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的效果论文

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的效果论文

4

2024-11-04 11:32:07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的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石嘴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0例中风病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联合温肾潜降汤),各40例。

  【摘要】目的:探究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的效果,并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石嘴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0例中风病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联合温肾潜降汤),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CRP、IL-6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患者采用温肾潜降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能力。

  【关键词】温肾潜降汤;中风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

  中风病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中风即为脑卒中,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1]。相关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每年约有300万脑卒中患者,且发病率呈升高态势[2]。当前治疗中风病以恢复脑血流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为主,虽然部分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会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降低患者生活能力[3]。就中医角度而言,中风病自经络伤及脏腑,症状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四肢麻木等为主,也有部分患者出现突然昏厥、神志不清[4]。因此,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本研究选用石嘴山市中医医院自制的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观察其治疗中风病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中风病方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中风病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病的诊断[5];(2)首次发病;(3)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蛛网膜下腔出血;(2)恶性肿瘤;(3)精神障碍影响研究;(4)肝肾功能异常。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观察组(联合温肾潜降汤),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28±2.51)岁;高血压17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1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4.35±2.60)岁;高血压19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Vital GmbH,注册证号H20050059,规格:100 mg),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43,规格:10 mg),20 mg/次,1次/d;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0.2 g/次,3次/d。结合患者基础疾病进行降压、降糖,并进行相关康复训练。

  1.2.2观察组

  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温肾潜降汤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汤剂组成为:制附片(先煎)90 g,干姜30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磁石(先煎)30 g,党参30 g,补骨脂30 g,菟丝子(包煎)30 g,黄芪20 g,淫羊藿20 g,巴戟天20 g,益智仁20 g,黄柏15 g,当归15 g,酸枣仁15 g,制远志10 g,肉桂(后下)10 g,炙甘草10 g,1剂/d,早晚服用。两组均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NIHSS评分降低超过90%,且病残程度评定为0级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30%~90%,且病残程度评定为1~3级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严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炎症因子

  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1.3.3神经功能、生活能力

  在治疗前后使用NIHSS评分,0~42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6];使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百分制,分数与生活能力成正比[7]。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CRP、IL-6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NIHS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观察组NIHSS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中风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多因气血逆乱、痹阻脑脉所致,且大部分中风病患者常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8-9]。数据显示,90%以上中风病患者均丧失劳动能力[10]。有研究认为,中风后恢复期是患者神经功能、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有效干预可降低致残率[11]。中风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致使脑血流变缓,损伤神经功能[12]。故治疗中风病应以改善脑血流循环,改善高凝状态为主,以此促进疾病恢复。中医学认为中风病起病因素复杂,与“风、火、瘀、阴虚、气虚”有关[13-14]。发病机制为内伤机损、劳逸失衡、外感邪气入侵,致使患者出现阴阳失调、上冲于脑,且伴有经络瘀阻,导致患者出现晕倒、肢体麻木、言语功能失常等。故治疗应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15]。本研究使用本院自制温肾潜降汤,方中用大辛大热之大剂量制附片为君,入心、脾、肾经,温壮元阳,破散阴寒,臣以辛热之干姜,入心、脾、肺经,温中散寒,助阳通脉,附子与干姜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共凑温里回阳;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石类重镇之品,具有潜镇固涩之力,使浮阳下归于肾,防浮阳之外越,阳能固涩,阴能内守,则诸症可愈;肉桂性大热,入肾、脾、心、肝经,既能补火助阳又能引火归元,引浮阳归位,当归、制远志、酸枣仁养血宁心安神,共凑君相安位;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益智仁温阳益肾,培本固元;大量黄芪补气生阳、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意为气为血之帅,气旺则血自生,合当归化瘀通经则精神旺;党参,益气健脾、生津,顾护后天之本;关黄柏,善入肾经,有滋阴降火之功,防大量辛热之品耗伤元阳;炙甘草益气复脉,引药归经。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助阳,活血通脉之功,使其阴平阳秘,气血调畅,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血管阻力[16-17]。本研究观察组采用温肾潜降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温肾潜降汤治疗中风病效果显著。同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提示温肾潜降汤可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炎症因子参与中风病的发生和进展,且炎症反应在中风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IL-6、CRP是评价炎症反应的敏感性指标,其表达量升高可推动中风病的进展[18]。Hcy可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致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凝固性,是影响中风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温肾潜降汤中黄芪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平滑肌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且可发挥抗炎效果[19]。同时党参、炙甘草不但对机体氧自由基、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且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因子[20-21]。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IL-6、Hcy、CRP低于对照组;提示温肾潜降汤可降低中风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预后。分析原因在于:温肾潜降汤中附子通过强心、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阻止灌流,使其发挥“促温通”功效,且可发挥中枢抗炎、保护神经作用;益智仁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另有研究证实,菟丝子不仅具有抗炎功效,且可发挥其抗自由基作用,改善中风病患者局部微循环,阻止血栓形成,保持内环境稳定,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组织损伤,减轻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改善脑灌注[22]。

