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临床疗效论文

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临床疗效论文

1

2024-11-29 11:44:4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91颗)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7颗)与对照组(40例44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导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破龈时间、矫治时间)、手术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破龈时间、矫治时间、二次手术率、牙列紊乱、牙髓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91颗)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7颗)与对照组(40例44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导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正畸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破龈时间、矫治时间)、手术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二次手术率)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破龈时间、矫治时间、二次手术率、牙列紊乱、牙髓坏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患牙一次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效果较好,能提升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手术导萌;正畸牵引;埋伏阻生牙

  0引言

  埋伏阻生牙是一种临床口腔科常见疾病,多见于上颌前牙,绝大部分患者为青少年或儿童,病因在于牙齿萌出过程中受骨、软组织或其他牙齿的阻挡,无法正常萌出,严重影响患者口腔功能与外貌,对其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临床常用手术导萌的方法,去除阻碍牙齿萌出的组织,辅助其自然萌出,但临床发现,有一部分阻生牙在去除阻碍的软硬组织后,仍无法正常萌出,需要多次手术以达到最佳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美观的需求越来越高,口腔正畸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正畸牵引可以矫正埋伏阻生牙的畸形情况,帮助其萌出。本研究将手术导萌与正畸牵引联合使用,旨在探索二者联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91颗)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7颗)与对照组(40例44颗)。观察组:男23例(27颗),女17例(20颗);年龄为9~21岁,平均(15.25±1.91)岁;牙位:多生牙19颗,尖牙17颗,第三磨牙6颗,切牙5颗;埋伏类型:腭侧型40颗,唇侧型5颗,唇腭间水平型2颗。对照组:男24例(26颗),女16例(18颗);年龄为8~23岁,平均(15.65±2.43)岁;牙位:多生牙17颗,尖牙16颗,第三磨牙7颗,切牙4颗;埋伏类型:腭侧型37颗,唇侧型6颗,唇腭间水平型1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牙牙位、埋伏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与家属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

  所有患者先行X线根尖片与CBCT扫描检查:应用数字化口腔X线成像系统对全颌进行X线曲面断层扫描与近中位等X线根尖,以X线片诊断结果确定CBCT扫描区间,对阻生牙弓内数量、形态与和邻牙关系等分析,通过较高的分辨率、较强的模拟性、较显著的立体观且无重影,将影像三维重建后任意旋转,无死角观测,手术医生观测后判断埋伏阻生牙的准确位置、埋伏深度,选择合适的牵引角度,设计牵引力度,对于牙间隙不足的患者,事先可进行间隙拓展。

  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导萌治疗:常规消毒、麻醉后,于唇侧或腭侧埋伏阻生牙的脊顶部做一切口,切开黏骨膜,凿除表面骨质,清除萌出道上的阻力,充分暴露牙冠,给予止血、酸蚀、冲洗、干燥等措施后,将托槽置于牙冠上,清理创面后关闭部分创面,对钢丝进行牵引并固定邻牙。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正畸牵引治疗:与对照组手术导萌方法相同,手术导萌治疗14d后,采用弹力线、橡皮圈、钛镍丝辅弓进行导萌牵引,力度选择40~60g,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沿着合适的方向进行正畸治疗,将导萌埋伏牙排入牙列中,并通过1/4橡皮圈行平行四边形牵引,调整上下牙的咬合关系,牵引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邻牙。

  对两组患者术后埋伏阻生牙未正常萌出,或萌出后未牵引入牙列,对邻牙产生影响的患牙,进行二次手术治疗,若未对邻牙产生影响,仅牙列轻微紊乱,可通过佩戴矫治器治疗。

  1.3评估标准

  一次手术正常率:对术后患者行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通过牙髓活力测试可见牙髓具有正常活力,且保持良好形态;牙弓形态正常且咬合关系较稳定。以上条件全部满足为正常,正常率=正常例数/总例数。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破龈时间、矫治时间)、手术成功率(一次手术正常率、二次手术率)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选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定性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lt;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破龈时间、矫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破龈时间、矫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正常率、二次手术率比较

  观察组患牙一次手术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牙列紊乱、牙髓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牙齿发育异常中,埋伏牙是引起恒牙移位、牙齿排列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埋伏牙好发于上颌,位于前牙区比例大于后牙区,埋伏阻生牙属于埋伏牙中较常见的一类,大多牙弓序列正常,由于在颌骨内位置不当,难以正常萌出,临床上表现为牙齿缺失、萌出间隙不足、缺牙附近的邻牙牙轴倾斜,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牙齿发育。

