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影响论文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的影响论文

0

2024-10-28 13:59:4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TAM)应用在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TAM)应用在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仁爱医院收治的120例U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行LM治疗)和对照组(60例,行TAM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参数、炎症应激指标、卵巢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相关参数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RP、PCT、IL-6、FSH、LH更低,E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结论与TAM相比,在UM治疗中实施LM更有助于改善手术相关参数,减轻炎症应激及对卵巢功能的不利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子宫肌瘤;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是以月经紊乱、腹痛等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其营养来源为子宫肌层的血供,容易造成子宫功能及解剖结构改变,引起流产、贫血、月经周期缩短、膀胱压迫症状等,故需尽早治疗[1-3]。现阶段可以通过保守疗法、手术疗法等改善UM患者病情,其中保守疗法适用于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数症状性肌瘤患者则需接受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前者容易影响卵巢功能与血供,引起卵巢内分泌状态紊乱,故目前临床多对有症状的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4-5]。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关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TAM)、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对于UM患者的实际获益性引起关注。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武汉仁爱医院收治的120例UM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LM、TAM应用于UM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U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年龄26~63岁,平均(44.3±7.1)岁;体质量44~80 kg,平均(61.9±3.3)kg;肌瘤数目多发25例、单发35例;未婚18例、已婚42例;对照组中年龄29~62岁,平均(44.7±6.6)岁;体质量45~80 kg,平均(62.2±2.9)kg;肌瘤数目多发21例、单发39例;未婚14例、已婚4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武汉仁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1011),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6],伴有下腹包块、经期延长、贫血、排尿困难等症状,妇科检查呈子宫增大,子宫超声呈子宫表面存在结节状突起等。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未接受达那唑、米非司酮等激素类药物治疗;具备手术指征;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癌等子宫恶性病变者;严重感染者;哺乳、妊娠者;腹腔广泛粘连者;精神、视听、智力、意识障碍者;盆腔或子宫手术史者;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入组前1个月有重大创伤史者。

  1.4方法

  术前准备:全部患者完善心电图、妇科B超、血尿常规、宫颈脱落细胞学、肝肾功能等检查。

  对照组行TAM:取仰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腹做一横向切口,长7~10 cm,逐层切开,以操作钳剔除子宫肌瘤,缝合瘤腔,冲洗腹腔(采用0.9%氯化钠溶液、甲硝唑),若无出血则缝合腹壁组织;

  观察组行LM:取膀胱截石位,行气管插管全麻,通过在脐孔下缘作一长约1 cm的横切口而建立人工气腹,利用腹腔镜探查肌瘤详情,在左右髂前上棘做操作孔,将2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垂体后叶素5 U注入肌瘤与肌壁交界部位,切开浆肌层,剔除肌瘤,瘤腔用可吸收线缝合。

  术后处理:提供抗炎补液等干预,术后24 h拔除尿管,并且待肛门首次排气后逐渐恢复普食。

  1.5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参数:包括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

  炎症应激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于术前、术后24 h采集3 mL空腹外周静脉血,静置2 h,离心(半径5 cm,转速2 500r/min,时间20 min,温度4℃),置于-18℃冰箱,检测设备为7600型全自动血液生化仪。

  卵巢功能:包括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于术前、术后7 d采集3 mL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半径10 cm,转速3 500 r/min,时间5 min,温度4℃),检测设备为BK-1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发热、泌尿感染、切口感染、盆腔粘连。

  1.6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手术相关参数、炎症应激指标、卵巢功能)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对比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参数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指标对比

