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论文

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论文

8

2024-11-13 10:48:53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结论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HPV-23分型、TCT、P16表达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HPV-23分型、TCT、P16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HPV-23分型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33例,阴性病例62例;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35例,阴性病例72例;P16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19例,阴性病例115例;联合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48例,阴性病例139例。在诊断效能方面,HPV-23分型、TCT、P16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26%、66.04%、35.85%及83.02%,而特异度则分别为42.18%、48.98%、78.23%及89.80%。经过对比分析,联合检测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表现出最高的效能(P<0.05)。结论HPV-23分型、TCT联合P16表达检测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23分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P16;宫颈病变;筛查

  0引言

  宫颈病变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宫颈部位发生疾病变化,包括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囊肿、宫颈癌等,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1]。目前国内对宫颈癌筛查的方案尚未达成共识,常用筛查策略有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人乳头瘤病毒-23(HumanPapillomavirus-23,HPV-23)分型,但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需探索更有效的筛查方法改变现状[2]。研究发现P16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升高[3]。本研究观察HPV-23分型、TCT及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并探讨分析三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对宫颈病变筛查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宫颈病变的筛查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HPV-23分型、TCT、P16表达检测,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200例妇女年龄21~59岁,平均(38.96±6.41)岁;体重42~76kg,平均(58.34±9.76)kg。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有性生活史;②认知、沟通能力正常,能配合检查;③能完成随访病理检查,资料完善;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妊娠期妇女;③既往子宫切除史、盆腔照射史及宫颈治疗史;④合并急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⑤合并全身肿瘤或盆腹腔包块;⑥处于经期;⑦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衰竭;⑧中途退出。

  1.2方法

  (1)TCT检测:入选对象取膀胱截石位,将宫颈充分暴露,于宫颈管内置入TCT专用塑料软毛刷,深度1cm左右,保证后半部与宫颈外口接触,加压顺时针旋转5~8圈采集宫颈管内、宫颈外口脱落的上皮细胞送检。使用液基薄层制片机(深圳鵬一全自动型)自动制片及HE(苏木素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根据TBS系统进行细胞学诊断,主要分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上皮内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鳞状细胞癌、非典型腺细胞、腺癌。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以上病变判定为细胞学阳性。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Ⅰ级(CINⅠ),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包括CINⅡ级、CINⅢ级。

  (2)HPV-23分型检测:收集入选对象宫颈脱落细胞行HPV-DNA检测,采用HPV-DNA杂交捕获Ⅱ代试验高危型HPV检测技术对23种分型进行检测,以标本相对荧光光度值、阳性定标阈值比值判定高危HPV-DNA阳性情况,标本相对荧光光度值/阳性定标阈值≥1.0为阳性,反之为阴性,高危型HPV阳性标本以导流杂交法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分型。

  (3)P16检测:采用全自动免疫细胞染色机(江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型)和配套P16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液基细胞学检查样本剩余的保存液制备第二张玻片并免疫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阳性判定,观察到1个或以上宫颈上皮细胞胞浆和细胞核呈棕黄色或细胞质棕黄色,则判定为阳性,未见棕黄色着色判定为阴性。

  (4)阴道镜病理学检测:入选对象取膀胱截石位,将宫颈充分暴露,擦拭宫颈口分泌物,低倍镜下对宫颈外形及颜色进行观察,通过滤镜对血管特点进行观察,之后宫颈以冰醋酸液湿敷,观察宫颈鳞状上皮、柱状上皮及转化区颜色、血管形态,取宫颈异常部位组织送病理科检查。病理结果可分为正常宫颈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及宫颈癌。CINⅠ级或以上组织病理学病变判定为阳性,正常或炎性改变为阴性。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组间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描述,组间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检测方法检出情况