  上颌埋伏阻生牙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且埋伏位置不同,甚至可能出现扭转、倾斜、倒置等形态改变,故临床治疗时应先进行影像学定位,将埋伏阻生牙的形态、生长方向、准确位置明确,再根据所获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目前针对性地治疗埋伏阻生牙的方法有:①对位置正常的埋伏牙且萌出间隙足够、萌出道未受阻的患者,采取任其自行萌出的方式;②对于牙根变形严重、萌出方向偏移严重甚至倒置、严重影响邻牙牙根的患者,采取拔除埋伏阻生牙的方式;③对于萌出方向正常,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道受软组织、多生牙、乳牙等阻挡,无法正常萌出的埋伏阻生牙,采取手术导萌的方式,去除阻力、拓宽间隙辅助其萌出。但临床观察发现,仅通过手术导萌,患者埋伏阻生牙虽能萌出,但萌出后难以排入牙列,对邻牙可能造成损伤,引起整体牙列紊乱,不利于后续牙齿正常发育。故及时进行正畸治疗,使牙列往预先设计的方向正常排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破龈时间、矫治时间、牙列紊乱、牙髓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对于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治疗效率较高,能加速牙齿萌出,同时降低牙列紊乱、牙髓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正畸治疗将埋伏阻生牙向预先备好的间隙牵引,且通过持续牵引,始终使埋伏阻生牙获得最佳的萌出间隙,降低邻牙与其互相挤压程度,防止损伤牙髓,同时所受阻力减少,加快其萌出过程,且通过将埋伏阻生牙排入牙列,稳定整体牙列排序情况,减少牙列紊乱的发生可能。

  手术导萌治疗埋伏阻生牙,必须事先分析牙齿阻力来源,灵活设计牵引方向,减少对邻牙牙根的阻挡,必要时使用辅助支撑,防止对邻牙过度拉扯。但临床观察中发现,单纯使用手术导萌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埋伏阻生牙虽能萌出,但萌出方向难以达到预期,通过过度牵拉邻牙,可能损伤邻牙牙根,处理不当,需行二次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一次手术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升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正畸牵引在埋伏阻生牙萌出过程中持续对整体牙列进行排序,使牙齿萌出更顺畅,牙齿萌出后直接排入牙列,降低了严重牙列紊乱或对邻牙造成损伤需行二次手术治疗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采取手术治疗时,应充分暴露埋伏阻生牙的牙冠,清除埋伏牙萌出道内可能产生不良阻力的牙槽骨、牙囊组织,对于颊缘侧牙槽骨应当尽量保留,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牙周组织及龈缘附着,降低出血的可能。同时正畸牵引力度的选择应当适宜,不超过60g,避免因牙髓牵引力过大引起牙髓坏死、牙龈萎缩等情况,保持牙髓健康活力,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手术导萌联合正畸牵引能提升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者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孙鹏,郭斐,张学斌,等.伴多个前牙埋伏阻生牙列畸形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28(5):267-271.

  [2]Chang HP,Tseng YC.Mini screw implant applications in 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Kaohsiung J Med Sci,2014;30(3):111-115.

  [3]张静,李一姝.数字化曲面断层摄影和常规X线摄影技术在口腔埋伏阻生牙定位及诊断中结果对比[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10):1756-1757.

  [4]刘东秀,杨省卫.外科导萌联合正畸矫治在小儿上颌前牙埋伏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7):87-89.

  [5]Almuzian M,Alharbi F,McIntyre G.Extra-oral Appliance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Dent Update,2016;43(1):74-82.

  [6]刘勇,卓静,邓宝宏,等.手术导萌与正畸矫治对小儿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9(4):40-41,103.

  [7]谷达明,文瑜,谷益豪.上颌前牙区埋伏牙对牙列功能变异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29):108-109.

  [8]Pisani L,Bona cc or so L,Fast u ca R,et al.Systematic review for orthodontic and orthopedic treatments for anterior open bite in the mixed dentition[J].Prog Orthod,2016,17(1):28.

  [9]赖颖,潘韦霖,刘畅,等.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37(3):280-284.

  [10]廖丹,侯建.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46-48.

  [11]张建航,张晓蓉.上颌尖牙埋伏阻生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7,25(1):52-54.

  [12]韩红娟,吴浩,任小华,等.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前后的CBCT分析[J].四川医学,2018,39(2):116-118.

  [13]王伟,刘兰.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7):870-872.

  [14]应凯,任镟伊,王亮,等.19例儿童及青少年期含牙囊肿的外科-正畸联合导萌治疗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8,27(6):657-660.

  [15]吕淑清.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畸形伴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J].智慧健康,2022,8(3):40-42,66.

  [16]延凤茹,丁延.微创技术在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7,1(6):406-409.

  [17]周丝思.探讨正畸治疗用于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