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环节式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环节式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1

2024-10-18 09:44:5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环节式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环节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复发恐惧[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自我管理行为[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生命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

  【摘要】目的:观察环节式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环节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复发恐惧[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自我管理行为[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生命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体健康、社会家庭等各项FoP-Q-SF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管理、急救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知识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等各项CSM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体功能、睡眠情况、社会生活、情绪反应、精力等各项NH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式健康教育应用于AMI患者可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复发恐惧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关键词】环节式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术后;自我效能;复发恐惧;生命质量;自我管理行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骨后剧烈疼痛、缺氧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临床治疗AMI患者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但患者术后易恐惧疾病复发,导致自我效能感较低,影响预后。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单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环节式健康教育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订健康教育措施,优化护理环节,提高预后。本文观察环节式健康教育在AM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AM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中AMI的诊断标准;经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首次发病;符合PCI指征;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感染性、出血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意识不清、交流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58~75岁,平均(66.95±5.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8 h,平均(5.11±0.85)h。观察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59~77岁,平均(67.16±5.8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9 h,平均(5.12±0.8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醒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减药、停药;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强出血并发症预防;尽早指导患者开始康复训练;叮嘱患者按时来院复诊,定期随访。

  观察组给予环节式健康教育。(1)入院后: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疼痛程度,快速进行简单宣教,告知PCI手术流程。做好术前准备,协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以温和语气介绍手术室环境,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恐惧感。(2)住院期间。①健康宣教。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手术结果,缓解其不安情绪,嘱其卧床休息,同时进行床旁健康宣教,简述术后注意事项;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病友交流会,集中讲解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请恢复较好的患者分享经验,拉近病友之间的距离,增加患者疾病治疗信心。②心理护理。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苦恼,以温和语气安慰鼓励患者,协助患者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缓解患者负性情绪。③康复锻炼。为患者制订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强度以不感到累为宜,活动过程中监测心率,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活动,30 min/d。(3)出院后。定期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两组均连续护理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0~40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疾病复发恐惧评分。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价,包括身体健康、社会家庭2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12~60分,分数越高疾病复发恐惧程度越严重。(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SMS)评估,包括症状管理(SM,3个条目)、情绪认知管理(ECM,4个条目)、不良嗜好管理(BHM,4个条目)、疾病知识管理(DKM,5个条目)、急救管理(FAM,3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DLM,4个条目)、治疗依从性管理(TCM,3个条目)共7个维度,27个条目,总分27~135分,得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估,选取社会生活、身体功能、情绪反应、睡眠情况、精力水平5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护理前后复发恐惧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身体健康、社会家庭等FoP-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身体健康、社会家庭等FoP-Q-SF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CS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M、FAM、DLM、BHW、ECM、DKM、TCM等各项CSM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身体功能、睡眠情况、社会生活、情绪反应、精力水平等各项NH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身体功能、睡眠情况、社会生活、情绪反应、精力水平等各项NH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AMI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病变,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发作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濒死感,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猝死。PCI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术后并发症多,且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预后,因此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疾病恢复。

  环节式健康教育强调护患沟通,护理环节更加系统、科学,综合考虑患者自身因素,个性化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改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周后,观察组身体健康、社会家庭等各项FoP-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SM、FAM、DLM、BHW、ECM、DKM、TCM等各项CSMS评分及身体功能、睡眠情况、社会生活、情绪反应、精力水平等各项NH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环节式健康教育分3个环节开展健康教育和针对性护理,入院后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并简述治疗措施;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稳定患者情绪;住院期间通过一对一床旁教育,举办疾病知识讲座、病友交流会等方式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转变其应对方式,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性;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消极心理,减轻其对疾病复发的恐惧。出院后定期随访指导,可使患者坚持康复锻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环节式健康教育应用于AMI患者可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复发恐惧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鑫,王文绢,张润,等.中国成人BMI和腹型肥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7):750-755.

  [2]张旻,赵延延,田少芳,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9):852-857.

  [3]张玉莹,林平,王旖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2):4415-4420.

  [4]仲玉芳,甄洁,成红云,等.基于LEARNS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67-71.

  [5]张雅君,王静.环节式健康教育结合肢体功能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4):129-132.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302.

  [7]杨保华,张明芳,刘小明.环节式健康教育联合成分输血在产科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2):79-81.

  [8]王岚,马玉良,王伟民,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6):603-606.

  [9]沙璐璐,刘长红,刘鸿,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应用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4):71-74.

  [10]樊龙会,李玉坤,马慧.环节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6):88-90.

  [11]王乐,徐芳,郭文婷.环节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