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分析论文

2024-10-28 11:37:1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分析两组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显著较参考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参考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前庭性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头痛状况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氟桂利嗪;丁苯酞;效果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与单纯的偏头痛病因相似,是由人脑中平衡和视觉相关的脑区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典型表现为自发性或位置性眩晕、视觉性眩晕,不喜欢灯光和嘈杂声音,眩晕发作的频度很不规则,可反复发作[1]。前庭性头痛多是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影响脑干前庭神经核所导致,除避免声音光线刺激外,还可选择前庭功能抑制剂和止痛药物对症支持治疗[2]。氟桂利嗪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但单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有研究报道,丁苯酞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参考组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31~65岁,平均(56.38±5.24)岁;病程2~8年,平均(4.16±1.09)年。观察组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31~64岁,平均(55.84±5.30)岁;病程3~8年,平均(4.20±1.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4];近2周内未服用抗眩晕药物;无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继发性头痛者;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既往存在中枢神经疾病者;精神障碍者。
1.3方法
参考组采取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37023012,规格:5 mg/粒)治疗,2粒/次,1次/d。
观察组采取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粒)治疗,氟桂利嗪用药方式同参考组,丁苯酞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VAS评分的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DHI评分分值范为0~100分,分值越高眩晕越严重。血清神经递质包括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VAS、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DHI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眩晕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偏头痛,多见于年轻女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同时伴有头晕、眩晕感,发作时患者畏光、怕吵,严重者可出现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5-6]。前庭性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以快速、持续的镇痛为主,以减少头痛、眩晕的再发生为目的,使患者恢复至正常生活状态[7]。若头痛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发作异常频繁(6~8次/月,连续2个月),急性期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症状持续时间3 d以上,需要进行预防性的药物治疗[8]。在血管、神经功能紊乱的影响下,前庭性的偏头痛可转化为慢性的病程,患者长期出现间断性的头晕和头痛[9]。因此,给予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临床治疗中,氟桂利嗪多用于脑供血不足、脑鸣、头晕、偏头痛的预防治疗。朱冠华等[10]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联合氟桂利嗪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脑组织血流量,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参考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前庭性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氟桂利嗪是一种选择性的钙拮抗剂,能够阻止过量的钙离子进入细胞,防止细胞内钙负荷过量,同时还可以改善脑微循环和神经元代谢,抑制脑血管痉挛和血小板凝聚,稳定细胞膜,扩张脑血管,进而抑制前庭功能,能有效预防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作[11-13]。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能够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花生四烯酸生成,保护线粒体功能,具有改善侧支循环、保护神经等功效,同时能够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缓解疼痛[14-15]。因此,二者联合能够有效改善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和头痛症状。
综上所述,前庭性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头痛状况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牛玉格,张道培,张怀亮.前庭性偏头痛相关视觉性眩晕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4,32(1):85-89.
[2]陆颖,王长德.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用药规律[J].新中医,2023,55(8):13-18.
[3]杨森,石敏,黄远,等.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2,20(6):869-872.
[4]马艳敏,张道培,张怀亮.前庭性偏头痛分期诊断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4):400-403.
[5]李晓燕,李东波,陈钰.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3):142-145.
[6]秦余.药物及康复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症状的Meta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22.
[7]孙晓亮.滋阴止眩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阴虚阳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2):57-58.
[8]杨顺利,徐辉.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5):56-58.
[9]周子靖.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70-74.
[10]朱冠华,许媛,徐俪文.丁苯酞联合氟桂利嗪与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21):112-115.
[11]孙伟.前庭康复训练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J].名医,2021,(23):38-39.
[12]任占秀,何秋.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1):1350-1352.
[13]李根茹,徐瑾,周晓闻,等.托吡酯与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35(9):784-787,795.
[14]张颖楠.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5):188-190.
[15]康广隶,杜玉光,李振振.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前庭型偏头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4):594-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