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论文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论文

5

2024-10-18 09:55:2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T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关键词】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血流速度;大腿周径差;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下肢深静脉系统血液凝固形成的血栓,急性病症多在14 d内发病,患者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热,皮肤颜色发红,并伴有浅静脉曲张、持续性疼痛和压痛等症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入血栓部位,提高溶栓效率,改善静脉血液循环。但疗效受患者体征因素影响较大,仅有少量血栓可完全溶解,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能快速疏通静脉,减轻静脉瓣膜损伤,缓解下肢肿胀和疼痛。本文观察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经下肢深静脉血管造影确诊;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和造影剂过敏;合并重要脏器病变;依从性差;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2A31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4~61岁,平均(51.24±0.81)岁;病程3~9 d,平均(6.06±0.52)d;左侧42例,右侧13例。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45~63岁,平均(50.91±0.78)岁;病程3~10 d,平均(6.13±0.49)d;左侧40例,右侧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取俯卧位,局部麻醉后经足背浅静脉注入造影剂,进行下肢静脉造影,确定患肢血栓部位,而后对腘静脉和股静脉进行穿刺。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置入6F导管鞘,并选择适宜长度的5F溶栓导管,调整导管位置,使溶栓药物输注头端在血栓段,溶栓导管中给予尿激酶(烟台东诚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8,50万U),50万U/次,溶于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时长为3 h。

  研究组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先在静脉中注入溶栓药物尿激酶(烟台东诚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8,50万U),15~20 min后,在下肢静脉造影引导下置入超滑黑色泥鳅导丝,使用导丝导管通过血栓,后更换为Aspirex旋转导管工作导丝,并选取配套适宜旋吸导管进行血栓清除,清除过程中需在控制导丝的同时缓慢推进血栓抽吸导管,1mm/s,可重复操作至血栓完全清除。

  两组术后常规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且出院后需穿戴弹力袜,并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7 d,患者患肢和健侧大腿周径差减少≥70%,同时下肢静脉造影显示血栓全部疏通或疏通部位>80%为显效;45%≤患者患肢和健侧大腿周径差减少<70%,同时静脉造影显示50%≤血栓疏通部位≤80%为有效;患者患肢和健侧大腿周径差减少<45%,同时下肢静脉造影显示血栓疏通部位<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7 d,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3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8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法国思达高诊断技术有限公司,STA-R Evolution)测定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术前和术后7 d在静卧状态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量下肢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并计算患肢和健侧大腿周径差。(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比较

  术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和大腿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大腿周径差均小于术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PT、D-D、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T长于术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清除既有血栓为基础,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栓附着对静脉瓣膜、静脉壁等血管内皮组织的损伤,进而加快血液循环,恢复静脉通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常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血管畅通,但受患者体征影响,局部高浓度抗凝和溶栓药物成分有着较高的出血和肾功能损伤风险,导致血栓再复发风险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大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通过穿刺小切口在患者静脉中置入专用抽吸导管,能够精准和全面打碎血栓并吸出体外,并且溶栓、取栓速度快,可快速缓解患肢肿胀和疼痛,便于溶栓顺利进行和下肢血液循环状态的持久改善,进而降低肺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已知PT和D-D、FIB水平与血液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静脉血栓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研究组PT长于对照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可通过特制导管导丝快速到达血栓部位,并实施粉碎抽吸,溶栓更彻底,可快速恢复下肢血液循环,并稳定血管内环境,减少红细胞聚集,降低凝血因子活性,改善血小板参数,实现血液循环的持久改善。

  综上所述,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效果优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参考文献:

  [1]李阳,王义清,任莹,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症状改善及静脉再通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20(17):2543-2551.

  [2]王为华.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10):41-45.

  [3]马蓓洁,张静波,蔡会欣,等.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7(1):76-80.

  [4]宋日平,程恭甫,林逢源,等.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19):74-75.

  [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807-812.

  [6]王淑珍,陈菲,祝志敏,等.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3):91-93.

  [7]杨亮,姚双龙,胡世兵,等.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6):561-565.

  [8]孙振阳,芮清峰.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2):1205-1208.

  [9]张恺欣.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和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3):156-160.

  [10]谭强,陈航,陈镜全,等.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近中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1,28(5):610-618.

  [11]李观强,孙元,张喜成.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1,15(1):70-74.

  [12]李勤,朱俊龙,何延政,等.机械性血栓清除术与单纯经皮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6):666-670.

  [13]沈佳,郎德海,尹孝亮.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一站式”路径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23,35(4):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