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10-18 15:29: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命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命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CD-RISC、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频率等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体活动、情感状况、症状等各项MLHF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CHF患者,可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效能理论;集束化护理;心理韧性;负性情绪;睡眠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衰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患者长期带病生存易诱发睡眠和心理问题,影响生命质量。自我效能可直接影响个体行为动机,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增强个体信心,促进健康行为。集束化护理是将经临床证实能改善个体健康结局的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整合后用于疾病护理中,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观察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CH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CHF的诊断标准[5];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近1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9.53±4.04)岁;病程2~15年,平均(8.87±2.43)年;体质量指数20.8~28.7 kg/m2,平均(23.60±1.36)kg/m2。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1~78岁,平均(68.77±4.21)岁;病程2~16年,平均(8.91±2.55)年;体质量指数21.2~29.3 kg/m2,平均(24.03±1.41)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健康手册,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异常情况;普及居家康复知识,包括饮食指导、xx指导等,每月1次电话随访,并提供远程健康指导。
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组长),4名责任护士、1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康复师;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自我效能、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经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订护理计划。组长组织成员查阅近3年内关于CHF护理的核心文献,收集循证医学观点,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经验制订护理计划。(3)护理实施。①健康宣教:与患者一对一交流,通过视频、图文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遵医用药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创建微信交流群,邀请患者及家属进群,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适当xx;每周组织1次线下讲座与康复培训,重点讲解CHF饮食(限制钠摄入、少食多餐等)、病情监测(体重、症状变化等)、xx训练(有氧xx、抗阻xx)等知识。②心理护理:每周固定时间由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同理心安慰、动机式访谈、正性语言暗示等方法纾解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随着音乐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③运动指导。心功能Ⅱ级患者以户外慢走为主,10~20 min/次;心功能Ⅲ级患者以室内慢走为主,5~10 min/次;心功能Ⅳ级患者多休息,可进行呼吸训练。所有训练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休息后若症状不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复查。④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每日食盐量<3 g,外出就餐也需低盐饮食。(4)质量控制。组长定期检查护理情况,指出并纠正不足。
两组均持续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评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心理韧性,包括乐观性、坚韧性、自强性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总分0~40分,评分越高心理韧性越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自我效能,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总分≥50分即存在焦虑症状,评分越高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总分≥53分即存在抑郁症状,评分越高抑郁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7个条目,总分21分,评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评估,内容包括身体活动(8个条目,40分)、情感状况(5个条目,25分)、症状(8个条目,40分),评分与生命质量呈反比。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CD-RISC、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CD-RISC、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频率等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MLH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身体活动、情感状况、症状等各项MLHF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CHF具有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等特点,主要病因为心肌顺应性与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心博出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从而造成循环功能障碍。CHF患者反复多次住院治疗,易滋生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感逐渐降低,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且焦虑、抑郁情绪会诱发机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生命质量。
自我效能指个体在行动前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件事的主观性评估,能调节、控制个体行为,影响健康结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D-RISC、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频率等各项PSQI评分,以及身体活动、情感状况、症状等各项MLH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可通过组建团队查阅资料,围绕自我效能理论制订护理方案,并通过医患、护患互动,举办健康讲座,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解决患者疑问;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建立坚韧、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效能与战胜疾病的欲望,积极管理疾病,加快病情转归,并形成良性循环,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调节并控制自我行为,从而改善疾病结局,提高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CHF患者,可提高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祖东亮,张双,王楠.协同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69-171.
[2]卢晓虹,李少玲,王立艳,等.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1,34(7):995-998.
[3]刘美芳,王菲,赖薇.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居家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5):275-277.
[4]林珊.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老年患者的集束化护理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5):59-61.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36-947.
[6]杨静,于文平,胡志,等.心理弹性量表简版在机构养老老年人群体中的适用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3):499-502.
[7]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8]王文菁,谭文艳.验证性因子分析在焦虑自评量表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781-783.
[9]金婷,张磊晶.我国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介绍及应用[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5):366-369.
[10]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3):260-263.
[11]王贤良,刘洪伟,毛静远,等.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J].中医杂志,2016,57(1):22-24.
[12]刘京华,陈军,马冬冬.集束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睡眠与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3):93-95.
[13]袁晓,张圆圆,张艳杰.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3,24(5):761-7xx.
[14]刘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0):1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