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对CCU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论文

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对CCU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论文

5

2024-10-08 14:44:11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舒适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监护室(C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4例CCU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形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舒适护理应用于冠心病监护室(C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4例CCU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形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舒适护理可帮助CCU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促进其心理健康。

  【关键词】冠心病监护室;个体化舒适护理;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护理

  心内科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问题。这类疾病患者需要密切的监护和护理,而冠心病监护室(CCU)作为专门用于接收这些患者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关键的护理任务[1]。在CCU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与睡眠障碍相关的问题。睡眠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心内科患者常常因为疾病的痛苦、医疗过程的干扰及环境的不适等因素而容易出现睡眠问题[2]。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康复和治疗效果[3]。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CCU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成为医疗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4]。个体化护理是一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护理计划的方法,它强调将护理过程个性化,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在心内科疾病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然而,在CCU中,个体化护理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在C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4例CCU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1~65岁,心内科疾病,存在睡眠障碍;经CCU治疗;能够理解研究内容并配合进行个体化舒适护理。排除标准:有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影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曾经接受过类似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或严重的器官功能不全;不适合进行随机分组。采用计算机分组形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2±5.8)岁。试验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2.9±5.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和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对患者的心率和呼吸率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尽可能保障患者生理指标稳定,在患者接受日常治疗时,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其中包括抗凝血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以保障患者心血管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处理时,尽量对患者休息时间和活动程度进行控制,以保障患者在病房内获得足够的休息,同时还需要避免剧烈活动。

  试验组采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具体方式如下。(1)评估患者的睡眠需求和问题:在评估患者的睡眠需求和问题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与患者进行面谈,护理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包括入睡时间、醒来次数、睡眠持续时间及睡眠质量。此外,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也是重要的,如根据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和皮肤颜色可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问题及问题的性质。(2)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这个计划应该明确着眼于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和需求。例如,如果患者报告常常在夜间醒来,护理计划可以包括帮助患者减少夜间干扰因素,如降低照明和噪音水平。如果患者入睡困难,计划可以包括放松技巧和规律的睡眠时间表。(3)创建适宜的睡眠环境:CCU中的治疗环境较为复杂,医疗设备、人员的来往和其他患者可能会产生噪音,为了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不必要的谈话声音,避免在夜间进行不紧急的操作。此外,可以考虑使用白噪音机或为患者提供耳塞,以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扰,帮助患者更容易入睡和保持睡眠。同时,值得注意的是,CCU中的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药物或治疗而对温度敏感,护理人员应确保房间的温度适中,使患者既不感到过热,也不感到过冷。湿度的维持也是关键,过于干燥的环境可能会引起不适,而过潮湿的环境则可能影响呼吸。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来调整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可以定期检查床垫的状况,确保没有磨损或凹陷,必要时及时更换,此外,选择柔软舒适的床单和枕头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4)睡眠时间管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偏好。这包括了解患者通常的入睡和起床时间,以及他们是否有任何特殊的需求或要求。通过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他们的睡眠时间表。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个具体的睡眠时间表,包括每天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这个时间表应该尽量保持一致,即使在周末或休息日也要尽量遵循相同的时间表。这有助于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规划适当的睡前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有助于放松身体和心灵,准备入睡。例如,冥想和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紧张,促进放松。温和的伸展运动也可以有助于舒缓肌肉紧张,让患者感到更加舒适。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睡前活动。(5)药物管理和治疗:对于CCU患者,药物管理也可能是改善睡眠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如刺激性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并与医疗团队合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药物调整。有时,使用安眠药或镇静剂可以在短期内帮助患者入睡,但应谨慎使用,避免依赖性和药物滥用。(6)心理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的角色还包括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他们可以与患者讨论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帮助患者识别和处理焦虑、抑郁或其他情绪问题。通过提供应对睡眠障碍的策略和技巧,护理人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睡眠问题。(7)监测和记录: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睡眠状况和进展。这包括记录患者的入睡时间、醒来次数、睡眠持续时间及任何其他相关信息,如药物治疗的效果。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有助于调整个体化护理计划,以确保其持续有效。(8)持续评估和调整:护理人员需要持续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并随时准备根据需要调整护理计划。如果患者的睡眠问题有改善或恶化的趋势,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这可能涉及更改睡眠时间表、药物管理或环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最佳管理。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生活质量:采用本院自主制定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包括社会功能、精神活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得分区间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2)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临界值分别为50分、5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越严重[3-4]。(3)睡眠质量:同时记录所有患者的睡眠指标变化状况,包括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分析患者的睡眠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3讨论

  CCU患者通常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和监护期间,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挑战。睡眠障碍是这些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6-7]。这些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痛苦、医疗过程的干扰及特殊的监护室环境等因素而难以获得充足和质量良好的睡眠。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康复和治疗效果[8]。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改善CCU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医疗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9]。

  个体化舒适护理的应用对于改善CCU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发现,在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这表明个体化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高CCU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精神活力、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入睡时间更短,睡眠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入睡并且能够获得更充足的睡眠,这些改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表明个体化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CCU患者的睡眠质量[10]。个体化舒适护理还对CCU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改善的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个体化舒适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理状况,还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患者在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可能感到更加舒适和安心,减轻了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11-12]。通过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个体化舒适护理为CCU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这一研究结果为心内科疾病护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强调了个体化护理在改善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有望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改善CCU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综合而言,个体化舒适护理干预对CCU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聪聪.老年骨关节炎病人的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J].循证护理,2023,9(22):4157-4160.

  [2]翁振颖,陈伟,仲院院,等.系统性睡眠干预联合情志护理对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11):68-70.

  [3]邓霞娟.耳穴埋豆与艾司唑仑片联合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睡眠障碍病人的效果观察[J].循证护理,2023,9(20):3785-3788.

  [4]吴艳嬿,李桢,吕仙,等.急性白血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3,21(5):118-121.

  [5]王学颖.人性化护理在急腹症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10):109-111.

  [6]叶玉环,许丽观.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探讨及护理方法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3):210-212.

  [7]林瑜,黄秀清.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077-2079.

  [8]王惠珠,范金花,陈欢林.康复护理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53-2155.

  [9]谢丽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与护理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228-2230.

  [10]吴翠花,刘敏,黄慧英.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222-2224.

  [11]王雪菁,林燕红,蔡爱红.分析健康教育结合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848-1851.

  [12]钱芳.分析对睡眠障碍脑梗死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8):1907-1909,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