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论文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论文

4

2024-11-15 16:06:4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胸痛、气

  【摘要】目的: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均升高,观察组SV、LVEF、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肌红蛋白(MYO)、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MYO、hs-TnT、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能够进一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安全性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痰浊壅塞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心功能心肌损伤炎症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在45周岁以下群体中逐年攀升,因冠脉急性堵塞,不能及时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氧支持,进而增加心肌耗氧,降低血灌注,损害心功能,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类急性病症,通常与血栓形成、冠脉痉挛、情绪波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有关,可导致患者出现憋闷感、胸痛、气促、气短、乏力、烦躁等症状并且持续时间≥30 min。若不及时用药控制,将会随着病情发展,引起心脏破裂、心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休克,严重危及患者性命。扩张冠脉、调脂、吸氧、抗血栓等规范化治疗虽然能够控制疾病症状,但长期获益欠佳,且不良反应明显。祖国医学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痛”“痹症”等疾病范畴,由于痰浊壅塞,困阻心脉,以致胸阳不展,不荣则痛,治则要点应以化痰祛痰、温阳通脉为主。枳实薤白桂枝汤功能主治胸痹,具有理气宽胸、祛痰化饮、通阳散结之功效。故本研究特此纳入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痰浊壅塞证)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效果,期望为患者增加远期获益提供循证支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浊壅塞证,胸痛如刺,气短胸闷,舌有瘀斑或瘀点,舌质偏淡,苔厚腻,脉涩或脉滑;西医诊断标准依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结合既往病史、查体、冠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纳入标准:与上述诊断标准相符;持续胸痛30 min以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初诊、初治;既往未接受过大型外科手术;无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或重大创伤;无过敏史。排除标准:肝、肺、肾、脑等脏器病变;精神病;恶病质或恶性肿瘤;伴有心肌炎、心包炎、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衰竭、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其他心脏病;免疫缺陷;主动脉夹层;妊娠期、哺乳期;中途因故退出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18±8.85)岁;体重指数23~2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65±1.05)kg/m2;急性心肌梗死部位:侧壁梗死9例,前壁梗死23例,后壁梗死1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19±8.78)岁;体重指数22~29 kg/m2,平均体重指数(25.66±1.07)kg/m2;急性心肌梗死部位:侧壁梗死7例,前壁梗死25例,后壁梗死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知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本研究经延安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6H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即:静卧修养,监测体征动态,遵医嘱吸氧、补充水电解质、镇痛、扩张冠脉、调脂、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即:枳实15 g,薤白10 g,桂枝5 g,炒白术10 g,厚朴10 g,瓜蒌10 g。若阴虚,则加麦冬5 g;若痰浊重,则加陈皮10 g,法半夏10 g;若心悸不寐,则加茯苓5 g;若胸部闷痛如刺,则加红花10 g;若肾阳虚,则加巴戟天10 g;若下肢水肿,则加泽泻5 g;若心气不足,则加党参10 g,黄芪15 g。1剂/d,用清水浸泡30 min后大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熬1~2 h,取药汤200 mL温服,早晚各一次,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评判疗效的依据,即: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70%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30%~69%为有效;与治疗前相比,中医症候积分降低&lt;30%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包括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等主要症状,从轻到重分别赋予0分(无症状)、2分(症状程度略轻且对日常无影响)、4分(症状程度相对严重且对日常有一定影响)、6分(症状十分严重且对日常影响较大),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3)心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4)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常规抽取患者空腹≥8 h状态下的肘部静脉血3 mL,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半径11 cm,留取上清液,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肌红蛋白(MYO)、高敏肌钙蛋白T(hs-TnT);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嗜睡乏力、头痛眩晕、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经过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SV、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SV、LVEF、CO均升高,观察组SV、LVEF、CO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

