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10-18 10:52:34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谵妄发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CS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可提高卒中昏迷患者GCS评分、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卒中;昏迷;谵妄风险;责任制护理;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护理满意度
卒中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发生风险高,谵妄是该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谵妄患者常表现为夜间意识障碍加重、抽搐等症状,增加病危风险,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症状复杂多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及术后恢复。已知规范化护理可降低谵妄发生风险,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可对患者谵妄风险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责任分配,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文观察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在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卒中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CT检查,符合卒中诊断标准;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卒中及相关治疗史;入院前继发全身性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存在其他器官功能严重障碍;治疗过程中死亡。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39~72岁,平均(57.04±6.03)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12~32分,平均(22.73±4.62)分;主要照顾者:伴侣17例,父母12例,子女18例;缺血性卒中36例,出血性卒中11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1岁,平均(56.36±5.69)岁;APACHEⅡ评分12~35分,平均(23.06±5.03)分;主要照顾者:伴侣19例,父母11例,子女17例;缺血性卒中35例,出血性卒中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症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实时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补液、用药,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天按摩2次患者四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1)由护士长建立专职护理小组,请本院临床专家开展为期1个月的卒中护理培训,内容包括卒中疾病特点、护理重点及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CDSC)、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定细则和使用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2)风险预警护理。①首先采用SAS评估,评分为4分者,进行ICDSC评估,评分0~1分为低危,2~3分为中危,4分及以上为高危;而SAS评分非4分者,直接归入高危。②高危患者由1名工作经验5年及以上及主管护师、1名工作经验3年及以上的护师负责,主管护师负责高危患者的全部护理工作,护师协助主管护师完成护理工作;中危患者由1名工作经验5年及以上的护师、1名工作经验3年及以上的护士负责,护士协助护师对患者进行护理;低危患者由1名工作经验5年及以上的护士负责临床护理,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申请其他护理人员协助;护士长为质控管理主管,负责监督护理措施落实及执行,不定期抽查临床护理工作完成情况。(3)实施护理。①动态谵妄风险评估:高危患者每隔6 h评估谵妄发生风险及镇静情况,中危患者每隔12 h评估,低危患者每隔24 h评估;以最新ICDSC、SAS评分为依据,重新对患者进行分级划分,对于存在争议的评分以最高分数为准;风险分级升高者直接划入对应分级;风险分级降低者,需经主治医师二次评估后,划入对应分级。②不同分级间细化交接工作:低危患者按照交接单正常交接,包括患者治疗、用药、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中危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患者意识变化、护理措施完成情况等内容;高危患者在中危基础上增加患者情绪变化、饮食、排便、敏感的语言、措施实施后的反映等细节内容。③针对性巡视:低危患者每隔1 h巡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中、高危患者24 h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每隔30 min观察意识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处理;病床加装床档,高危患者增加约束带;若患者出现躁动吵闹、伤人毁物可给予隔离性保护约束。④舒适护理:日常护理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监护仪音量轻;病房中适当安放患者熟悉的物品,如日历、钟表、绿植、毛毯等;夜间适当降低仪器声音,调暗灯光;用适当的力度揉捏按摩患者肢体,3~5次/d,20 min/次。⑤强化肢体功能训练:在家属的协助下,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被动活动训练,包括抬腿、四肢伸展、屈膝;中高危患者定时翻身;低危患者逐渐过渡到床边坐位训练、扶墙步行训练,并协助患者进行洗漱、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0 min/d。⑥针对性营养支持:与家属深入交流,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既往生活习惯,针对苏醒患者,结合其饮食偏好,合理选择高蛋白、高纤维、易吸收、高维生素的食物,采用小口多次的方式进食;无法经口进食患者,需根据患者体质量、身高、营养状况,合理配制营养液,给予肠外营养。⑦家属护理:采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表现、护理、康复训练、注意事项等内容,15~20 min/次,1次/2 d;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时,及时告知家属,采用同伴支持的方式,邀请恢复较好的患者及其家属现身分享给予正向引导;对于出现过度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家属,给予语言安抚,强调其对患者的责任。⑧唤醒护理:由患者亲密的人录制音频,呼唤患者名字或昵称,反复讲述患者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事情,在其耳边播放录音;选择患者喜欢的音乐,让患者戴耳机听音乐,3~4次/d,30 min/次;采用冰袋外包毛巾,在患者手掌、颈、腹部两侧快速摩擦,5~10 min/次,中危患者4次/d,高危患者6~8次/d。
两组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及住院时间。谵妄诊断标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谵妄判定标准[9]。(2)比较两组护理前、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包括睁眼(1~4分)、语言(1~5分)、运动(1~6分)3个维度,总分3~15分,评分越高,意识越清晰;FMA包括上肢运动(66分)、下肢运动(34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NIHSS总分42分,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于患者出院时采用纽卡斯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共19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9~95分,其中95分为非常满意,76~94分为满意,57~75分为一般,38~56分为不满意,19~37分为非常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谵妄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GCS、FMA、NIHSS评分
护理前,两组GCS、FMA、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分析原因为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采用ICDSC联合SAS进行综合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划分低、中、高危谵妄风险,将高危患者交于经验更为丰富的主管护师及护师进行护理,可优化资源分配,保证病情较危重的患者获得高效、优质的护理;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分级患者定时进行谵妄风险评估,可及时发现谵妄高危患者,达到预防谵妄发生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GCS、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中舒适护理通过“五轻”护理、摆放患者熟悉的物品等细节化措施,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环境,全面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强化肢体功能训练,利于局部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同时,还可促进肢体运功功能恢复;通过唤醒护理,能进一步刺激患者脑神经,促进其意识及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稳定,缩短住院时间。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亲切的语言沟通、疾病宣教、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安抚情绪等措施,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其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配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的责任制护理可提高卒中昏迷患者GCS评分、FMA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赵婷婷,焦黛妍,吴兆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7):3224-3227.
[2]李瑶,谢小华,安东侠,等.脑卒中后谵妄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6):3599-3602.
[3]宋亚敏,杨满青,凌云,等.重症监护室预防谵妄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4):507-511.
[4]李雪苹,王磊,张淮,等.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效果验证[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8):950-957.
[5]刘静.谵妄风险评估下分层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2,42(1):111-112.
[6]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8):901-912.
[7]刘尚昆,梅伟,张治国,等.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在麻醉苏醒期患者中使用的信效度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0,25(10):4-7.
[8]郑永超,李媛媛.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儿童口腔日间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1):74-77.
[9]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张道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34-136.
[10]朱虹,李小珍.基于谵妄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2):415-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