4):638-640.

  [5]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J].中国癌症杂志,2022,32(4):363-372.

  [6]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中国医师协会2020版)[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4):321-342.

  [7]张金珠,曹艳萍,谢晓丹.标准化皮肤管理在乳腺癌放疗所致皮肤损害中的应用效果[J].癌症进展,2022,20(5):517-519.

  [8]陈思晗,张星海,赵旭东,等.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式[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1,44(5):595-599.

  [9]金嘉会,陈存海,马学真.放射相关miRNA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作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2,49(12):735-738.

  [10]熊沫,胡娟.主动性皮肤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皮损程度、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76-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