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论文

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论文

5

2024-09-26 15:47:4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研究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比较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断指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断指血运。结果: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饱和度、

   【摘要】目的:研究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观察组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比较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断指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断指血运。结果: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均大于对照组,断指微循环检测值、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和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但相比较而言,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断指的血运情况,促进断指功能的恢复,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末节断指断指再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及意外事件的频发,手指断离的发生率呈现升高趋势,手指末节断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多发的手外伤类型,对手指动脉和静脉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需要及时予以手术治疗。在对手指末节断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断指再植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该法主要是指借助于显微镜对离断的手指进行重接,将其接回到原来的位置,以恢复手指生理功能。采用该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帮助患者建立起静脉回流通路,从最大程度上提升手术疗效。而手指末节的毛细血管网比较细小,这增加了手术过程的操作难度。以往对于实施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主要是采取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静脉回流通路,背侧静脉管壁比较薄,掌侧的静脉管径非常细小,两种吻合方式均有一定难度,关于具体哪种吻合方法的效果更理想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此次研究共选取清远市人民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手指末节离断患者70例作为主要对象,均行末节断指再植治疗,旨在探究和评价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接受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手指末节离断;均接受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具备治疗指征与适应证;基础资料完整,且离断指体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离断指体有碾压伤或烫伤;有沟通交流障碍;有精神障碍;依从性和配合度差,无法配合完成治疗和后续随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5.83±9.63)岁。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4.71±10.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臂进行加压止血,经皂液对伤指局部进行冲洗,采用碘伏对其进行消毒,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借助于显微镜对血管、神经等坏死组织清除干净,标记好断端指神经、动脉等,采用克氏针对融合远端、断端指关节进行融合固定,然后再进行断指再植。

  对照组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充分暴露出背侧创面,与患指情况相结合对近断端和远端进行吻合。将掌侧创面充分暴露出来,针对非优势侧近端断指动脉实施结扎处理,并对优势侧近远端指动脉实施吻合处理,对未吻合的静脉进行结扎,在纤维镜下对两侧指神经和肌腱进行吻合修复,封闭掌侧创面。

  观察组采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方式实施断指再植治疗。充分暴露出掌侧创面,针对指动脉、指侧方静脉实施游离、修剪处理,借助于显微镜,采用无创缝合线对指神经、肌腱实施吻合处理,并且对皮肤进行缝合,术毕。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断指成活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断指成活情况,计算断指成活率。(2)断指功能:于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断指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外观、感觉、血液循环、运动、工作及日常生活活动在内的共6个维度,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评定,根据得分判定患者的断指功能恢复情况。优:得分80~100分;良:得分60~79分;差:得分0~59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3)断指血运:对两组患者的断指血运指标进行测定,共测定4项指标,分别是: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测量装置测量患者再植指SpO2)、经皮氧分压[由专业人员操作,采用经皮氧分压仪(瑞典Perimed PeriFluxSystem5000)进行测量]、断指微循环检测值[取患者健侧手指的相同位置进行微循环量的测量,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典帕瑞公司PF 5001型)。以所得数值为基线值,与患指对应的健侧手指血流差异进行测量,所得数值越大,说明二者差异越明显,其微循环也就越差]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用核定压力按压在手指甲床上,保持3~5 s的时间,解除按压后,将甲床恢复红润的时间记录下来,取3次测量所得数值的平均值)。(4)疼痛程度: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h、12 h、24 h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总分0~10分,评估所得数值越高,说明疼痛的水平越高,疼痛越严重;得分越接近于0分,提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5)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血管危象、感染、吻合口出血。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比较

  两组断指成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断指功能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断指血运比较

  观察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均大于对照组,断指微循环检测值、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image.png

  2.5两组并发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5。

image.png

  3讨论

  手指是人体中非常关键的部位,同时也是最为灵活的部位,当断指发生后,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断指再植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对手指末节离断进行治疗的方法,将坏死组织如神经、血管及肌腱完全清除后,可固定已发生断裂的骨骼,修复发生受损的神经,并且针对肌腱、皮肤及血管等实施重新吻合处理。近年来,显微镜技术快速发展,吻合重建断裂血管技术也很快发展成熟,断指再植成活率得到了提升,而如何提高再植术中血管吻合的有效率是现阶段临床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次研究比较了背侧静脉血管吻合行末节断指再植、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行末节断指再植两种治疗方法对手指末节离断患者的影响,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断指成活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采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和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均有利于促进手指末节离断患者的断指成活,提高成活率。而且,用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和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进行末节断指再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以上吻合方式在安全性上都比较高。但是,相比于背侧静脉血管吻合,采取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末节断指再植治疗,其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更高,而且患者术后的血运指标更佳,在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方面也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断指微循环检测值也较低,除此之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更短,这说明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行末节断指再植治疗更有利于促进断指端的血运恢复,除此之外,用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行末节断指再植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这说明采用此种血管吻合方法进行断指再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可以减轻对血管造成的非必要损伤,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分析原因:在实施断指再植术的过程中,背侧静脉血管吻合下,可以建立起循环通路,但指体背侧的结缔组织是相对较多的,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对手部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当前,静脉动脉化血管吻合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建立生理性血液循环通路可使再植指体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得到提升,这样即可从最大程度上弥补静脉回流不足所致的血液淤滞,这更有利于提高患指的存活能力,掌侧动静脉化后,通过指动脉可使毛细血管床血液回归至静脉干,并且由此形成一种血液循环的状态(非生理性),这样即可有效降低静脉内压力,促进再植指体功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除此之外,如果操作时血管长度上有所缺乏,可于邻近部位选取血管当作血管源,在操作上是比较简单的,并且对患指造成的损伤程度更轻,因此,此种操作方法更受广大医护人员的青睐和认可。

  综上所述,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和背侧静脉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上均有较高的成活率,但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近远期效果更理想,可改善断指的血运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断指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高欣,陈燕,邵为,等.掌侧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22):2069-2072.

  [2]宋亚,曹能力.掌侧动脉静脉化血管吻合在末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3,35(3):212-214,223.

  [3]靳兆印,眭杰,张超前,等.手指脱套离断再植手术中远端与近端双侧侧方预减压方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2,45(4):361-365.

  [4]周鑫,卫阔,倪国骅,等.吻合血管游离腕横纹复合组织瓣桥接创面修复断指再植术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5):41-44.

  [5]郑有卯,宋达疆,杨洋,等.游离鱼际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3,46(2):163-167.

  [6]周家顺.以(踇)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2,36(2):148-151,160.

  [7]段建华.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3,43(3):9-11.

  [8]熊祖国,张旭,吴衡,等.吻合静脉外减张法在不缩短指骨、保留远指间关节的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23,28(2):128-131.

  [9]周尔基.断指再植术治疗手指完全离断的效果及对断指功能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健康,2023,2(10):51-54.

  [10]林伟栋,施海峰,张志海,等.吻合静脉与放血疗法在TamaiⅠ区断指再植中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23,39(1):84-85.

  [11]邓海防,刘林军,程成,等.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成活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18):1989-1992.

  [12]詹克椿.改良血管套接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成活和微循环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