  阴道镜病理学检测阳性53例,阴性147例;HPV-23分型测出阳性33例,阴性62例;TCT测出阳性35例,阴性72例;P16测出阳性19例,阴性115例;联合检测测出阳性44例,阴性132例。见表1。

image.png

  2.2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

  HPV-23分型、TCT、P16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26%、66.04%、35.85%、83.02%,特异度分别为42.18%、48.98%、78.23%、89.8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P<0.05)。见表2。

image.png

  3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大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针对宫颈癌的预防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早期准确筛查宫颈病变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措施,目前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较多,常用包括巴氏涂片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HPV-23分型检测等[4]。常规巴氏涂片因检测结果受组织取材、涂片技术、细胞提取均匀度等多因素影响,导致该检测方法敏感性低,假阴性率较高,故并非宫颈癌筛查首选[5]。阴道镜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方法是一项创伤性检测方法,因此并不适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

  TCT的应用一定程度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相较于巴氏涂片,TCT可深入到宫颈组织内采集宫颈细胞,避免样本导致的漏诊,且细胞采集后立即保存于固定液中可避免细胞分布不均匀、制片重叠、血液等因素影响[6]。研究显示单独应用TCT筛查宫颈病变敏感度并不理想[7]。HPV是一种双联闭环DNA病毒,可对宫颈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转化区细胞造成侵犯,其有23种分型,包括17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HPV分型检测成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8]。不过我国女性HPV感染许多是一过性感染,单独HPV-23分型检测的假阳性率较高[9]。近年来研究发现P16在宫颈病变筛查中也有重要作用,其作为多肿瘤抑制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6能通过降低蛋白激酶活性,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对细胞增殖分离进行抑制,发挥抑癌作用[10]。若P16基因发生变异,细胞无限制增殖,细胞周期调节失去控制,可诱使恶性肿瘤发生。研究显示[11],人体感染HPV后RB蛋白会与HPV的E7蛋白结合,释放出E2F转录因子,该因子复合物会负反馈调节P16表达,故HPV的E7蛋白导致的E2F转录因子复合物缺失也会出现P16过表达现象[12-13]。HPV持续感染后会导致抑制基因活性降低,引起P16蛋白过表达,而HPV一过性感染情况中,正常细胞的P16蛋白是无表达的,故P16表达检测被认为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HPV-23分型、TCT、P16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2.26%、66.04%、35.85%、83.02%,特异度分别为42.18%、48.98%、78.23%、89.8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P<0.05),说明HPV-23分型、TCT及P16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HPV-23分型检测、TCT检测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较低,而P16检测的特异度较高,灵敏度较低,将三者联合检测能发挥互补作用,故有效提高了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综上所述,HPV-23分型、TCT、P16表达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HPV-23分型、TCT灵敏度较高,P16特异度较高,三者联合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中能通过互补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红丽,刘智荣,赵淑芳,等.HPV-E6/E7 mRNA和HPV 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2):205-208,213.

  [2]路畅,陈心怡,王晓丹,等.不同筛查方法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的检出情况[J].武警医学,2023,34(3):194-197.

  [3]赵芳,马德勇,王婷婷,等.宫颈液基细胞学p16及其联合高危HPV检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2023,22(4):390-394,401.

  [4]张颖,张静,刘丽益,等.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检测在适龄女性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3,34(9):1272-1275.

  [5]李生君,朱文怡,王宁宁.基于DNA浓度控制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3,24(1):18-20.

  [6]李婷婷,王翠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9):1106-1110.

  [7]苏玥辉,张梦真,张春燕,等.FH联合TCT、高危型HPV检测筛查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4):562-565.

  [8]刘晶慧,陈艳,宋菁林,等.RTSWE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2):2848-2852.

  [9]李帆,郝崔培.HPV分型检查配合TCT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5):1069-1071,1076.

  [10]刘慧,王金花,呼斯冷.HPV16及18型宫颈上皮内病变联合检测CK7,p16及p53蛋白表达的临床价值[J].智慧健康,2021,7(36):22-24,27.

  [11]马德勇,冯慧,王婷婷,等.细胞P16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1):1116-1119.

  [12]张武霞,张秀珊,童砚.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p16和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20,29(2):119-124.

  [13]王青飞,徐琴琴.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对CIN分级诊断的影响及其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3):21-23.

  [14]张晓林,任玉香,冯顺,等.459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HPV感染特点及高危HPV阴性的筛查特征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2,44(3):253-258.

  [15]吴艳,王瑾,解浩然,等.高危型HPV分型、TCT、P16/Ki-67双染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12):2875-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