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论文

2024-11-29 14:16:06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肿实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SPLS)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MPLS)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SPI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以及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
摘要:目的分析卵巢囊肿实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SPLS)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多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MPLS)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SPIS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SH以及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实施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临床效果
0引言
卵巢囊肿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其病因主要在于卵泡和黄体的发育异常。随着囊肿体积的逐渐增大,会产生一系列因囊肿挤压而引发的临床症状。当前,临床上针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主要依赖腹腔镜技术。然而,此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失衡、免疫力降低等不良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治疗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为此,我们将改良后的腔镜手术方法引入卵巢囊肿的治疗实践中,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观察,对其分别采用多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MPLS)以及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SPIS)进行治疗,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为23~49岁,平均(34.86±6.73)岁;体质量指数为18~25kg/m2,平均(23.76±2.43)kg/m2;囊肿直径为5~10cm,平均(7.57±2.79)cm。观察组:年龄为24~48岁,平均(34,68±6.39)岁;体质量指数为19~25kg/m2,平均(23.65±2.37)kg/m2;囊肿直径为6~10cm,平均(7.86±2.48)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此次研究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并对研究内容知情;②患者在经临床检查之后确诊为卵巢囊肿,并具备手术治疗指针;③本次研究在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排除标准:①患者属于妊娠或是哺乳期女性;②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③经检查后,患者属于多囊卵巢综合征;④患者伴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MPIS治疗
首先协助患者更换为截石位,进行麻醉干预,在脐下距离1cm处做微创手术切口,以此切口建立气腹,气腹建立中需要控制气压13mmHg,在此基础上,采用腹腔镜辅助,对患者的腹腔以及周边的组织进行密切地观察,并对患者的囊肿实施形态学检查。然后在患者左侧和右侧下腹各开一个5mm的小口,放置分离钳。之后就需要实施钝性分离卵巢,将囊肿移动至切口处,切开后使用吸引器将内容物吸出。然后再将囊肿完全剥离,切片后送检,确定为良性肿瘤后,再清洗切口,可以采用电凝等方法来止血。手术结束后,视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治疗。
1.2.2观察组采取SPIS治疗
首先在脐下1cm的地方开1cm的小口,放置单孔腹腔镜,在13mmHg的压力下,形成一个气腹。术中采用10mm的腹腔镜,采用预先弯曲的腹腔镜抓钳。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失血,应尽量用手工缝合法,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再用电凝止血。手术结束后,视病人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治疗。
1.3观察标准
①需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相关手术指标等进行密切地观察和对比。②观察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卵巢储存功能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腹部不适、盆腔粘连)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4.0软件中实施计算和分析,不同的资料采用不同检验方式,计量t检验表示x—±s,计数χ2检验表示[n(%)],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比较
观察组FSH以及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医生在进行常规的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必须正视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其中,穿刺器的使用在摘取样本时,存在导致卵巢囊肿破裂的可能性,同时还可能引发腹部器官及重要血管的损伤风险。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手术的顺利进行。当前,卵巢囊肿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其确切的致病原因尚未明确。经过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大的精神压力、家族遗传因素、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以及频繁摄入富含生长素的食品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卵巢囊肿患者出现痛经、月经周期紊乱、腹部疼痛等症状。
虽然大部分卵巢囊肿属于良性病变,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如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蒂扭转、卵巢破裂以及深度感染等。因此,对于卵巢囊肿的防治工作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研究表明,越是大的卵巢囊肿,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由于卵巢囊肿的体积较大,其恶性概率也较高,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改进传统的腹腔镜术式,以提高卵巢囊肿的疗效,是目前临床中的重点。
在我国,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中,它不仅满足了微创和美观的要求,而且具有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卵巢疾病最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研究表明,由于卵巢和囊肿之间存在着血管增生和皮质粘连等问题,在切除囊肿的过程中,会对一些正常的卵巢组织产生损害,从而影响到女性的卵巢功能。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腹腔镜下的卵巢囊肿剥离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该术式能够显著减少卵巢储备功能的损伤,同时根据囊肿的具体位置,灵活运用缝合或双极电凝等技术手段,进一步降低对卵巢的潜在损害。因此,该术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疾病的治疗效率,而且在治疗安全性上亦表现优异。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SPLS以及MPLS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储备进行改善,发现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是更具安全性,能够在术后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FSH、L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观察组患者的FSH、L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也表明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中对患者实施SPIS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同时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减少。在分析之后认为,在通过单孔腹腔镜微创进行治疗,将囊肿移动到切口处进行抽吸,将囊液抽吸之后再进行切除,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所以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提升,风险性减少。此外,在对患者采取MPLS手术治疗的术后,可以通过电凝的方式进行止血,该种方式虽有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的卵巢周边血管以及组织还是存在一定的损伤;而患者在采用SPLS期间,可以通过将囊肿提离体外之后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在出血的术后能够通过缝合进行干预,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降低了对卵巢的损害,所以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手术实施前需要对单孔腹腔镜进行有效地运用,所以操作仪器以及腹腔镜等都处于同轴,所以手术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因此,对于临床外科医生的专业性以及经验等要求就比较高。
综上所述,在卵巢囊肿的治疗过程中,实施卵巢囊肿剥除术时,运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有益于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该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青,杨阳.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1):29-31.
[2]庄良武,吕新萍,陈捷.增加辅助孔的经脐单孔腹腔镜巨大卵巢囊肿手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20(4):314-317.
[3]龙微,谢晓芳.气压治疗仪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7):170-172.
[4]尹黄,李荣,唐争翠.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囊肿患者炎症因子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2):338-343.
[5]谢嘉欣,朱洪磊,高萌,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在超重肥胖患者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8):997-1000.
[6]孔秀丽,王文文,卜志勤.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巨大良性囊肿的疗效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2,35(4):308-311.
[7]宋黎涛,张雪,张春燕.经脐单孔腹腔镜囊肿剥除术中增加辅助孔治疗巨大卵巢囊肿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9):1973-1978.
[8]黄红莲,潘琦文,李建湘,等.悬吊线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剥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性科学,2022,31(5):68-72.
[9]黄露,梁海锋,王伟文.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2,35(4):90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