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影响论文

2024-11-15 16:37:4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晚期胃癌(AGC)患者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3月临沂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AG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取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替吉奥),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6.76%,高于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晚期胃癌(AGC)患者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3月临沂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AGC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取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替吉奥),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56.76%,高于对照组的29.73%,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CA724、C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远处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总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AGC患者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化疗,短期内疗效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与CTC水平,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晚期胃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化疗肿瘤标志物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大部分患者确诊时病情已转为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新辅助化疗,即奥沙利铂+替吉奥的用药组合是临床治疗晚期胃癌(AGC)的一线治疗措施,但肿瘤存在耐药性,且在改善患者总生存期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应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共同进行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可通过对内皮细胞迁移产生抑制,阻碍血管生成,进而起到阻断肿瘤血管、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疗效较为理想。目前关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新辅助化疗联合治疗AGC患者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临沂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AGC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3月临沂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AGC患者。(1)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胃镜/穿刺活检检查结果确诊为胃癌;②TNM分期为Ⅲ~Ⅳ期;③年龄≥18岁;④初次化疗;⑤体能状态评分(KPS)≥60分,且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⑥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已全身广泛转移;②伴有全身衰竭症状;③伴有化疗禁忌证。按随机数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8.59±7.68)岁;分化程度:低分化7例,中低分化19例,中分化11例;转移部位:局部进展8例,单个远处转移13例,多个远处转移16例。观察组(37例)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9.16±7.82)岁;分化程度:低分化5例,中低分化20例,中分化12例;转移部位:局部进展10例,单个远处转移14例,多个远处转移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临沂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新辅助化疗,即奥沙利铂+替吉奥。用药方案:予以注射用奥沙利铂(远大医药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30,规格:50 mg)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75 mg/m2,用药时间为第1天;口服替吉奥胶囊(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51,规格:25 mg),剂量以患者体表面积(BSA)为准,即BSA<1.25 m2剂量为80 mg/d,1.25 m2≤BSA<1.50 m2剂量为100 mg/d,当BSA≥1.50 m2剂量为120 mg/d,用药时间为第1~21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用药方案: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山东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88,规格:15 mg︰3 mL)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15 mg/d,用药时间为第1~14天。
30 d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用药4个周期。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短期疗效。以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为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消失且维持时间≥4周;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小≥50%,且维持时间≥4周;稳定(SD):两径的乘积有缩小但未达到PR标准;进展(PD):两径的乘积增加≥25%。客观有效率(ORR)=(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别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市库贝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粤械注准20112400234,型号iChem-340)测定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分别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4)比较两组生存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无病生存(随访期间未出现肿瘤恶化或死亡)及总生存率(随访期间未死亡例数)。(5)比较两组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呕吐、心电图异常、乏力、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短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ORR为56.76%,高于对照组的29.73%,观察组DCR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6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99、CA724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CT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生存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远处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总生存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胃癌作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其与上消化道疾病史、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等因素相关,且其患病群体以亚洲国家居多,全世界四分之三的胃癌患者均来自亚洲,而我国患者占据其中二分之一。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的癌症,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病死率极高。
新辅助化疗是AGC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奥沙利铂+替吉奥的组合用药。其中奥沙利铂作为新型的铂类药物,可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通过链内链间交联,阻止肿瘤细胞的DNA合成,且具有抗肿瘤谱广,活性更强、毒性更低等优势。替吉奥属于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替加氟进入人体后会逐渐转变为5-氟尿嘧啶(5-FU),能够抑制肿瘤DNA合成而达到抗肿瘤作用;而吉美嘧啶则抵抗5-FU分解代谢酶作用,促进替加氟转化为5-FU,加强抗肿瘤作用;奥替拉西钾则可选择性拮抗消化道内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抑制5-FU转变为5-氟尿苷酸(5-FUMP),三种药物成分共同协作以发挥阻碍肿瘤转移的作用。但新辅助化疗患者单纯化疗5年内的生存率并不高,且受到癌细胞增殖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化疗失败。
由于肿瘤的存活、生长主要通过释放大量血管生长因子以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而新血管则通过灌注的形式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以为肿瘤向其他部位转移提供基础,故而临床治疗可从抗肿瘤血管再生角度开展。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属于新型生物制品,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抑制血管生成效用。该药作为内源性抗血管生成因子,可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内皮细胞的结合,使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失去作用,进而起到抑制肿瘤内皮细胞增殖、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将其应用于AGC患者的治疗中,可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mRNA蛋白表达,对肿瘤细胞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减少血管生成。该药还可对肿瘤细胞内血液运行进行调节,降低肿瘤细胞间质压力,促进化疗药物渗透至肿瘤内部,使血管内皮细胞更易受到化疗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而凋亡,与化疗药物发挥协同效应抗肿瘤。CEA、CA199、CA724均属于肿瘤相关抗原,是血清中肿瘤相关蛋白质类物质,对胃癌诊断及病情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肿瘤细胞进入到血液系统后形成CTC,未凋亡、未被吞噬的CTC经由血液转运至远端组织后再渗出,并在适应新的环境后增殖、定植,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肿瘤远处转移或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故而检测外周血CTC水平,对肿瘤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ORR、DCR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724、CTC水平均较低;观察组复发/远处转移率较低,无病生存率较高,总生存率较高,表明针对AGC患者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CTC水平,还可延长生存期。刘人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客观有效率(53.49%)、疾病控制率(79.0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23%、58.14%,CA199、CA724和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还显示,两组用药期间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近,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针对AGC患者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TC水平,改善患者总体生存情况,且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BRAY F,FERLAY J,SOERJOMATARAM I,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394-424.
[2]闫睿,赵敏,韩冬.脾多肽注射液联合替吉奥+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比值、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1,43(13):1547-1552.
[3]廖恺,郑荣辉,陶昊昀,等.多西他赛、顺铂及替吉奥方案诱导化疗序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回顾性分析[J].广东医学,2021,42(1):76-79.
[4]陈羽中,许潇月,武渊,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静脉泵注联合含铂两药化疗治疗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8):746-749.
[5]周晓亮,张晓伟,付改玲.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22):2347-2350.
[6]EISENHAUER E A,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version 1.1)[J].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7]谢博文,臧潞,马君俊,等.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联合替吉奥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24(2):138-144.
[8]高毓,夏楠,周福祥,等.PRODIGY:多西他赛、奥沙利铂+S-1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及S-1辅助化疗对比手术及S-1辅助化疗治疗可切除局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2):857.
[9]刘子田,王晓阳,祝新,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局部不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5):374-377,383.
[10]丁平安,杨沛刚,田园,等.腹腔热灌注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化疗对单纯脱落细胞学阳性胃癌患者转化治疗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4):486-492.
[11]张洁,潘跃银,石琴,等.一项比较力扑素(Lipusu)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癌症,2022,41(8):354-367.
[12]张群,刘振昌,赵亮,等.安罗替尼胶囊联合培美曲赛注射液和顺铂注射液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39(7):932-935.
[13]阙祖俊,席志超,徐宏喜,等.播散肿瘤细胞的休眠与存活机制及其在防治实体瘤转移中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22,49(2):154-158.
[14]陈晨,沈预程,殷荣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肝胆胰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22,31(2):225-229.
[15]郑静娴,王晓杰,余家密,等.贝伐珠单抗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24):3311-3314.
[16]李陶威,马天江,张耀勇,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8):1309-1312.
[17]王宁,付立业,隋承光,等.胃癌患者血清中IGF-1与CEA、CA125、CA199、CA724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1,25(2):194-197.
[18]刘人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S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8):2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