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2024-10-18 10:22:0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行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营养状况[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MQSGA)]评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该院行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比较两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营养状况[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MQSGA)]评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Kt/V达标率高于对照组,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各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5%(4/41),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提高Kt/V达标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营养状况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预防护理;血液透析;负性情绪;生命质量;营养状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疗法,通过透析膜过滤掉体内多余的毒素、水分,但长期透析易诱发尿路感染、低血压、血管通路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常规护理重点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和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FOCUS-PDCA)是一种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程序,能够不断提升护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观察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的8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规律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代谢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有精神病史;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7~78岁,平均(50.82±9.7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糖尿病肾病14例,高血压肾病8例;透析时间3个月至7年,平均(2.89±1.65)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51.46±9.57)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9例;透析时间3个月至7年,平均(2.99±1.7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血液透析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状态,记录每天体质量、血压,透析间期患者的体质量增长一般不超过干体质量的5%;定时监测血管通路、内瘘杂音、通畅程度。
观察组采用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1)FOCUS-PDCA管理。①发现(find):通过文献检索确定血液透析期间常见的问题,包括高磷血症、动静脉内瘘、低血压等并发症,以及不良情绪。②组织(Organize):组建预防护理小组,包括1名营养师、1名护士长、8名护师,护士长负责培训FOCUS-PDCA管理的相关内容,护师经考核合格后上岗。③澄清(Clarify):即确定流程/规范,护师需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操作,明确血液透析的护理管理流程。④理解(Understand):即确定原因,利用文献检索和以往护理经验,找到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主要因素。⑤选择(Select):团队成员根据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⑥计划(Plan):制订预防护理计划。a.高磷血症:高磷血症预防的护理重点为科学饮食,保障水电解质平衡,限制钠、钾、磷等摄入,增加蛋、瘦肉、奶、植物蛋白等摄入;透析期间采用高通量模式,或配合腹膜透析,加强磷的清除。b.预防动静脉内瘘:嘱患者透析间歇期进行上抬手臂、活动手指,握拳放松、扭转腕部等活动,1~2 min/次,10~20次/d。c.低血压护理:做好日常血压监测,透析时监测透析液流速,一旦患者发生头晕、恶心、胸闷或呕吐等,需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处理。d.行为护理:嘱患者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强化自我健康监护能力。e.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及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知程度,减轻心理负担;让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和鼓励。⑦实施(Do):严格遵照计划执行护理措施,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解决护理问题,实现全程监督。⑧核查(Check):核查护理方法实施效果,检查患者是否达到改善的目标。⑨执行(Act):针对计划、实施、核查等环节的效果,制订新的流程、制度、操作规程等,形成持续性的改进计划。
两组均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后尿素清除指数(Kt/V)达标率和营养状况。Kt/V=-ln(R-0.008×t)+(4-3.5×R)×UF/W,其中ln为自然对数,R是透析前后血尿素氮比值,t是透析时间(h),UF是超滤量(L),W是透析后的体质量(kg),Kt/V达标值为1.7~2.1。采用改良主观综合评估法(MQSGA)评估营养状况,包括饮食变化、体质量改变、活动能力、并发症、胃肠道症状、皮下脂肪减少程度及肌肉消耗7个维度,总分7~35分,分数与营养状况呈反比。(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包括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共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100分,分数与生命质量呈正比。(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Kt/V达标率和营养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Kt/V达标率高于对照组,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5%(4/41),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血液透析为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但易引起并发症。由于部分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及并发症缺乏足够了解,加之血液透析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是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手段,通过发现、组织、选择、澄清、理解、计划、实施、核查及处置等9个步骤,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Kt/V达标率高于对照组,MQ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通过规范血液透析护理管理流程,找出影响血液透析效果的因素,并制订针对性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提高血液透析效果;通过让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通过向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和并发症,让其明确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可有效控制病情,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FOCUS-PDCA的预防护理针对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格遵照计划执行、改进,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FOCUS-PDCA的预防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可提高Kt/V达标率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营养状况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兰,孙超,程艳娇,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横断面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9,18(4):237-241.
[2]Khan A,Khan AH,Adnan AS,et al.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hemodialysis patients: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9,19(1):1-13.
[3]张嘉铃,喻倩,李寒,等.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20,19(2):127-129.
[4]韩小萌.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贵州医药,2020,44(7):1165-1166.
[5]史芝璟,姚丽文,黄瑾,等.FOCUS-PDCA程序在改善品管圈活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81-2683.
[6]陶明,高静芳.修订焦虑自评量表(SAS-CR)的信度及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5):301-303.
[7]李美娟,徐娟,刘永忠,等.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12-1513.
[8]史萍.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7):3023-3026.
[9]李晓慧,党慧莲.预防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影响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2):343-344.
[10]吕天羽,王玉新,叶婧,等.运用FOCUS-PDCA程序提高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水分增长达标率[J].吉林医学,2021,42(2):495-497.
[11]冯佰仟,刘宁.FOCUS-PDCA程序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38-40.
[12]叶春.FOCUS-PDCA程序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1):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