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

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观察论文

11

2024-11-01 15:51:0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9例35眼,所有患者术中均行飞秒激光角膜缘松解切口及蔡司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及散光变化,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脱镜率及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良好的裸眼及最佳矫正中程视力和近视力。术后3个月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9例35眼,所有患者术中均行飞秒激光角膜缘松解切口及蔡司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及散光变化,记录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脱镜率及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良好的裸眼及最佳矫正中程视力和近视力。术后3个月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散光矫正指数<1,存在欠矫现象。术后3个月平均残余散光(0.54±0.24)D,<0.75D,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较高的视觉质量。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脱镜率为94.3%,满意度为94.3%,获得较高的脱镜率和满意度。结论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不仅有效,还拓宽了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关键词:飞秒激光;角膜松解;散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0引言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其中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随着白内障屈光手术时代的到来,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是白内障手术医师一直努力的方向。术后角膜散光不仅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还可能让患者出现各种视物不适,如光晕等。同时,术前角膜散光也是影响白内障患者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一个障碍。以往有研究报道,大约1/3到1/2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大于1.00D,而大于2.00D的患者也占到8%~13%。目前,矫正角膜散光的方法有角膜缘松解切口、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等多种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一般要求预计术后散光度数≤1.00D,对于既有术后预计散光又有全程视力需求的患者可选择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而目前国内临床上没有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近几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开展,为角膜散光的矫正提供了新思路。飞秒激光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光技术,具有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松解角膜散光。在飞秒激光技术的辅助下,不仅能够实现环形撕囊的精确制作,还通过预劈核技术有效减少了手术中的超声能量使用,并缩短了超声乳化的时间。此外,该技术同样确保了角膜切口制作的精准性,为眼科手术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可靠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在联合数字化导航系统时可以在设定好的角膜子午线上制作一定弧长及一定深度的非穿透性角膜切口来松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的辅助,有效降低了角膜散光,进而拓宽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适应人群。基于以上背景,此次研究收集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29例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联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短期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29例35眼,其中男23眼,女12眼,右眼18眼,左眼17眼,年龄为45~70岁,平均(52.14±6.14)岁。术中均行飞秒激光角膜缘松解切口及植入蔡司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纳入标准:0.75D~3.0D角膜散光的老年性白内障,无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眼底状况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白内障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晶状体核硬度Ⅱ级~Ⅲ级;术前瞳孔能充分散大(>6mm);无白内障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排除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包括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阻塞、黄斑病变等),既往有内眼手术史;排除小睑裂、眼球震颤、不能配合手术者。本研究获得惠州爱尔眼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

  1.2手术方法

  术前1d,利用强生全视免费LRI在线计算器自动计算并确定角膜松解切口的数量、位置、深度和弧度数。术前1h,在裂隙灯下坐位标记轴向0°和180°。在飞秒激光电脑系统输入手术参数(包括连续环形撕囊大小;碎核直径;主、侧切口位置、长度;角膜松解切口的数量、位置、深度和弧度数)。术眼表面麻醉后开睑器开睑,建立负压吸引环,在前节OCT引导下调整角膜定位及瞳孔中心。启动激光,依次进行激光前囊切开,劈核,角膜主、侧切口切开以及弧形散光矫正切口,激光结束后解除负压。移除负压环,将患者移至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手术台,进行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完成,手术过程顺利,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①视力水平: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远视力检查距离为500cm,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程视力检查距离为80cm,近视力检查距离为40cm,均采用LOGARITHMIC VISUAL ACUITY CHART视力表。②角膜曲率:术前和3个月使用IOL-Maseter 500和Pentacam测量,得出目标散光量(target-induced astigmatism,TIA)即术前散光量,术3个月散光差异量(difference vector,DV)即残余散光量,通过Alpins矢量分析计算散光矫正指数(correction index,CI)即SIA/TIA。③术后并发症:登记患者术后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情况。④脱镜率及整体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统计术后3个月患者脱镜率及整体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同一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视力、散光情况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视力

  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也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术后3个月均获得良好的裸眼及最佳矫正中程视力和近视力,见表1。

image.png


  2.2手术前后散光

  术后3个月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散光矫正指数<1,存在欠矫现象。术后3个月平均残余散光(0.54±0.24)D,<0.75D,患者术后3个月获得较高的视觉质量。

image.png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并发症。

  2.4脱镜率与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脱镜率为94.3%,满意度为94.3%。

  3讨论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人工晶状体及相关仪器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从复明手术发展为现代白内障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的目的不仅要让患者看得见,更要看得舒服。角膜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及视觉质量的一个很大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散光,是白内障手术医生术前术中需考虑的问题。同时术前角膜散光也是白内障患者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一个障碍。