  综上所述,中风病患者采用温肾潜降汤治疗,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玉玲,刘松年,席佳佳.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4):434-436.

  [2]卢秀丽,陈勇,戈兴中.开窍醒神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9):128-130.

  [3]PINEAU-VINCENT F,LEGOUT A,BESANCON-BERGELIN A,et al.Diagnosis and immediate treatment of acquired von Willebrand syndrome revealed by recurrent cerebral hemorrhage-ScienceDirect[J].Transfus Clin Biol,2019,26(4):356-358.

  [4]狄美琪,胡玲玲,孔亮,等.补阳还五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4):386-388.

  [5]李平,吴钟璇,张云如,等.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6]邓子宁,赵霞霞,祝美珍.清脑益元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清bFGF、PDGF、血浆Hcy、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11):1405-1408.

  [7]SHOSKES A,MIGDADY I,FERNANDEZ A,et al.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and purpuric rash in COVID-19:the case for a secondary microangiopathy[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20,29(10):105111.

  [8]蔡燕,桂树虹,陈桂珠,等.浅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9,14(10):2779-2782.

  [9]芮锦伟,区淑娟,权元鼎,等.圣愈汤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5):3920-3924,3928.

  [10]吴安文,朱火林,刘赛峰.邵氏五针法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12):209-211.

  [11]舒忙巧,安升,罗利玲.加味涤痰汤辅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辨证量表评分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3,34(6):778-781.

  [12]冼冬炼,王小波.益智安神通督针法配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肢体、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6):1281-1283.

  [13]DESAI S M,LESLIE-MAZWI T M,HIRSCH J A,et al.Optimal transfer paradigm for emergent large vessel occlusion strokes:recognition to recanalization in the RACECAT trial[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21,13(2):97-99.

  [14]敖金江,付媚,李冬松,等.大秦艽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7):104-107.

  [15]郭爽,于存娟,陈婷婷.星蒌承气汤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疗效及对患者生物学指标和血浆内毒素脂多糖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2,43(5):592-595.

  [16]王冰,陈秋菊.温针灸联合栝楼桂枝汤对脑卒中躯干控制能力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2(8):1341-1346.

  [17]RASHIDI S,JONES M,MURILLO-RODRIGUEZ E,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for auditory verbal hallucin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trial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21,16(4):666-671.

  [18]CHINZARRA T T,HARRIS D J,BUCKINGHAM G.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nd sporting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effects on physical endurance,muscular strength and visuomotor skills[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22,55(2):468-486.

  [19]周健,曹刚,任晶晶.复方菖蒲益智汤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及对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2):117-120.

  [20]徐亚辉,才丽娜,贺大权,等.活血复健汤治疗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11):1615-1618.

  [21]朱江,郭森,赵亮,等.健脾熄风活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6):740-742.

  [22]周梅,余丹,陈南耀.疏血通联合丁苯酞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3):2698-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