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胃癌血清三项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胃癌血清三项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5

2024-09-26 14:32:3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血清三项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苏州平江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胃病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胃癌血清三项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癌血清三项诊断胃癌的效能。此外,对比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胃癌血清三项水平及两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血清三项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苏州平江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胃病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胃癌血清三项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癌血清三项诊断胃癌的效能。此外,对比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胃癌血清三项水平及两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与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比值(PGR)分别为(69.03±8.25)ng/mL、(3.38±0.74),低于良性胃病组的(83.52±11.23)ng/mL、(6.73±1.32),而PGⅡ为(23.19±4.09)ng/mL,高于良性胃病组的(15.66±2.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血清三项检测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三项单独诊断(P<0.001)。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低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而PGⅡ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血清三项检测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较佳,且能为病情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临床诊断病情评估

  胃癌属于消化科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第3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方式的持续转变以及高龄人口比重的逐渐增加,胃癌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胃癌发病早期存在极强的隐匿性,患者普遍无特异性表现,从而导致绝大多数患者首次确诊便已处于中晚期,使其临床治愈率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早期准确诊断胃癌,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转归意义重大。胃癌血清三项主要是用以判断胃酸分泌功能及胃黏膜保护功能等胃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涵盖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及两者比值(pepsinogenⅠ/Ⅱratio,PGR)。一旦胃体发生炎症和/或恶性病变时,上述指标水平会出现异常改变,因此在胃癌早期筛查及临床病情评估中可能具有一定价值。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胃癌血清三项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苏州平江医院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4.28±7.0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1 kg/m2,平均BMI(23.19±1.77)kg/m2;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年,平均接受文化教育年限(9.33±1.20)年;临床TNM分期:Ⅰ期、Ⅱ期38例,Ⅲ期、Ⅳ期44例;不健康行为习惯:吸烟22例,饮酒15例。纳入标准:(1)与《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中制定的胃癌诊断标准吻合;(2)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3)年龄>18岁;(4)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伴有血液系统和/或免疫系统疾病;(3)预计存活期<6个月;(4)合并急慢性感染;(5)神志异常。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8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胃病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4.35±7.04)岁;BMI 17~31 kg/m2,平均BMI(23.25±1.80)kg/m2;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年,平均接受文化教育年限(9.40±1.23)年;不健康行为习惯:吸烟22例,饮酒15例。两组性别、年龄、BMI、接受文化教育年限、不健康行为习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苏州平江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胃癌血清三项检测:抽取受试者晨起进食前静脉血3 mL,离心获取血清后备用。离心半径8 cm,离心速度3 000 r/min,离心时长10 min。选用化学发光法完成对PGⅠ、PGⅡ水平的检测。有关操作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完成,试剂盒均选用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并计算PGR。(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标本获取及处理方式均与上述“胃癌血清三项检测”一致。选用化学发光法完成对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的检测,有关操作遵循试剂盒说明书完成,试剂盒均选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胃癌血清三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胃癌血清三项水平,分析胃癌血清三项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癌血清三项诊断胃癌的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胃癌血清三项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血清PGⅠ、PGR低于良性胃病组,而PGⅡ高于良性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胃癌血清三项检测诊断胃癌的效能分析

  胃癌血清三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三项单独诊断(P<0.001),见表2及图1~图4。