  矫正散光的方法有角膜陡峭轴松解切口、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等。Toric IOL是一种特殊的人工晶状体,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和光学性能,通过在最大的角膜曲率方向上人工晶状体平面植入相应度数的柱镜来抵消角膜的散光,适用于角膜规则散光。一般情况下,可以矫正0.75~4.00D的角膜规则散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Toric IOL最常见的问题是人工晶状体在囊带内的旋转引起的轴位偏移,影响矫正效果。另外,Toric人工晶状体的度数选择范围一般在+6.0D~+30.0D,不在此范围内的患者无法使用,即超高度近视或远视患者无法使用。

  角膜陡峭轴松解切口分传统的手工法和新兴的飞秒激光法。传统手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一些轻中度角膜散光患者中,与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有比较类似或略差的矫正散光效果,然而其存在位置受限(比如颞下方操作不便)、不能精准预测等缺点。飞秒激光辅助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飞秒激光是一种超短脉冲激光,其脉宽极短,能够精确地改变角膜的形态,从而有效地解决角膜散光的问题。飞秒激光是以脉冲形式释放激光的设备,其产生的能量能够精确地改变角膜的形态,从而有效地解决角膜散光问题。通过飞秒激光的松解作用,可减少角膜散光对视力造成的干扰。通过飞秒激光的松解作用,可以改变角膜的折射率分布,从而降低散光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视力。该技术能精准地制作角膜切口,不受位置受限,能更有效地矫正角膜散光。使用飞秒激光对角膜散光进行松解,根据患者的角膜散光程度,选择合适的激光能量和松解方式。通过调整激光能量,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散光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水平。

  本研究发现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量为(0.94±0.45)D,术前散光由(1.48±0.52)D降至(0.54±0.24)D。本研究的结果优于既往Chan等的研究术前角膜散光从(1.33±0.57)D降至术后的(0.87±0.56)D和Day等的研究术前角膜散光从(1.21±0.42)D降至术后的(0.74±0.38)D。本研究的散光矫正指数为(0.62±0.16)D,理想值为接近1,存在一定欠矫状态。术前散光的矫正扩宽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人群选择范围,本研究术后角膜散光为(0.54±0.24)D,适合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本组人群均选择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均获得良好的术后远、中、近全程视力,脱镜率和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飞秒激光松解角膜散光不仅有效,还拓宽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范围,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术后更长时间的散光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HOFFMANN P C,HUT Z W W.A nalysis of biometry and prevalence data for corneal astigmatism in 23,239 eye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9):1479-1485.

  [2]YUAN X,SONG H,PENG G,HUA X,TANG X.Prevalence of corneal astigmatism in patients before cataract surgery in northern china[J].J Ophthalmol,2014,2014:536412.

  [3]Hayashi K,Manabe S,Yoshida M,et al.Effect of astigmatism on visual acuity in eyes with a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J].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8):1323-1329.

  [4]Gar zón N,Poyales F,de Zárate BO,et al.Evaluation of rotation and visual outcomes a fte r i m p l a n tati o n o f m o n o f o ca l a n d multifocal toric intraocular lenses[J].J Refract Surg,2015,31(2):90-97.

  [5]Miháltz K,Lasta M,Burg müller M,Véc sei-Marlovits PV,et al.Comparison of Two Toric IOLs with Different Haptic Design:Optical Quality after Year[J].Ophthalmol.2018,2018:4064369.

  [6]Ng HR,Goh CH,Ngim YS,et al.Evaluation of visual outcomes after 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Med J Malaysia.2017,72(6):356-359.

  [7]Singh SR,Yang ze s S,Gupta R,et al.Surgical technique for management of isolated lenticular colobomawith high corneal astigmatism[J].Indian J Ophthalmol.2018,66(4):562-564.

  [8]Vandekerckhove K.Rotational Stability of Monofocal and Trifocal Intraocular Toric Lenses With Identical Design and Material but Different Surface Treatment[J].Refract Surg.2018,34(2):84-91.

  [9]董丛,毕宏生.Toric IOL在眼科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