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0

2024-10-18 09:11: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带下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低于对照组的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抗生素;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炎性因子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后,可形成附件炎性包块。西医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止痛药物等,虽可短期内明显减轻症状,但长期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为“瘀”,应以扶正消癥、活血化瘀、温经通阳为治则。桂枝茯苓丸具有消癥、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文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气滞血瘀型的辨证标准[6];主症为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月经量增多、经色暗红或伴血块、经期错后;次症为带下量多、乳房胀痛、面色晦暗、胁肋胀闷、易躁易怒、大便稀薄,舌苔薄、舌紫暗,脉弦涩;经B超检查确诊;既往有清宫史、流产史、急性盆腔炎等病史。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或物理、针刺等治疗;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导致的相关症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哺乳、妊娠期;合并癫痫、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ZY2020101508A)。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25~76岁,平均(37.86±5.58)岁;病程1~6年,平均(2.65±0.76)年。观察组:年龄24~78岁,平均(37.94±5.61)岁;病程1~8年,平均(2.72±0.6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1 g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药集团致君(深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819,1.0 g]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静脉滴注,2次/d;布洛芬缓释胶囊(珠海制药润都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22,0.3 g)口服,0.3 g/次,1次/d。连续治疗7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组方:黄芪、赤芍、茯苓、牡丹皮各15 g,桃仁、桂枝各10 g,陈皮6 g。疲倦乏力者加党参10 g,黄芪增至20 g;带下量多者加薏苡仁、车前子各10 g;白带色黄、黏稠伴臭气者加败酱草、蒲公英各15 g;腰部酸胀者加桑寄生、续断各10 g;伴附件区压痛者加白芍12 g,元胡、延胡索、五灵脂各10 g;伴炎性包块者加三棱、水蛭、莪术各10 g;伴低热者加连翘、金银花各15 g。1剂/d,以1000 mL水煎至300 mL,早晚各温服150 mL。连续治疗7 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痊愈:疼痛症状消失,查体未触及包块、无压痛,B超检查显示子宫附件无异常,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显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查体可触及包块,明显缩小,轻微压痛,B超检查显示附件包块缩小>5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90%;有效:疼痛症状有所减轻,查体可触及包块,有所缩小,有压痛,B超检查显示附件包块缩小30%~5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0%~59%;无效:疼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查体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拒按,B超检查显示附件包块未见明显缩小,或缩小<3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带下异常等,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按无、偶见、频发、持续难忍依次计为0、2、4、6分;附件区压痛按无、轻压痛、压痛明显、疼痛拒按依次计为0、2、4、6分;带下异常按无、量增多<1/2倍、量增多1/2~1倍、量增多>1倍依次计为0、2、4、6分;总分0~24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经速度3000 r/min、半径10 cm,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以再次出现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以及查体有炎性包块为复发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37/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带下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带下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轻度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对照组发生食欲减退2例、轻度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P=0.607)。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低于对照组的26.32%(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后可形成附件炎性包块,引起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胀、酸痛,以及盆腔结缔组织纤维化等一系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严重时可致不孕。西医治疗通常以应用抗生素抗感染为主,疼痛剧烈者配合止痛药物治疗,短期内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但长期疗效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中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归属于“带下病”“妇女腹痛”“癥瘕”等范畴,以扶正固表、温经通阳、活血化瘀、化气消癥为治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下腹坠痛或隐痛、腰骶胀痛、附件区压痛、带下异常等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桂枝茯苓丸中的黄芪能大补脾肺之元气,益气固卫;桂枝能行气化滞,气行则血行;桃仁能温经通络、活血祛瘀;赤芍能清热化瘀、缓急止痛;牡丹皮能凉血活血、清退瘀热;茯苓能健脾渗湿、行气利水;陈皮能健脾益胃、理气导滞、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可温经通脉、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清热消癥,标本兼治,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已知炎症反应在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IL-6、TNF-α、CRP呈高表达。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桂枝茯苓丸可发挥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快盆腔炎性分泌物吸收,从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和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郭银玉.抗生素联合宫炎平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1,19(7):132-134.

  [2]罗晓华,杨年,李忠勇,等.敏感抗生素联合康妇炎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IL-1,IL-2,CRP,PC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5):1185-1191.

  [3]陈云,xx强,毛丽,等.桂枝茯苓丸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超声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9):1316-1319.

  [4]许菊芬.桂枝茯苓丸联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1):26-27.

  [5]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1-257.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7-119.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8]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9]王兰.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性包块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150.

  [10]郭芳,刘露.桂枝茯苓丸加减保留灌肠结合磁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效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12):1093-1095.

  [11]司清晨,叶燕婷,古贺欢.桂枝茯苓丸联合微波治疗仪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7):78-81.

  [12]刘露,黄丽蓉,郭芳.桂枝茯苓丸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磁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8):3148-3150.

  [13]张鹏晖.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细胞炎性介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4):5778-5781.

  [14]吴彦佳,符杨浠,蔡燕.桂枝茯苓汤联合康妇消炎栓对慢性盆腔炎后遗症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4):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