  治疗前,两组MYO、hs-TnT、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MYO、hs-TnT、CK-M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MYO、hs-TnT、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10、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5。

image.png

  2.6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6。

image.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大危害性,由于心脏供血渠道阻塞,以至于心肌在缺少血氧支持情况下继续工作,不仅会增加心肌耗氧,破坏供氧与需氧之间的平衡,使心肌坏死,而且还会并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影响全身供血,增大病死风险。因此,及时有效治疗,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以增加临床获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代西医临床治疗以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血栓、稳定斑块、吸氧、调脂等方法为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控制症状,但长时间治疗容易出现较多副反应。而中医疗法绿色、安全,对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独特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治疗后的胸痛、气短、胸脘满闷、心悸等中医症候评分比对照组显著低。说明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方案能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症状的控制,促使临床疗效显著提升。究其原因为,痰浊壅塞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机,是机体脏腑失调情况下形成的病理产物,由于脾胃运化失司,内生痰浊并停于胸中,久而久之阻遏心脉,致使心阳不振;另外,重体力劳动、情志过激、年老体弱也会扰乱机体气机,诱发痰浊,痹阻心脉,导致心脉闭塞不通而发为心痛。故而中医治疗主张化痰祛痰、温阳通脉之原则。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能够温通胸阳、涤痰除痹、宽胸理气,与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病机特点相符,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加减治疗,因此能够针对性切中病机,药到病除。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SV、LVEF、CO升高,MYO、hs-TnT、CK-MB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升高/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方案能够减轻心肌损伤,促进心功能改善。究其原因为,源于《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方组中的枳实能够化痰祛痰、消积散痞、破气行气;薤白行气散结、通阳止痛;桂枝平冲降气、温经通脉、温阳化气;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厚朴下气除满、化痰消痰;瓜蒌清热润燥、涤痰化痰、宽胸散结。全方严谨,标本同治,共奏理气宽胸、祛痰化饮、通阳散结之功效,对心功能改善及减轻心肌损伤具有重要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枳实能够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促使心肌舒张期进一步延长,避免心肌耗氧增加;薤白能够抑制脂质氧化,具有调脂、抗氧化、抗血栓、稳定斑块等作用;瓜蒌能够扩张冠脉,提升心肌在血供不足状态下的耐受能力,减轻心肌损伤;桂枝能够扩张血管,及时为心肌提供血氧支持,还可以改善心肌收缩,促进心功能改善;炒白术内含苍术醇、多糖、苍术酮等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肠胃运动,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厚朴内含厚朴酚成分,具有抑菌、帮助消化等作用,可抑制氧自由基形成,减缓疾病进展。

  典型炎症因子IL-6、IL-10、TNF-α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危险参与者,直接影响着预后质量。严重的炎症反应会加重心肌损伤,引起心功能不全。TNF-α可诱导IL-6分泌,协同刺激心脏收缩。IL-10是一种能够调节细胞分化、生长的抗炎因子,主要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代谢来下调IL-6、TNF-α表达。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IL-10表达上调,IL-6、TNF-α表达下调,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表达上调/下调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方案能够调节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究其原因为,厚朴提取物、生物碱等成分对于炎症氧化应激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多元酚类物质调节免疫活性同时还能清除氧自由基;酮类化合物调控细胞增殖同时还能刺激免疫系统攻击炎症细胞,发挥抗氧化、抗炎作用;而桂枝内含桂枝醇可抑制病毒、细菌活性,桂皮酸钠、桂皮醛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最后,观察组嗜睡乏力、头痛眩晕、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差异。说明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安全,患者耐受。

  综上所述,痰浊壅塞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缓解疾病症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毛柳青,叶欣,任岚,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流行特征及诱发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3,49(1):108-111.

  [2]李郁春,唐晓敏,程超超,等.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2):349-352.

  [3]邓玲.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243.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0):766-783.

  [5]余丽娟,毛小赟.瑞舒伐他汀联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痰阻心脉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0,49(S2):212-214.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6.

  [7]李丰涛,刘丹丹.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痰阻心脉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1,41(7):1003-1006.

  [8]朱德建,朱志仑,吴溧兴,等.枳实薤白桂枝汤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12):2003-2007,2012.

  [9]袁泉英,甘翔,鲍火庚,等.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893-6897.

  [10]王宏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10、Ang-Ⅱ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6):1029-1033.

  [11]赵志坤,翟红霞,李良,等.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联研究[J].河北医药,2020,42(14):2133-2136.

  [12]陈泽江,张腊喜,黄修献,等.IL-6、Cys-C、Hcy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4):347-348,351.

  [13]李敏,朱浩,梅凌,等.枳实薤白桂枝汤与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脂症的二级预防作用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8):1583-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