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有效性论文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有效性论文

0

2024-11-29 14:31:0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研究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异丙托溴铵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单一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不良反应以及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单一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6,P=0.004)。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摘要]目的研究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异丙托溴铵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单一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肺功能、不良反应以及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单一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6,P=0.004)。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动脉血氧分压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异丙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较高。

  [关键词]沙美特罗替卡松;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梗阻、气道炎症和肺气肿。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正逐年上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来缓解COPD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和预防并发症。其中,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β2 Receptor Agonists,LABA)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沙美特罗替卡松是一种LABA/ICS固定剂量联合制剂,已被广泛用于COPD的治疗,并被证实在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异丙托溴铵通过扩张气道和减少分泌物的产生来改善COPD患者的气道通畅度,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关于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OP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非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联合用药方案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本院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联合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6~78岁,平均(65.75±5.33)岁。单一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7~80岁,平均(64.88±5.7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2021-10-007)。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比值<70%;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如肺动脉高压、严重的间质性肺病等;依从性较差者;孕妇或处于哺乳期者。

  1.3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国药准字H20150323;规格:每吸50µg沙美特罗+100µg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通过准纳器进行吸入治疗,100µg/次,2次/d,持续治疗1周。联合组使用异丙托溴铵(国药准字H11021802;规格:84 mg/瓶)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用法用量与单一组相同,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80µg/次,2次/d,持续治疗1周。

  1.4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增加;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患者能够更好地参与日常活动和社交生活。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没有达到显效的程度;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急性加重次数有所减少,与显效存在一定差距。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可能有加重的趋势;肺功能指标没有改善;急性加重次数没有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咽部不适,心悸。

  血气指标:包括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肺功能、血气指标)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单一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VC、FEV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

  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PaO2更高,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和气道炎症,通常由长期接触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吸烟,职业性暴露、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也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COPD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戒烟、呼吸训练和康复治疗等手段,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生素等,随着研究的进展,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异丙托溴铵等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正逐渐受到重视。通过综合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充分利用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以有效扩张气道、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对COPD的治疗效果可能更加更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更明显,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表明联合治疗COPD更加有效。沈丽丽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FVC升至2.96 L,FEV1升至2.63 L,均高于单一组(P均<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另有研究发现,联合组治疗COPD可以减少头晕和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COPD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单亚娟,许庆,戴嵩.小青龙合剂内服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2):2343-2346.

  [2]颜小艳,徐亮,彭世秀.替卡松与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致肺炎风险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13-17.

  [3]毛娅,王晓玲,蒋伟.止咳平喘膏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5):126-129.

  [4]黄潇君.平喘止咳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23,20(8):139-141.

  [5]周俊,董海蕴.双联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和疗效影响的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4):560-564.

  [6]尚勇.羧甲司坦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2):129-130.

  [7]张晨阳.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和噻托溴铵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D].沈阳:沈阳医学院,2023.

  [8]戢太兵,艾红艳,秦永刚,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分别联合噻托溴铵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6):32-33.

  [9]沈丽丽.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有效性及药学机制研究[J].智慧健康,2023,9(16):83-86.

  [10]罗云良.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21):130-133.

  [11]穆喜泉.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2,7(11):60-63.

  [12]杨玲玲.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