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研究论文

2024-11-25 14:45:15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取三维步态分析训练。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时空参数情况。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辅助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取三维步态分析训练。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时空参数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量表(BB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次数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时间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步行周期、患侧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短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辅助治疗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可提升其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有效缓解膝过伸问题。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膝过伸;三维步态分析训练;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
膝过伸是一种常见的步态异常现象,在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中尤为普遍。有关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调查[1]显示,大约有50%的患者存在膝过伸现象。膝过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步频减少、步幅变短和步行速度下降等,这些问题对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膝过伸还可能导致膝关节的退行性变化,加剧患者的症状[2]。目前已有的康复训练方法在纠正膝过伸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三维步态分析训练旨在分析患者的步态问题,并找出导致异常步态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步态进行详细的分析,制定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刺激和训练模式,旨在调整膝关节的运动控制能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从而改善步行能力。本研究给予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无锡市康复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8.67±6.42)岁;病程21~52 d,平均病程(35.16±3.16)d;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3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15±6.34)岁;病程20~54 d,平均病程(36.28±3.43)d;左侧偏瘫24例,右侧偏瘫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无锡市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1)经MRICT或CT检查且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2)符合膝过伸标准[4-5],(3)存在单侧肢体功能障碍,(4)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存在影响下肢运动功能的其他疾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3)下肢本体感觉障碍,(4)肺、心、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中途退出本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措施包括正确的肢体摆放、床边转移训练、被动和主动的关节活动、重心转移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肌力和耐力训练等。每次治疗时长为30 min,1次/d,每周共进行6次治疗,共进行4周。
研究组患者采用GaitWatch的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可详细分析患者的步态数据和运动模式,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并以此制定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训练方案。这一系统的核心设备是一个三维运动平台,平台上安装有一个特殊的圆盘,这个圆盘又位于一个具有外在支持的球体上,并由几个高精度的引擎来控制。这种独特的设计让平台能够实现非线性的椭圆运动,从而促使全身肌肉链和关节进行多维度的活动和训练。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站在三维运动平台上完成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治疗师可以通过自定义键来设定各种训练参数,同时结合患者的步态数据,灵活调整训练的难度、强度以及各项参数(运动平台的摆动速度、摆动幅度和倾斜度、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变化周期等),确保患者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1)在进行蹲起训练时,患者应首先站立在运动平台的边缘,确保站立稳定。随着平台的椭圆运动,患者应缓慢屈伸膝关节,范围在0。~15。之间。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确保动作准确,以保护关节和肌肉。(2)在进行重心转移训练时,患者双脚站在运动平台的两侧,屈膝在0。~15。之间。随着椭圆运动,患者应将重心转移到不同的脚上,并保持躯干直立,避免膝关节过度伸展。(3)在进行弓步练习时,要求患者采取适当的姿势,例如左脚在运动平台的左上或左下,右脚在右上或右下,形成弓步姿势。双膝应轻度屈曲在0。~15。范围内进行膝关节活动。应避免躯干代偿和膝关节过度伸展,确保动作准确有效。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患者出现头晕、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每次训练持续时间为30 min,2次/d,共进行4周。
1.3观察指标
(1)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6],该评分量表满分34分,得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erg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7],该量表满分56分,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2)膝过伸次数。通过让患者将裤腿卷起露出膝关节,在治疗室中平视前方行走50 m,并严格按照膝过伸的定义进行评定和记录膝过伸次数,进行3次测定,并取3次测定的平均值。
(3)采用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分析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和步态时间参数(患侧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BBS评分及膝过伸次数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BBS评分及膝过伸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和BBS评分高于干预前,并且膝过伸次数少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步态时空参数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和患侧摆动时间长于干预前,步行周期、患侧支撑时间和双支撑时间均短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膝过伸是一种由于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失衡引起的异常表现,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和骨骼畸形等,导致伸膝肌肉无力或过度紧张,从而使膝关节在行走、站立或弯曲时过度伸展。患者可能倾向于前倾躯干,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8]。屈膝肌群无力会降低膝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重膝过伸的现象,此外,伸膝肌肉痉挛也可能导致膝关节强直,使膝关节处于锁膝状态[9]。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行走和活动能力,还可能引起疼痛和肿胀等不适症状。目前针对膝过伸的康复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主要的治疗目标是预防膝过伸的发生,加强下肢核心肌群的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是早期阶段的关键[10]。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康复需求、康复进展进行个体化的制定,综合考虑肌力、平衡、协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因素[11],以实现最佳效果。
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是一种基于微型惯性传感器技术的创新步态分析设备,通过记录患者步态特征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全面了解患者的运动状态,依据患者个人的步态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在康复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有力辅助[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FMA、BBS评分高于干预前,膝过伸次数低于干预前,说明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三维步态分析训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并有效缓解膝过伸问题。这主要由于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在测量患者行走时的步态参数方面具有高精准性[13],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步态,包括步态周期、步幅、步频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医护人员能够客观地评估患者的步态情况,并准确地确定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14]。这些分析结果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康复过程中的调整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减轻膝过伸问题,并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步频、步幅、步速、患侧摆动时间长于干预前,步行周期、患侧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短于干预前,说明三维步态分析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分析其原因为,首先,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能够提供准确且全面的步态评估,通过使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该设备能够捕捉到患者行走时的各个关键参数,包括步长、步宽、步速等。这种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步态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其次,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和指导。患者在使用该设备进行步态训练时,可以即时了解自己的步态表现,并通过设备提供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这种实时的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步态模式,进一步改善步态时空参数[15]。最后,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还具有个性化的治疗功能。该设备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通过设备的智能算法和个性化设置,患者可以得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进一步促进步态时空参数的改善。
综上所述,三维步态分析训练辅助治疗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有效缓解膝过伸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良文,黄杰,段强,等.强化蹲-起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及步态对称性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8):472-473,489.
[2]杜志伟,陈艳,王路,等.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9):469-47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4]YU H X.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rrecting foot varuson improving knee hyperextension and gait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J].Curr Neurovasc Res,2021,18(3):314-317.
[5]段好阳,李贞兰,吕福现,等.不同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肌力比值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疗效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7(6):1538-1545.
[6]吴月峰,蔡锣杰,董晓琼,等.头针治疗联合下肢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22,44(3):269-273,278.
[7]毛显禹,朱文宗,支英豪,等.两种辅助设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比较[J].中国康复,2020,35(4):171-174.
[8]胡彩虹,李小军,刘莹莹,等.运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6):520-523.
[9]吴化勇,计仁军,谢瑞红,等.三维步态分析仪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作用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9):65-66.
[10]刘允涛.三维步态分析仪联合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22,42(5):101-102.
[11]张贯飞,杨青青.中药熏洗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9):59-61.
[12]陈赛璇,胡江飚,陈海挺,等.三维步态分析仪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6):582-583.
[13]马俊杰.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7):46-47,127.
[14]权宏磊,冯伟.脑卒中后膝过伸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15(4):162-166.
[15]刘婷,姜艳菊,吴灿梅,等.三维步态分析脑卒中患者增加患肢负重训练后的临床疗效[J].康复,2022(12):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