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

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

10

2024-10-26 17:30:0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腰部活动度(前屈、侧屈、后伸)。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部前屈、侧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LDH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和腰椎功能,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针灸;注射;甲钴胺;疼痛程度;炎性因子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多因腰椎退行性病变、外伤、劳损等因素导致,病理表现为腰椎间盘结构发生改变,纤维环后凸、断裂,使得髓核组织从中脱出压迫神经,导致疼痛。该病进展缓慢,但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甲钴胺是辅酶型维生素B12,能影响甲基化反应,促进神经轴突、髓鞘生长,加快神经细胞修复速度,以穴位注射的方式给药,可使甲钴胺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但该药单用疗效有限。针灸能平衡阴阳,发挥濡养筋脉、散瘀通络的功效,能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减轻疼痛。本文观察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LDH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中LDH的诊断标准[4];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血瘀滞证的诊断标准,主症为腰部僵硬、刺痛拒按、夜重昼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紧或弦;治疗部位皮肤完整;认知正常、神志清楚。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合并脊髓损伤、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既往有腰椎手术史;晕针或对甲钴胺过敏。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5~77岁,平均(51.02±6.36)岁;病程6~30个月,平均(17.13±2.57)个月;LDH分期:急性期13例,缓解期19例,恢复期11例。研究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8~76岁,平均(51.31±6.04)岁;病程7~29个月,平均(16.55±2.43)个月;LDH分期:急性期15例,缓解期18例,恢复期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93,1 mL∶0.5 mg),垂直刺入穴位,确定回抽无血后,向环跳穴(2 mL)、阳陵泉穴(1 mL)、足三里穴(1 mL)匀速注入药液,每隔1 d治疗1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常规消毒穴位,采用35号一次性针灸针治疗。针刺部位选取病变腰椎的上、下棘突点和棘旁点(棘突点旁开1.5寸),急性期患者采用扬刺法(于穴位中心处刺1主针,得气后在上、下、左、右各刺1辅针),缓解期患者采用齐刺法(于穴位中心处深刺1针,左、右各刺1针),恢复期患者采用傍刺法(于穴位中心处直刺1针,近旁斜向刺1针)。然后向上斜刺膈俞穴、血海穴,腰痛偏于督脉者针刺后溪透三间,偏于胆经者针刺侠溪透临泣,偏于膀胱经者针刺束骨透京骨。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行针1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将清艾条(河北药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94050,5 g)置于针柄处点燃,下端放置隔热纸防止烫伤,艾条燃尽后去除灰烬,同时留针,30 min/次,1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角度>70°,下肢肌肉有力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显著缓解,直腿抬高角度30°~70°,下肢肌肉力量增强为有效;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加重,直腿抬高角度<30°,下肢肌肉力量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JOA)评估腰椎功能,总分0~29分,得分与腰椎功能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10 cm,离心半径10 cm,取上层血清冷藏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羟胺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指导患者将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做前屈、后伸、侧屈运动,医师以量角器轴心对准患者腰部,记录腰部活动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治疗前后腰部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部前屈、侧屈、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前屈、侧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LDH是骨科常见疾病,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瘫痪。甲钴胺是临床治疗LDH的常用药,能够促进核酸-蛋白-脂肪代谢,改善神经元传导活动,修复受损神经组织;穴位注射甲钴胺能够精准给药,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但单独用药对疼痛症状的改善效果有限。

  中医学将LDH归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病机为肾气虚弱、湿寒入侵,致使筋脉失养、经络不畅、气血瘀滞而发病,治则以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为主。针灸将针刺、艾灸相结合,并以特定手法刺激穴位,针刺膈俞穴可理气止痛,养血和营;针刺血海穴可清热利湿,补血活血。在针柄点燃艾条,能够温通经脉、培补气血,有效刺激神经根,促使粘连组织分解、修复,同时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小血流阻力,改善腰部血液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部前屈、侧屈、后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VAS评分及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穴位注射甲钴胺可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生长,修复受损神经。针刺腰部和下肢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椎间盘突出造成的机械性刺激,提高患者疼痛阈值,缓解疼痛症状。艾灸可产生局部温热效应,促进血管扩张,增加神经根血氧、营养供应,改善神经纤维传导功能,还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消除组织水肿,减轻腰椎压迫及活动受限情况,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LDH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改善腰部活动度和腰椎功能,效果优于单纯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惠,黄炜,韩晓东,等.腰痛宁胶囊联合射频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评价[J].中草药,2022,53(22):7148-7152.

  [2]袁韩涛,李四波,姜海涛,等.三痹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1):42-45+49.

  [3]丁超儿,周志华.针灸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代谢物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6):935-938.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6]胡永成,邱贵兴,马信龙,等.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42.

  [7]Jensen M P,Karoly P,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al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Pain,1986,27(1):117-126.

  [8]Narihitio N,Osahiko T,Eijiro O,et al.Clinical indicators of surgical outcomes after cervical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 assessed by the Japanese Othopaedic Asociation Cervical Myelopathy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J].Spinal Cord,2019,57(8):644-651.

  [9]唐茜,唐志杰,王泽宇,等.温针灸联合益气活血汤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1):74-77.

  [10]石爱英.中医温针灸联合甲钴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16):34-36.

  [11]姚俊杰,商强强,王宇峰,等.基于可穿戴式惯性传感器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7):3450-3455.

  [12]汤杰杰,陈乃宗,黄斌,等.针灸联合正骨推拿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对疼痛和下肢感觉障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0):244-247.

  [13]陆征麟,牛淑芳,韩秋琼,等.益肾补肝强腰方和针灸联合常规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2022,44(4):1134-1138.

  [14]廉永昕,何旖婷,史万里,等.针灸联合甲钴胺对军人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23,31(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