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4-10-18 15:40: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研究组采用吉非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细胞迁移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9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常规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研究组采用吉非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细胞迁移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75.00%(36/48),高于对照组的48.94%(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研究组血清CYFRA21-1、CEA、TK1、TIMP-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19/48),低于对照组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迁移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效果优于常规化疗。
【关键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4/5,早期临床特征不明显,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只能采用放化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是一种常用化疗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扩散,但不良反应较多,老年患者多无法耐受。吉非替尼是一种靶向抗肿瘤药物,可特异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的癌细胞,对正常细胞损伤较小。本文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2014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标准;存在EGFR基因突变;病理分期ⅢB~Ⅳ期;预计生存期≥6个月,卡氏功能状态评分>70分;首次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排除标准:同步放射治疗;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0913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2~78岁,平均(69.04±3.47)岁;病理类型:腺癌30例,鳞癌7例,大细胞癌6例,其他5例;临床分期:ⅢB期16例,Ⅳ期3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61~79岁,平均(69.23±3.84)岁;病理类型:腺癌27例,鳞癌9例,大细胞癌5例,其他6例;临床分期:ⅢB期16例,Ⅳ期3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DP方案化疗。第1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0.5 mL∶20 mg)75 mg/m2,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3 h内滴注完;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740,2 mL∶10 mg),60 mg/m2,以500~10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4 h内滴注完,两种药物用药间隔时间需>1 h。滴注顺铂后需充分水化,嘱患者大量喝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3周为1个化疗周期。
研究组采用吉非替尼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71297,0.25 g)口服治疗,250 mg/次,1次/d。连续用药2~3个月,至疾病进展。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6周后,采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疗效,完全缓解:全部病灶消失,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30%,维持4周以上;疾病进展: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介于部分缓解与疾病进展之间。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进展)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1(TK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细胞迁移指标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以电化学分析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应用
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为75.00%(36/48),高于对照组的48.94%(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YFRA21-1、CEA、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TK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TIMP-1、MMP-9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I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清TIMP-1、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19/48),低于对照组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NSCLC是起源于支气管腺体、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确诊时常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临床治疗老年NSCLC患者多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类药物化疗,铂类能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紫杉醇类药物能抑制DNA解螺旋,二者联合可增强抗肿瘤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两种药物均会杀伤正常细胞,不良反应严重,甚至影响化疗效果。目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靶向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中应用广泛,能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安全性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吉非替尼属于第一代EGFR-TKI,能够抑制EGFR的磷酸化,阻断EGFR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据研究报道,亚裔NSCLC患者中EGFR突变率可达40%,此类患者对吉非替尼敏感,靶向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在40%~60%。吉非替尼可选择性杀死EGFR阳性的肿瘤细胞,不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增殖,因此不良反应较少。
肿瘤标志物是判断肿瘤分期和化疗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3周后,研究组CYFRA21-1、CEA、T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存在于内胚层细胞分化而来的癌细胞表面,对EGFR抑制剂较敏感;TK1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癌细胞DNA合成的关键酶,吉非替尼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生长信号,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TK1水平;CYFRA21-1是NSCLC特异性标志物,在肿瘤细胞发生溶解时其水平升高,吉非替尼能缩小肿瘤体积,抑制肿瘤细胞代谢,从而降低CYFRA21-1水平。
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与金属基质蛋白酶家族有关。MMP-9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层粘连蛋白、弹性纤维等成分,激活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相关的细胞因子,加速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TIMP-1是MMP-9的天然抑制剂,在MMP-9水平升高时,其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3周后,研究组血清TIMP-1、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吉非替尼不仅可以直接抑制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能通过间接途径影响MMP-9和TIMP-1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迁移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效果优于常规化疗。
参考文献:
[1]查显庭.参苓白术散联合靶向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毒副反应及T细胞亚群、VEGF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4):131-133.
[2]汪波.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6):638-639.
[3]杨光,张丹,张曙光.吉非替尼对晚期肺鳞癌患者四种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及近期疗效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5,28(3):90-93.
[4]陆舜,纪文翔,虞永峰.2014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5):318-320.
[5]董坚.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4):413-419.
[6]路琳,崔秀洁.化疗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20,26(15):3087-3091.
[7]刘林.一线应用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0):86-87.
[8]周良发,覃双来,胡作为,等.肺癌合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24-827.
[9]王皓,曾晨欣,李俐,等.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果分析[J].医药导报,2020,39(12):1689-1696.
[10]蔡宝松,张雁,赵晨阳,等.吉非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2):14-17.
[11]王志伟,姜原,朱倩倩,等.全脑放疗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及对患者血清CEA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2):1985-1988.
[12]李陶威,马天江,张耀勇,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EA、CYFRA21-1和VEGF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8):1309-1312.
[13]刘宽,孙帅森,杨叶叶,等.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水平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23):2404-2407.
[14]王晓建,袁洋,王博.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J].癌症进展,2023,21(5):553-556.
[15]张燕,张红蕊,帖晓静,等.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对MMP-9、TIMP-1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1821-1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