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COPD患者外周血指标的影响*论文

2024-09-26 14:20:5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
【摘要】目的:探究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气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CA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调节剂可降低老年COPD患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微生态调节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COPD的患病率约为10%,到2030年COPD将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慢性肺部炎症和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老年人是COPD的高发人群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原因,使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COPD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受损,发生感染和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COP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气道炎症和系统性炎症反应。气道炎症主要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和黏液分泌等,而系统性炎症反应则表现为血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升高,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反应的存在会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导致COPD患者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复杂的菌群之一,与免疫系统紧密相连。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类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发挥抗炎、抗菌、促进免疫力等作用。微生态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共生菌和抑菌剂等,其中,益生菌和益生元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微生态调节剂。近年来,研究表明微生态调节剂在COPD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微生态调节剂主要通过以下3种机制来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1)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增加肠道中有益细菌的数量,减少有害细菌的数量;(2)调节肠道免疫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提高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损伤;(3)调节肠道-肺部神经免疫调节,从而减轻COPD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微生态调节剂在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营养吸收,预防和治疗乳糜泻、炎症性肠病、胃肠道感染、过敏性疾病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微生态调节剂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研究还不充分,因此需要进行更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COPD患者炎症指标、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其在临床的治疗中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COPD诊断标准;③未接受过长期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过敏性肺炎病史;②存在肠道功能障碍;③存在免疫缺陷;④无法配合本研究要求。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56±8.9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56±2.32)年。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29±8.30)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2±2.4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1)药物治疗:给予吸入式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式类固醇和长效抗胆碱药等可以减轻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的药物。(2)氧疗:对于需要氧疗的老年COPD患者,可通过吸氧机、氧气罐等设备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3)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呼吸肌力量锻炼和有氧运动训练等康复训练,以提高肺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4)饮食调理: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热量的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的摄入。(5)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感染进一步恶化。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片),2.0 g/次,3次/d,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外周血炎症指标
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集两组外周血标本,采用血液自动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1.3.2临床症状
治疗后统计及比较两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气促发生情况。
1.3.3生活质量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总分0~40分,CAT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3.4并发症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贫血。治疗1个月后采用胸部X线片检测肺部感染、肺气肿情况,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是否因肺部疾病而发生肺源性心脏病,采用血液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贫血。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气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CAT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CA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COP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COPD是由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物导致的肺部慢性炎症所引起的,吸烟是引发COPD最常见的原因。此外,空气污染、家庭空气污染、职业性暴露、基因和老龄化等因素也与COPD的发生密切相关。COPD治疗包括吸入疗法、口服药物、氧疗、运动康复和手术治疗等,但目前尚缺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老年COPD患者。肠道微生态失衡与COP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COPD患者常伴随着肠道微生态失调,从而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失衡等情况。其次,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肠道菌群中的有害细菌数量增加,有害细菌可以通过肠-肺轴传递到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和损伤。此外,还会影响肠道-肺部神经免疫调节,进一步加剧COPD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23]。微生态调节剂是一类含有多种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成分的保健品或药品,其中含有的益生菌和益生元等成分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恢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菌群失衡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微生态调节剂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来缓解COPD症状并减轻疾病的进展。微生态调节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其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COPD患者炎症指标、肺功能、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老年COP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微生态调节剂对老年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COPD常伴随着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气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微生态调节剂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CAT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1周后,两组CAT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OPD除了影响呼吸系统外,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中,观察组肺部感染、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微生态调节剂可以降低CO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数据量较小、存在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等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未来可扩大临床试验规模及更全面地控制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吸烟史、伴随疾病等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效力、可靠性及更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
综上所述,微生态调节剂可降低老年COPD患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华萍,甘志新,刘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析[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1,14(4):417 421.
[2]HALPIN D M G,MARTINEZ F J.Pharmacotherapy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2,206(10):1201-1207.
[3]任之栋,张巧,张玉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J/OL].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1,14(1):11-16.
[4]秦国双,温昊于,宇传华.中国COPD的患病发病及YLD现状及趋势[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9,30(2):4-8.
[5]MIN H R,AFSHAR T,HANG L,et al.Impact of exposure to diesel exhaust on inflammation markers and proteases in former smoker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randomized,double-blinded,crossover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2,205(9):1046-1052.
[6]鄢具敏.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中重度老年COPD患者运动耐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2):139-141.
[7]李杰锋,缪学琼,唐艺,等.不同程度COP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8):159-163.
[8]田图磊,瞿香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维生素D与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8(5):49-55.
[9]滕俊,唐卓然,李渊,等.肠道菌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6):732-735.
[10]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8):953-965.
[11]杨雪,赵旭晶.奥美拉唑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22,28(3):472-477.
[12]沈俊希,朱星,陈云志,等.肺部、肠道菌群及其相互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3,4(12):1-7.
[13]沈俊希,朱星,陈云志,等.基于“肺-肠”轴探讨肺肠菌群及其互作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2):181-186.
[14]赵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80.
[15]罗倩,马群宝,向赟,等.COPD患者CAT评分与基本健康情况、mMRC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2,24(5):28-31.
[16]HANANIA N A,BOULET L P.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n update[J].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22,42(3):xiii-xiv.
[17]王龙龙,张明,许淑娣,等.COPD患者脑微出血发病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074-1077.
[18]马宏境,刘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10):50-52.
[19]JOSHI M,VARKEY B.Editorial:silicosis,asbestos-related diseases,war-site exposures and a variety of topic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urrent Opinion in Pulmonary Medicine,2023,29(2):61-62.
[20]MENDES 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otentialnew treatments[J].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2023,28(2):64-65.
[21]齐蕊涵,张洪春.气道、肠道菌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3):271-275.
[22]张晓虹,王培屹,张诗晓,等.“肺-脾-肠”的中医模式探讨COPD微生态失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3):170-177.
[23]杜浩,李平.基于“肺肠轴”理论探讨健脾方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0):1815-1819.
[24]李翠,苗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82-1383.
[25]WELLS J M,PAYNE G A.Mind the gap:address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2022,19(7):1093-1095.
