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影响论文

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影响论文

1

2024-10-26 16:00: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究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门诊部收治的90例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xx调神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介质[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症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P、PG

   【摘要】目的:探究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门诊部收治的90例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xx调神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介质[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和症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SP、PGE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外展、外旋、内旋、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eer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可减轻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介质水平,进而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肩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xx调神针刺穴位贴敷风寒湿阻型肩周炎疼痛介质

  肩周炎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和滑囊受到炎症、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肩周炎常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尤其在活动时疼痛加重,疼痛可能会向颈部或手臂放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肩关节僵硬,难以抬高或旋转手臂。疼痛和僵硬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肩周炎在中医中通常被称为“冻结肩”或“五十肩”,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包括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治疗原则以温经散寒、舒筋活血的中药方剂或针灸手法为主,从而达到消散风寒湿邪,恢复气血流畅,缓解肩周组织的炎症和疼痛的目的。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关节疼痛的治疗,通过刺激局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调神针刺穴位可以缓解疼痛,而xx针刺法可以疏通气血,舒展肌肉和筋膜,促进气血流通,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引起的疼痛。本研究将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旨在探究二者联合对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介质等方面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门诊部收治的90例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肩周炎;无精神疾病,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肩部手术史;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研究组(n=45)。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2∶13;年龄46~63岁,平均年龄(55.83±3.17)岁;疼痛部位:左肩23例,右肩22例;病程4~22个月,平均病程(9.83±2.74)个月。研究组中,男女比例为31∶14;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5.98±3.25)岁;疼痛部位:左肩24例,右肩21例;病程4~20个月,平均病程(9.76±2.8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将穴位贴敷治疗贴(江苏艾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192090840)贴于患侧肩前、肩髃、肩髎,贴敷6 h,1次/d,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xx调神针刺。对穴位行常规消毒,取患者百会、印堂、脑户平刺,同时选健侧中渚、后溪,患侧肩关节疼痛点取健侧肩关节对应点进行针刺,进针后,让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2)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采用Neer评分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满分100分,患者评分和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治疗前后测量患者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前屈、后伸活动度。(3)疼痛介质。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后冷藏保存待测,采用ELISA测定疼痛介质[P物质(SP)、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水平。(4)疼痛。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满分0~10分,患者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5)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后评价肌肉萎缩、肩部畏寒、活动受限、麻木无力4个症状,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评分0~3分,满分0~12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疼痛介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SP、PGE2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外展、外旋、内旋、前屈、后伸活动度均增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Neer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风寒湿阻型肩周炎在中医中是指因风邪、寒邪和湿邪侵袭肩部导致气血凝滞,关节功能受损而引起的肩周炎。常常表现为阵发性的钝痛或刺痛,疼痛区域可能延伸至颈部或手臂。导致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肩关节功能丧失。特别是晨间起床时或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常伴有肌肉紧张和压痛。中医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周炎的原则是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如针灸、推拿按摩等,以促进气血畅通,舒筋活络。也可采用中药熏洗或外敷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多种方式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穴位贴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减少炎症反应,对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具有显著效果。而在中医看来,疼痛会导致患者情志失调,而xx调神针刺是在传统的针刺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特定的活动,针刺的部位和深度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选择,以达到调节情志,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舒筋活络,加速炎症的消散,减轻疼痛的作用。

  肩周炎患者的关节组织常伴有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引发神经传导物质的释放,如SP和血清PGE2等,这些物质刺激和激活感觉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的产生和加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介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可以有效地减轻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分析原因在于,穴位贴敷通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相关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当体内的“气”和“血”不能顺利流动,“气血瘀滞”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穴位贴敷通过刺激穴位经络,使得堵塞的气血得以顺畅,疾病得以缓解。而xx调神针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液循环受阻的症状,且xx调神针刺主要是通过刺激百会穴、印堂穴和脑户穴,清透头目,宣达百脉,舒利头部的气血,有平肝息风、宣通头窍、缓解疼痛的作用,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循环,针刺中渚穴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畅气机,可以舒缓局部疼痛和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肩部不适的效果。针刺后溪穴可以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且运动调神针刺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活动患侧肩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驱动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当气血流通,患者的疼痛症状会明显改善。有研究显示,xx调神针刺能够缓肩周炎患者的肩痛程度。

  风寒湿阻型肩周炎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认为是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导致的病变,这类肩周炎通常由外在的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引起。风寒湿邪会阻碍经络,导致肩部气血不畅,从而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采用药物和针灸疗法,以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并促进肩部气血运行畅通,以达到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中医症候积分明显改善。这提示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改善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原因在于穴位贴敷具有散寒除湿、疏通经络之功效,而xx调神针刺能够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减轻患者的疼痛,平衡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且在针刺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性xx,促进患者的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xx调神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可以降低风寒湿阻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介质水平,进而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症状缓解和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伟.温针联合推拿治疗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2,37(18):3381-3383.

  [2]侯倩雯.中药熏洗配合八段锦在风寒湿阻型肩周炎臂丛麻醉松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6):56-58.

  [3]蔡万德.穴位熏灸联合针刺xx对肩周炎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4):5-9.

  [4]郑侠海,林菁,孙光华.调神针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2):47-50.

  [5]王丽娟,罗和平,丁一等.针刺xx与圆利针温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J].西部中医药,2021,34(7):120-123.

  [6]王鹍,孙钰,王春婷,等.肩三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21,16(24):3666-3669.

  [7]杨思永.针刺xx疗法配合中药塌渍中药涂擦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2):1861-1863.

  [8]张妍昭,朱凤芝,王刚.肌内效贴联合威伐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347-351.

  [9]杨阳.针灸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7):940-941.

  [10]霍燚,彭建平.葛根汤加减方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4):121-123.

  [11]许清朗,吴盛荣,李长城,等.肩三针温针灸配合寒痹散穴位贴敷在风寒湿痹型肩周炎中的应用及对ADL评分的影响分析[J].北方药学,2023,20(5):34-36.

  [12]杨利,王小慧,何晓宏,等.刮痧联合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xx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2):135-138.

  [13]张宣,张鹏程,李玉茹.麻桂温经汤对中老年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11):1242-1245.

  [14]袁绪文,解鸿宇,皮亚彬,等.针刺结合关节错缝术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6):1050-1053.

  [15]陈腾,肖宗平,蒋理云.经方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5):81-84.

  [16]刘澄波.调神止痛针法联合热敏灸法与热敏灸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效果对比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