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1

2024-11-11 11:51:0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卒中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调查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的不良心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10月临汾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5例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现焦虑、抑郁者归为不良心理组,其余归为心理正常组。比较两组陪护人员一般资料及患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135名陪护人员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0.12±8.44)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5.35±7.45)分,存在焦虑、抑郁至少1项的有76名,占56.30%。不良心理组中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疾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以及患者依赖程度、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重度占比均高于心理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卒中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卒中;恢复期;陪护人员;不良心理;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卒中是一种高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增加康复难度和陪护人员的负担[1]。陪护人员长期照顾患者会影响自身生活和工作,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康复效果[2]。本文调查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的不良心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10月临汾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35例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3]中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且处于恢复期;陪护人员为患者亲属,承担主要照顾责任,陪护1周以上;认知功能正常、语言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陪护人员不固定、有严重躯体疾病或不能配合完成调查问卷。患者男81例,女54例;年龄55~87岁,平均(68.25±7.84)岁;脑梗死85例,脑出血50例;病程1~6个月,平均(3.05±0.84)个月。照顾者男38名,女97名;年龄32~75岁,平均(50.60±8.65)岁;与患者关系:子女及其配偶71名,患者配偶47名,父母6名,其他11名。

  1.2方法

  1.2.1因素选取

  (1)统计陪护人员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陪护经历、与患者关系、慢性病(指可用药控制、不影响自身活动能力的疾病)、每日陪护时间、辅助陪护人数;(2)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包括依赖程度(以Barthel指数评估,61~90分为轻度依赖、41~60分为中度依赖、0~40分为重度依赖)、吞咽障碍[无(正常饮食)、轻度(可进食流食)、重度(无法经口进食,需鼻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1~4分为轻度、5~15分为中度、≥16分为重度]。

  1.2.2陪护人员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估抑郁、焦虑程度,均包括20个条目,各条目1~4分,总分80分,SDS评分>53分表示存在抑郁,SAS评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

  1.3观察指标

  (1)调查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将出现焦虑、抑郁至少1项者归为不良心理组,其余归为心理正常组。(2)比较两组陪护人员一般资料。(3)比较两组患者病情相关因素。(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情况

  135名陪护人员SAS评分为(50.12±8.44)分,SDS评分为(55.35±7.45)分,存在焦虑、抑郁至少1项的有76名,占56.30%(76/135)。

  2.2两组陪护人员一般资料比较

  不良心理组中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疾病及每日陪护时间较长者占比高于心理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病情相关因素比较

  不良心理组患者依赖程度、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重度的占比均高于心理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image.png

  2.4卒中恢复期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多

  因素分析以陪护人员不良心理情况为因变量(不良心理=1,心理正常=0),以表1、表2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卒中患者多伴有偏瘫、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依赖家属照顾日常生活,而长时间照顾患者会给陪护人员带来身心压力,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一步导致照顾质量下降,影响患者康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135名卒中患者陪护人员中,存在焦虑、抑郁至少1项的有76名,占56.30%,表明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加强对卒中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并分析其不良心理的影响因素,以提高陪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女性。女性通常承担较多的家务,在患者患病后其负担加重,且更易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产生不良心理[5]。(2)患有慢性病。陪护人员患有慢性病时更难承担照顾患者的任务[6]。(3)在职。在职的陪护人员需要承担工作、生活、照顾患者的多重压力,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4)家庭收入较低。研究表明,高经济负担已成为卒中康复的主要难点之一,家庭收入较低者不仅难以承担患者医疗费用,还可能因照顾患者而失业,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引发焦虑、抑郁情绪[7]。(5)无陪护经历。首次担任卒中陪护的人员缺少照顾重症患者的经验,照顾负担可能远大于其心理预期,在帮助患者完成翻身、如厕、洗澡等任务时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情绪,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8]。(6)辅助陪护人员数量少、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在缺少辅助陪护人员及每日陪护时间较长时,主要照顾者会承担更大的压力,甚至与患者发生争吵,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9]。(7)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吞咽障碍程度越严重,自理能力越差,生活依赖程度越高,导致陪护人员照顾负担更大,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10]。临床可向重症患者的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指导,在其经济条件允许时让患者到康复机构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以减轻家属照顾负担。

  综上所述,卒中患者陪护人员不良心理发生率较高。陪护人员为女性、在职、家庭收入较低、无陪护经历、辅助陪护人员少、患有慢性病、每日陪护时间较长及患者伴有重度依赖、重度吞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均为导致卒中患者陪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杨红燕,杨婷,魏慧,等.脑卒中患者从医院到家庭过渡期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11):1403-1408..

  [2]周振峰,姜文彬,刘美艳,等.脑卒中患者中青年照顾者家庭抗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23,22(10):15-2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4]朱珍玲,粟旸,钟霞,等.卒中居家主要照顾者不同阶段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1):60-62.

  [5]宋丽菲,张雁,史莎莎,等.脑卒中患者的照顾者家庭弹性与照顾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17):45-47.

  [6]叶夏兰,杨丽,赖海燕,等.老年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循证护理,2023,9(17):3145-3150.

  [7]朱晓芳,蒋秋焕.脑卒中半失能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3):4233-4237.

  [8]周振峰,刘美艳,姜文彬,等.首发脑卒中患者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3,38(24):5-10.

  [9]寇小娜,杜曼,曹绣彩.照顾压力负荷和负性情绪与卒中患者神经康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9):56-58.

  [10]李玺,吴坤,张缦莉.家庭主要照顾者回援法健康宣教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0):3567-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