  术后24 h,观察组CRP、PCT、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对比

  术后7 d,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FSH、LH水平更低,E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6.67%)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UM与生活习惯、基因、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7],临床多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但是TAM、LM的优缺点尚待明确。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手术相关参数更佳、术后并发症更少(P均<0.05),与饶盈盈[8]的报道一致。分析原因:TAM可以有效清除病灶,但其切开较大,容易伤及局部肌肉组织,增加出血概率,影响术后恢复。而LM优势较多,具体如下:LM借助腹腔镜实施手术操作,腹腔相对封闭,不易影响内环境,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肛门首次排气及住院天数;LM手术时间与术者操作熟练度密切相关,随着临床医师对腹腔镜技术掌握水平的提高,LM手术时间有所缩短;LM术野清晰,便于处理肌瘤周围血管与组织,提高肌瘤剔除、剥离的操作精准性,加之切口较小,以及借助垂体后叶素与电凝止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LM可以减轻对盆腔器官、组织的损伤,避免因术后应激损伤加重而抑制免疫功能,诱发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疼痛感较轻微,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9-10]。

  本研究中,观察组CRP(9.01±1.13)mg/L、PCT(1.63±0.25)µg/L、IL-6(9.37±1.26)pg/mL低于对照组的(12.99±1.54)mg/L、(2.53±0.37)µg/L、(14.15±1.23)pg/mL(P均<0.05),与王常利等[11]的报道一致,对照组采用TAM,研究组采用LM,术后24 h研究组CRP(8.27±2.03)mg/L、PCT(1.59±0.22)µg/L、IL-6(9.12±1.76)pg/mL低于对照组(13.68±2.43)mg/L、(2.57±0.26)µg/L、(14.48±2.21)pg/mL(P均<0.05)。UM患者容易因手术操作、创伤等因素产生明显的炎症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影响术后恢复,所以有必要关注不同术式对于UM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两组CRP、PCT、IL-6,3项指标均是评估患者围术期炎症应激反应的敏感、常用指标。从本研究结果来看,LM更能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可能是因为LM手术创伤轻[12],可以改善子宫血供,减少疼痛介质释放,以及降低肌红蛋白、活性氧等过氧化因子水平,所以可以缓解因组织过氧化而诱发炎症应激状态,有助于降低CRP、PCT、IL-6表达。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FSH、LH更低,E2更高(P均<0.05),与邓姗姗等[13]的报道一致。卵巢在内分泌、生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有必要评估TAM、LM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FSH、E2、LH 3项指标均能有效评估卵巢功能[14-15],从研究结果来看,LM更能减轻对卵巢功能的干扰,可能是因为TAM需要完全切断子宫动脉,容易影响卵巢与子宫血液循环,进而会影响卵巢功能,而LM无需切断子宫动脉,对于卵巢及子宫的内分泌激素调节作用、血液循环无明显影响,可以保护卵巢正常功能,调节FSH、E2、LH水平。

  综上所述,LM既能改善UM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减少术后并发症,也能缓解炎症应激反应,亦能减轻对卵巢功能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邵瑾,何末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血清CA-199、CEA表达及预测术后复发[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6):1379-1383.

  [2]徐英,张锋英,孟缓缓,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5):537-540.

  [3]高青云,吴海湉,郭雪晶,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4):443-445.

  [4]赵娜,李茜,霍竹惠,等.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J].云南医药,2021,42(5):451-452.

  [5]杨翔,郑玮,李虎,等.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6):1-3,6.

  [6]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6-77.

  [7]刘红,翁文莉,万琼.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8):18-21.

  [8]饶盈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3,36(19):61-63.

  [9]何宇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系统医学,2022,7(6):155-158.

  [10]陈丽君,周小娟,周林英,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性功能子宫微循环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2):4509-4512.

  [11]王常利,谢瑞瑞,徐永妮.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炎症应激指标、IGF-1、AOPP水平及宫颈微循环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15):1621-1625.

  [12]徐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创伤反应指标及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3):51-53,56.

  [13]邓姗姗,石荟莲,郭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性功能、性激素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3,32(8):102-105.

  [14]马爱华,张亚丽,张玉杰.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6):158-160.

  [15]吴晓云,盛雅倩.腹腔镜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内分泌状态及性激素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2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