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4

2024-10-26 14:36:1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上肢功能障碍[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和生命质量[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DASH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上肢功能障碍[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和生命质量[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DASH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收、外旋、内收、内旋活动度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等FACT-B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循证护理;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生命质量;上肢功能障碍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较高,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手术为早中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会损坏患肢的血液、淋巴循环及肌肉组织,从而导致手臂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术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患肢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肢功能,促进康复。本文观察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中乳腺癌的诊断标准;意识清醒无谵妄;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患肢功能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系统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伴有精神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近1年有上肢外伤史;拒绝接受随访。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30~55岁,平均(44.68±4.74)岁;病程7~24个月,平均(15.42±3.41)个月;患侧:左侧28例,右侧22例;临床分期:Ⅱ期40例,Ⅲ期10例。观察组年龄32~54岁,平均(45.02±4.63)岁;病程6~25个月,平均(15.54±3.37)个月;患侧:左侧26例,右侧24例;临床分期:Ⅱ期38例,Ⅲ期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及科室内部环境;术前给予患者鼓励,安抚其情绪,耐心解答其提出的护理问题;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4 h后给予患者低脂、低钠、清淡饮食;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3 d先进行手指伸展训练,观察肢体疼痛、麻木等情况,术后4~5 d进行对掌支撑患腕训练,术后7 d适当进行手臂上举,术后2周活动范围从肘部扩大至肩部,鼓励患者通过触摸对侧肩膀和同侧耳廓,并进行刷牙、梳头、洗脸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2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及康复治疗师1名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安排分配工作。(2)循证护理:由护士长及主管护师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评估,明确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以“循证护理”“乳腺癌”“手术”“康复训练”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并分析文献的可行性、科学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3)健康教育:在病房和走廊内播放肢体功能锻炼的具体操作视频,逐一讲解动作要点;召集患者以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康复训练。(4)渐进性训练:①术后1~7 d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患侧上肢屈腕训练,同时嘱患者匀速缓慢呼吸,进行握、松乒乓球训练,注意避免上臂外展,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量延长训练时间;②术后8~20 d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抬肩、松肩及抱肘训练,适当进行体转运动,并将患侧手臂举至健侧胸前,同时让患者进行拧毛巾训练;③术后21~30 d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收展、拉伸训练,此外可以进行手指爬墙训练,或借助健身器材进行抗阻训练;④术后1~3个月指导患者进行大力甩手、大幅度扩胸、大范围肩关节环绕等训练。每项1~2次/d,10~15 min/次。(5)出院随访:出院后,通过电话或微信询问患者居家训练及身体恢复情况,1次/2周,持续3个月;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并提醒其每隔1个月定期到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后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术后24 h和护理3个月后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评估,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功能和上肢症状,共11项条目,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上肢功能恢复越差。(2)比较两组护理后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护理3个月后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肢前屈、后伸、外收、外旋、内收、内旋范围,达标判定标准:前屈70°~90°、后伸40°、外收80°~90°、外旋45°~60°、内收20°~40°、内旋45°~70°。(3)比较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护理3个月后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估[6],包括生理状况(0~28分)、社会/家庭状况(0~28分)、功能状况(0~28分)、情感状况(0~24分)、附加关注(0~36分)5个维度,共36项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为0~144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术后24 h,两组DA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DASH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后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收、外旋、内收、内旋活动度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等FACT-B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关键在于腋窝淋巴结清扫,但会引发淋巴回流障碍,约50%的患者术后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从而导致患侧上肢肌肉水肿、僵硬,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常规护理忽略患者的个体差异,康复训练方案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循证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恢复水平,将其分成若干个阶段,进行合理科学的渐进式康复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收、外旋、内收、内旋活动度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循证护理对患者术后采取分阶段康复训练,其中第1阶段患者手术切口尚未愈合,处于观察期,指导患者进行局部精细化训练,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第2阶段患者手术切口基本已愈合,此时重点为增强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肌肉收缩功能,避免上肢肿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术后感染率,减轻功能障碍程度;第3阶段患者的上肢功能与肌张力已基本恢复正常,训练重点为恢复四肢功能协调,以增强xx耐力为主,通过上肢收展、拉伸、爬墙等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腋网综合征;第4阶段患者患肢已能对抗较大阻力,此时训练强度可以接近日常水平,通过大力甩手、大幅度扩胸等训练防止肩关节活动受限,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回流,更好地恢复上肢功能;此外,出院后进行密切随访,精准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提高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达标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上肢功能障碍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林娜,方针针.综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1):1843-1844.

  [2]王莉,董小艳,李小青.分级分期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患肢水肿程度的干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4):71-73.

  [3]李美萍.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7):8xx-865.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8):609-679.

  [5]廖春丽,王聪,周欣,等.DASH简式评分表中文版应用于乳腺癌病人上肢功能障碍评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14(28):3581-3583.

  [6]谢云,陈鑫,吴娱.激励式康复管理联合渐进式阻力训练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1):59-63.

  [7]黄敏,程爱红,祝妙琴,等.抗阻力训练个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73-75.

  [8]尚静,王锐.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07-110.

  [9]王亚妮,高姣,陈燕.渐进性患肢循证护理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60-163,176.

  [10]储琳珊,李亚君,彭国琴,等.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护理中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