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4

2024-10-18 17:02:5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讨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聚多卡醇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应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VCSS评分、应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探讨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聚多卡醇治疗。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应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VCSS评分、应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VC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内皮素-1(ET-1)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低于治疗前,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B、PAI-1、VCSS、MDA、ET-1及CEC水平低于对照组,t-PA、SOD、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聚多卡醇腔内激光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静脉壁结构异常和静脉高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不规则突出、扩张及弯曲。初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感,但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静脉血管严重损伤,出现红肿胀痛、皮肤溃烂等症状,且迁延不愈,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此症方法多样,通常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术能够有效根治,但是有创伤大、并发症多及恢复较慢的缺点。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腔内激光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成为新的治疗手段,同时配合相应的泡沫硬化剂,能够在有效治疗的同时,保证创伤小、易于恢复、创口美观等效果。其中泡沫硬化剂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以此为背景,本研究主要分析腔内激光配合聚多卡醇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中的诊断标准,下肢静脉有明显的扩张,且在站立时更严重;(2)经超声或造影技术检测,大隐静脉瓣膜、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但深静脉通畅;(3)有色素沉着、静脉炎、瘙痒等并发症;(4)下肢无劳损、急性损伤等疾病;(5)非瘢痕体质。排除标准:(1)伴凝血功能异常;(2)发生下肢溃疡;(3)严重的免疫系统异常疾病;(4)合并语言、认知、智力等障碍,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异常;(5)对本研究中用药不耐受,有过敏史或禁忌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31~66岁,病程1~5年。对照组年龄31~65岁,病程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此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image.png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术治疗。术前充分显露曲张静脉并做好标注;麻醉后,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切开组织后,充分暴露出大隐静脉和其分支,接下来,先对分支静脉进行结扎,再将大约在股静脉的1 cm位置的大隐静脉主干切断。小腿处切口方法相同,首将大隐静脉暴露,于远端结扎,于近端切断,尽可能地剔除上述操作后未清除的静脉曲张,通常采用分段剥离的方式。剥离后进行检查是否干净,切口缝合后包扎,注意包扎时要有一定压力。

  观察组进行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聚多卡醇治疗。麻醉后,将大隐静脉位置做好标记,首先切开卵圆窝处,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切口长度为1~2 cm。切口处轻微扩张后放置好激光光纤维,接通激光治疗仪(武汉汉诺康科技,型号:FD-30-A)设置好参数:功率12 W,脉冲时间1 s,间隔1 s,速度3~5 mm/s,开始治疗。完成后,缓慢退出导管于内踝位置,需要做静脉壁加压的位置会有红光闪烁,要及时进行加压包扎。闭合操作完成后,用相同方法祛除其余曲张静脉后穿刺注入聚多卡醇注射液(Siegfried Hameln GmbH,国药准字HJ20160032,规格:2 mL∶10 mg),日剂量≤2 mg/kg。术后进行加压包扎。

  上述两组均于术后随访观察至少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凝血功能指标:抽取患者手术前后静脉血5 mL,先进行抗凝处理,然后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血浆留用。放入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2)静脉疾病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包含疼痛、静脉曲张、静脉水肿等10个项目,单项0~3分,总分为30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3)应激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手术前后的静脉血5 mL,抗凝处理后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全自动多功能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肘静脉血

  8 mL,其中5 mL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分别使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另取静脉血3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5)并发症:分别记录两组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皮肤瘀斑、术后皮下硬结、静脉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t-P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B、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t-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VCSS及MDA、SOD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VCSS及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CSS和SOD水平低于治疗前,MDA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CSS、MDA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及CEC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T-1及CEC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于日常工作生活中需长久站立的群体,久站会导致下肢静脉瓣功能异常,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血管壁扩张变薄。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静脉团、瘙痒,如果抓破,还会导致出血、溃烂,愈合后也会产生严重的色素沉积。而且通常伴随发热、红肿、疼痛及炎症等问题,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此症的治疗研究由来已久,常规的治疗方法有穿戴静脉曲张袜,消除炎症,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疗法如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分段剥脱术,其主要通过结扎大隐静脉远端,切断近端,分段剥离静脉曲张,最后进行加压包扎。此法可以有效切除静脉团,破坏曲张静脉及交通支。但同时因为是开放性手术,其切口较大,流血较多,而且恢复周期较长,手术瘢痕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对于瘢痕体质患者影响更大。

  腔内激光手术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其采用穿刺技术,将激光光纤维插入导管后连接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随后进行静脉壁加压包扎促进管壁收缩闭合。此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只有插入导管处有微小切口,穿透能力强,只针对静脉曲张区域,无其他创伤。激光进入静脉腔后血沸腾后产生蒸汽泡,使内皮细胞及内膜的血红蛋白变性产生热损伤,从而闭塞静脉。而在激光治疗后,进行曲张静脉团多点穿刺后使用泡沫硬化剂能够使激光对组织损伤降到最低。聚多卡醇具有特殊的物理特性,能够有效扩大分子与血管的接触面积,稳定血管表面并使其贴壁,局部的固定性也更好,注入静脉点后能够快速形成血栓,让产生的纤维索代替静脉。过程中产生的泡沫填充于血管中则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两组治疗后FIB、PAI-1水平均降低,t-P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表明观察组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这源于观察组使用的聚多卡醇能够增强血管抵抗力从而改善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降低,观察组SOD水平更高,两组MDA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更低。上述两个指标与机体应激及抗炎作用效果密切相关,其结果越高说明相关反应越强烈。上述结果表明,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能够有效减轻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VCSS可客观动态反映患者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两组VCSS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说明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恢复。分析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可知,ET-1及CEC水平相比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而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上述指标均可参与血管功能的调节,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血管壁炎症反应,若内皮细胞受损则表现为NO异常降低,ET-1与CEC的升高。而在进行手术后上述结果均有所改善,尤其是观察组改善明显。这是因为在聚多卡醇作用下与血管壁表皮细胞膜质发生协同作用,形成了纤维化组织避免静脉管腔粘连闭塞,从而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这是因为使用激光治疗时,输出的激光能量较高,接触大隐静脉内膜后可以迅速破坏其结构,而治疗完成后的包扎为加压包扎,可以有效闭塞静脉粘连,减少返流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配合聚多卡醇能够促进静脉闭塞,且其易于被机体吸收,从而减少隐神经损伤、皮肤瘀斑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使用聚多卡醇联合腔内激光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荣,陆民,赵海光,等.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2):107-109.

  [2]林纲毅,马洺远,蔡宗洋.DSA引导下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闭合术治疗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2):1647-1648.

  [3]杨博华.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136-152.

  [4]李祥祥,胡俊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不同浓度聚多卡醇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7(3):368-372.

  [5]冯惠岗,李忠民,林桂仪,等.聚多卡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9,35(2):275-277,281.

  [6]刘振斌,王刚,李梦虎,等.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注射治疗复发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5):767-770.

  [7]王艳,陶卫东,浦晓杰.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20,39(35):33-35.

  [8]王刚,刘振斌,李梦虎,等.微波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21,6(2):111-115.

  [9]何利民,毛建强,邢旭峰,等.腔内微波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2):218-220.

  [10]吴文雯,邓雷,王珩,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联合经皮缝扎术对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23,35(5):750-753,758.

  [11]普布次仁,索朗达杰,周亚明,等.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硬化剂在高原地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治疗体会[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1):110-113.

  [12]夏玉萍,黄勇,郭伟昌.下肢静脉曲张采用腔内激光、泡沫硬化剂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3):758-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