image.png

image.png

  2.3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胃癌血清三项检测结果比较

  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低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而PGⅡ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研究组血清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胃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腹部疼痛、排便异常及腹膜刺激征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迄今,关于胃癌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且存在不少争议,目前普遍认为炎症、遗传、生活方式、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辐射等因素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研究表明,根治术是公认的唯一可根治胃癌的手段,但该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胃癌,一旦处于中晚期,可能难以从根治术中获益。胃镜病理活检是胃癌诊断金标准,但其具有有创性的特点,且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有关研究的持续深入,血清学指标检测在胃癌诊断中得到广泛关注,其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无创性等特点。可通过检测和胃癌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的指标水平,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判断,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达到改善预后转归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血清PGⅠ、PGR均低于良性胃病组,而PGⅡ高于良性胃病组,这与王珊珊等研究报道相吻合。提示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在胃癌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具有潜在的诊断胃癌价值。考虑原因,PG主要源自胃主细胞及黏膜细胞的分泌,少数PG可由胃窦幽门腺分泌而来,在血循环中含量相对稳定,可直接反映胃黏膜及腺体功能。一旦胃体受病变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萎缩时,会导致胃主细胞及腺体含量降低,引发幽门腺体与肠上皮化生,从而对PGⅠ表达产生负向调控作用。与此同时,PGⅡ不仅由主细胞分泌,幽门腺与贲门腺亦可分泌,而胃癌的发生会对上述组织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进而导致PGⅡ大量合成、分泌。PGR反映了PGⅠ与PGⅡ的动态平衡,因此其在胃癌患者中往往降低。此外,胃癌血清三项检测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优于三项单独诊断,这与陈黎霞等研究报道相似,反映了胃癌血清三项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胃癌的诊断效能。推测原因,PG受活化的胃蛋白酶及胃酸影响,朝胃蛋白酶方向发生转变,其中PGⅠ与PGⅡ分别反映了胃泌酸腺细胞及胃底黏膜细胞功能,与PGR联合检测可实现对胃黏膜病变情况的全面反映,进而为医生临床诊断胃癌提供可靠依据。另外,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低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而PGⅡ高于Ⅰ期、Ⅱ期胃癌患者。表明胃癌血清三项表达水平和胃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即随着病情的加重,上述指标异常变化幅度增加,具有评估病情的潜在价值。究其原因,随着胃癌患者病情的加剧,其胃黏膜功能受损程度增加,进而导致其分泌PGⅠ与PGⅡ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胃病组,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类似。说明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存在异常高表达。推敲原因,CEA属于广谱肿瘤标志物之一,其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基本不表达,而发生胃癌后,其会被大量释放入血。CA199属于肿瘤相关性抗原,可在恶性肿瘤的刺激性大量合成并释放入血,进而导致其血清含量升高。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与良性胃病患者血清PGⅠ、PGⅡ及PGR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可通过联合检测上述三项血清学指标水平,进而实现对早期胃癌的筛查,并为胃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WANG X,ZHANG Q,HAN F,et al.The application of new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score system for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nd risk assessment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China[J].Scand J Gastroenterol,2023,58(1):34-37.

  [2]IN H,SARKAR S,WARD J,et al.Serum pepsinogen as a biomarker for gastric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the PLCO cancer screening trial data[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22,31(7):1426-1432.

  [3]刘芳,王丹,肖贵梅,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联合幽门螺杆菌抗体鉴别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J].吉林医学,2022,43(6):1640-1642.

  [4]张冰,姚威,宋涛.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Ⅰ、PGⅡ及二者比值变化对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预测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1,36(6):1021-1024.

  [5]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7):433-448.

  [6]董曲文,陈晓,丁纪元.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后血清胃泌素-17、糖类抗原-125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和意义[J].中国内镜杂志,2020,26(2):37-42.

  [7]XIAO M,ZHANG Z,LIAO G,et al.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es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propepsin and gastrin 17 in screening the precancerous status of gastric cancer[J].Cell Mol Biol(Noisy-le-grand),2022,68(8):110-115.

  [8]夏永欣,田春阳,郭洁,等.胃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糖类抗原72-4、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17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23):2413-2416.

  [9]金战勇,夏鹏飞,屈建平,等.活源方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胃癌单克隆抗体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18):2357-2362.

  [10]罗东明,陈德伦,汪志华,等.血清中AFP、FGA、PG、PSA在预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081-1084.

  [11]陈梅,欧锦溪,郑华银,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23,35(4):284-288.

  [12]李剑锋,蒋军林.miRNA-107、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联合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5):597-600.

  [13]石振旺,方东,鲍德明,等.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和OLGA分级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分层中的一致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5):3649-3652.

  [14]袁培杰.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与Hp-Ig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20,47(1):24-28.

  [15]王珊珊,郭战萍,赵翔宇,等.血清PGⅠ/PGⅡ联合肿瘤标志物对Hp阳性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4(1):186-191.

  [16]高娟,井晓,董亚宁,等.血清CA724、PGⅠ、PGⅡ、G-17在胃癌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及与术后感染、复发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7):910-912,917.

  [17]卢加杰,冯燕,木尼拉·买买提,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初筛联合胃镜筛查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居民群体胃癌筛查的效果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12):829-831.

  [18]陈黎霞,郑毅,沈丽磊,等.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率及PGⅠ/PGⅡ预测胃癌患者长期预后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23,15(1):25-29.

  [19]史跃燕,林兰,顾益凤,等.血清CEA、CA19-9、CA72-4、G-17、PGⅠ、PG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7):2305-2308,2313.

  [20]彭明,周芳,肖新华,等.术前能谱CT动静脉期碘含量差值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外周血NLR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9):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