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活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

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活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

8

2024-11-15 14:57: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活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LSV、HCT、PSV、HSV、ESR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活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其中,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联合组LSV、HCT、PSV、HSV、ESR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联合组NSE、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活动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恢复,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针灸;血液流变学

  0引言

  脑梗死在临床有较高发病率,属于神经功能损伤疾病,其发生主要是脑部血供异常,脑部神经组织细胞因为缺氧缺血出现局部损伤所致,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我国目前脑梗死新发病例每年约200万人,脑梗死发病急,发展快且预后差,在发生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有效治疗不但会使患者残疾,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康复期训练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常规康复训练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作为重要中医外治手段,针灸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且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gt;0.05),见表1。医院伦理相关部门批准本次研究。

image.png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后疾病确诊;②患者年龄均在60~80岁;③无意识认知障碍可配合进行临床评估;④本次研究方法和目的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了解,完成知情同意书签署。

  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免疫、脏器、血液、精神等身体系统疾病;③对研究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④临床资料有缺损。

  1.3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压、调脂、控血糖、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营养治疗等。

  常规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①被动训练,指导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包括患侧和健侧卧位、仰卧位和床上坐位等,进行关节训练,提高关节活动度和预防痉挛。训练频次为0.5h/次,3次/日。②主动训练主要包括两种,即Bobath训练和桥式运动,除了上述两种之外,患者需进行基本主动训练,包括夹腿、摆肩和屈膝等局部基础动作之外,还包括全身性的翻身起坐等,训练时间和次数同被动训练。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除了基本的进食、更衣、洗漱等之外,还包括驱动轮椅、上下台阶、中心步行等。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针灸主穴和辅穴分别为内关、人中、三阴交作和极泉、委中、尺泽,仰卧位下接受针灸治疗,常规消毒针刺部位,使用0.3mm×40mm和0.25mm×25mm的毫针进行针灸,留针时间为20min,5次/周。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下降90%及以上为基本恢复;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60%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30%及以上为有效;治疗后患者HNISS评分降低30%以下为无效。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抽取患者静脉血使用血液流变检测仪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全血黏度(PS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功能和神经功能。使用Baethel指数对活动功能进行评估,100分总分,分值越高患者活动功能越高;使用运动功能NIHS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好。

  (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血清蛋白(S-100β)。NSE测定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Hcy和S-100β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n(%)]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LSV、HCT、PSV、HSV、ESR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NSE、S-100β水平治疗后比较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有较高发病率,属于神经功能损伤疾病,其发生主要是脑部无法血供异常,脑部神经组织细胞因为缺氧缺血出现局部损伤所致,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脑梗死发病急,发展快且预后差,其发生的原因和患者的酗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及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生与饮食失节、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失和等有关,“本虚标实”为其病理特点。

  常规康复训练作为脑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中有一定效果,但效果不理想。针灸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李偲等研究者和江丽等研究者的研究均证实了针灸治疗在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中具有显著作用。本次研究中,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康复训练通过给予患者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等,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中有突出作用,针灸可以对患者的脑血供和脑血管循环进行有效改善,有利于对患者的经络进行疏通和对脏腑功能进行调节,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二者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活动功能。

  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针灸治疗不但可对其血液流变学进行改善,同时可纠正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孙涛等研究者表示,针灸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不但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而且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表明常规康复疗法与针灸治疗相结合,能够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这一发现为康复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并有助于患者实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康复效果。NSE和S-100β作为特异性蛋白,二者会通过受损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在血清中呈现高表达,在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中,二者也可以作为评价指标。针灸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患者脑部组织血供流,可对患者缺血区域神经细胞兴奋性进行改善和促进患者神经突触再生,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NSE、Hcy、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老年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常规康复联合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脑损伤程度,对于保护患者神经系统和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老年脑梗死治疗中,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不但可改善患者活动功能和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而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宗,陶彦春,王娜,等.阿加曲班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微循环和血清指标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99-102.

  [2]江丽,孙蔚,祝青青,等.镇肝熄风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阴虚风动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9):1616-1619.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处理的建议(1998年)[J].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2):675-676.

  [4]马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03-3705.

  [5]李偲,姚弘毅,宋璐,等.温针灸辅以星蒌承气汤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10):1474-1476.

  [6]刘芳雅,余婷.针灸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和认识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154-157.

  [7]陶红,张琦.穴位针刺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4):648-651.

  [8]孙涛,李信明,任正强,等.针灸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22,40(2):183-186.

  [9]乔秋博,韩春玲.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722-1723.

  [10]臧金鹏,刘建浩,韩丹,等.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细胞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8):222-225.

  [11]徐正龙.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血清P-selectin和S100 B表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4):3837-3840.

  [12]张业贵.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