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4-11-01 14:57:3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督脉针灸(督灸+针刺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腰痛量表(JOA)]、生命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疼痛因子[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督脉针灸(督灸+针刺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腰痛量表(JOA)]、生命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疼痛因子[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及血清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和血清疼痛因子水平,提高腰椎功能,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督脉;艾灸;针刺;腰椎间盘突出;寒湿痹阻;塞来昔布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由椎间盘软骨、纤维环、髓核等结构退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腰背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西医针对轻症LDH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腰椎牵引、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但仅能缓解疼痛,无法根治。中医将LDH归属为“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认为寒湿痹阻是其主要证型,治疗应以祛湿散寒、通络止痛为原则。
针灸治疗腰椎疾病历史悠久,其中督灸是一种在督脉上施以隔姜灸的疗法,可起到温通督脉、祛湿散寒、通痹止痛的功效,联合针刺穴位可增强疏经活络、调和阴阳的作用。本文探讨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LDH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经CT检查确诊;中医符合寒湿痹阻证的诊断标准,主症为腰腿疼痛,次症为肢体发凉、转侧不利、遇冷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濡缓;符合保守治疗指征。排除标准:髓核脱出,需手术治疗;合并其他骨科疾病;既往腰椎手术或外伤史。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批准文号:2022-2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5~69岁,平均(52.61±8.50)岁;病程2~8个月,平均(4.9±0.9)个月;病变节段:L4~5 27例,L5~S1 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3~65岁,平均(54.14±8.28)岁;病程2~7个月,平均(4.5±0.8)个月;病变节段:L4~5 26例,L5~S1 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康复训练、腰椎牵引等常规干预。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489,0.1 g]治疗,0.1 g/次,2次/d,共服用4周。
观察组采用督脉针灸治疗。(1)督灸: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保持放松,以酒精棉球对大椎至腰俞穴区域进行消毒,然后均匀涂抹姜汁、铺督灸粉,随后覆上一张桑皮纸,在纸上铺垫宽10 cm、厚1.5 cm的姜泥,然后在姜泥上铺宽3 cm、厚2.5 cm的艾绒(约200 g),使其截面呈三角形或梯形,点燃艾绒头、身、尾3点,视患者病情灸治2~3壮。灸毕,移除背部姜泥,用湿纱布擦干净皮肤,有水泡者刺破放出液体,涂抹碘伏,覆盖纱布。1次/周,治疗4周。(2)针刺: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背部皮肤。取阿是、委中、腰夹脊、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等穴,采用0.3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平补平泻法进针,刺入深度20~30 mm,得气后留针20 min,每10 min行针1次。3次/周,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无疼痛,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50°以上无疼痛,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为腰腿疼痛,按无、轻、中、重度计0、2、4、6分;次症包括肢体发凉和转侧不利,按无、轻、中、重度计0、1、2、3分;舌、脉象按有和无计1和0分。(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和生命质量。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量表(JOA)评估腰椎功能,包括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及日常活动受限程度3个维度,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生命质量,包括疼痛、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睡眠、社会生活、旅游、性生活等10个方面,总分0~5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生命质量越差。(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和生命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JOA、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5-HT、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PG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2.22%)胃肠不适,观察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2.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
3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轻症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疼痛。康复训练和腰椎牵引可改善腰椎活动度,提高运动功能,但无法有效改善椎管狭窄症状,病情易复发。塞来昔布是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疼痛,但无法根治疾病。
中医将LDH归为“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认为其病因是寒湿之邪侵袭腰部,导致经脉不畅,阻碍气血运行,腰部筋骨失养,引起相关症状。因此,LDH多以祛湿散寒、通络止痛为治则。针灸具有见效快、安全性好、成本低的独特优势,在腰腿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督灸疗法是一种治疗寒证的常用艾灸疗法,一方面能发挥艾绒和生姜的纯阳之性,疏散经络和筋骨中的寒气,加快体内水液代谢,减少湿气在腰部的滞留,减轻腰腿疼痛、肢体发凉症状;另一方面可发挥经络、腧穴的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对其进行艾灸治疗可起到宣通阳气、祛寒除湿、止痹去痛的功效。针刺疗法中,阿是穴根据患者疼痛点位置而定,可达到直击痛点、快速缓解疼痛的效果;委中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能疏通腰背经络,缓解腰腿痛;腰夹脊位于脊柱旁0.5寸,属经外奇穴,能有效舒筋活络、调节脏腑气血,改善腰部、下肢运动功能;腰阳关是督脉穴位,可祛除寒湿,缓解下肢痹痛;肾俞、大肠俞有通调肠腑、温里散寒的功效,可增强腰部的力量和稳定性。针刺联合督灸可以有效促进腰部气血运行,调和阴阳,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提高腰部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5-HT是一种广泛参与睡眠、精神调节及疼痛感知等多种生理过程的神经递质,可增强疼痛信号的传递,在慢性疼痛患者中其表达水平升高[14]。PGE2作为前列腺素的一种,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可引起痛觉过敏和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针刺阿是、肾俞、腰阳关、夹脊等穴可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因子水平。艾灸的温热刺激可调节伤害性感受器与免疫、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抑制PGE2、5-HT等疼痛因子的产生,发挥镇痛作用。与常规解热镇痛药相比,针灸治疗可去除病因,且作用持久,长期镇痛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督脉针灸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督脉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ODI评分和血清疼痛因子水平,提高腰椎功能,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葛龙,李镜,尚文茹,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循证实践指南[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4,24(2):125-148.
[2]徐丹,艾长玲.复方羌桂止痛软膏联合火龙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的研究[J].中医研究,2024,37(2):49-53.
[3]刘月,高尚舒,杨楠,等.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1):105-108.
[4]白皓元,李可大.督脉扶阳灸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2):135-138.
[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
[7]吴韩敬,彭俊宇.三藤通络方热敷联合腰痹康颗粒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34):101-105.
[8]鲍杰,朱智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3):87-91.
[9]杨萌,张向东,楚天云,等.穴位贴敷联合腰腹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证[J].中医正骨,2023,35(4):70-71.
[10]陈冬,王圆圆,程肖芳.电针配合刺血药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11):87-89.
[11]王晓彤,王欣欣,李妍,等.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9,36(4):81-84.
[12]王克兢.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2):298-300.
[13]邓利萍,彭艳,范小春.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4):405-410.
[14]刘云霄,雷静,尤浩军.延迟性肌肉酸痛:神经营养因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生理学报,2024,76(2):301-308.
[15]马亮.针刺腰夹脊穴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94-97.
[16]刘晗,赵鹏飞.四妙散加味联合针灸对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9,34(9):1968-1972.
[17]王庆勇,屈媛媛,冯楚文,等.针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机制[J].中国针灸,2020,40(8):907-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